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来确定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二、确定研究对象:如果是普查,在设计时可以将研究对象规定为某个区域内的全部居民,或其中的一部分,如儿童,即≤14岁者。如果是抽样调查,则首先要明确该抽样研究的总体是什么,其次要确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及其抽取多大的样本等。抽样调查选择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每一个研究对象是以等同的机率从其总体中选出的,即研究样本要有代表性。
三、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一)样本含量
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大小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但其主要是:
①预期的现患率(P),如现患率越靠近50% ,样本含量就越小;反之,则要大些。
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d)越大,所需样本就越小。
(二)抽样方法
抽样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也称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它的重要原则是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2、系统抽样(system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方法:设总体单位数为N,需要调查的样本数为n,则抽样比为n/N,抽样间隔为K=N/n。将每K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随机方法确定每一组的单位号(1,2,3,···,K),最后每隔K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优点:①事先不需要知道总体内的单位数。可以根据估计而确定抽样间隔(K);②在人群现场易进行,如可按门牌号间隔K户调查一户;③样本是从分布在总体内部的各部分的单元中抽取的,分布比较均匀,代表性较好。缺点:假如总体各单位的分布有周期性趋势,而抽取的间隔恰好是其周期,则可能产生偏性。
3、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优点:可以提高总体指标估计值的精确度;所得到的结果准确性更高,组织管理更方便;除了能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还可以分别估计各个层内的情况。
4、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若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作为调查对象,称为单纯整群抽样(simple cluster sampling);若调查部分个体,称为二阶段抽样(two stages sampling)。特点:①易于组织、实施方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②如群间差异越小,抽取的群越多,则精密度越好;③抽样误差较大,故样本量比其他方法要增加1/2。
5、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结合使用几种抽样方法。先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位(如省),再从每个抽得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县),依次类推,最后抽取其中范围更小的单元(如村)作为调查单位。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抽样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不足,并能节省人力、物力。缺点:在抽样之前要掌握各级调查单位的人口资料及特点。
四、 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方法一经确定,就不应变更。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测定或检查的方法,如测定血压是否正常等。
另一是通过直接用调查表询问研究对象,让其回答或回忆暴露或疾病的情况。
五、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一)常见偏倚: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称之为偏倚。
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具有随意性。
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调查从而降低了应答率,此种现象称为无应答偏倚。若应答率低于10%就较难以以调查结果来估计整个研究对象的状况。
④所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的人,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此种现象又称之为幸存者偏倚。由以上原因导致的偏倚主要是选择偏倚,其最终导致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使研究结果不能外推。
⑤询问调查对象有关问题时,种种原因回答不准确从而引起偏倚(报告偏倚)或调查对象对过去的暴露史或疾病史等回忆不清,特别是健康的调查对象由于没有疾病的经历,而容易将过去的暴露等情况遗忘,而导致回忆偏倚。
⑥调查员有意识地深入调查某些人的某些特征,而不重视或马虎对待其他一些人的这些特征而导致的偏倚,为调查偏倚。
⑦资料收集、病患等情况的测量中由于测量工具、检验方法不正确,化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系统误差则会介入测量偏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