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匹配分为:
A: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则对照组中也如此。
B: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指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
11匹配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1:2、1:3、……1:R匹配时,称为匹配。
配比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所以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over-matching)。
匹配的变量应当一致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变量的性质、实际可能与必要性。
如果匹配的因素与暴露有联系,则会低估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匹配和匹配后按匹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是控制匹配因素的混杂作用的必要途径。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对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分析。
(1)方法:
① 确定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
② 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③ 随访一段预定的时间;
④ 确定随访期内发生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组成;
⑤ 用危险集抽样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的对照组成对照组;
⑥ 抽取已收集好的两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做必要的化验;
⑦做统计分析计算率和OR;
⑧获得研究结果并做出结论。
(2)类型: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类。
① 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在研究开始时根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某一人群作为队列,然后前瞻性地随访一定的时间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时间特点为从现在到将来。
② 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ret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根据研究开始之前的一段特定时间的情况选择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根据现在的情况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时间上特点为从过去到现在。
2.病例-队列研究(case-cohort study):又称病例参比式研究(case-base reference study)
(1)基本原理:队列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作为病例组,与上述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
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对照是随机选取,不与病例进行配比。
②随机对照组中的成员如发生被研究的疾病,既作为对照,又同时作为病例。
③可以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例组,但对照组都是同一组随机样本。
3、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为Piegorseh于1994年首先提出,也称病例病例研究,或病例系列研究(case series study)。
4、病例交叉研究:1991年美国Maclure提出的,基本思想就是比较相同研究对象在急性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的暴露情况与未发生事件的某段时间内的暴露情况。如果暴露与少见的事件(或疾病)有关,那么刚好在事件发生前一段时间内的暴露频率应该高于更早时间内的暴露频率。
例如,据报道某种药物可以引发猝死,如果该报道正确,则应该可以观察到服用此药物后一段时间内猝死增多,或者说在猝死前几天或几周内应有服药增多的报道。
5.病例-时间-对照设计:1995年Suissa提出的。
基本思想:采用传统病例对照研究时,疾病严重程度造成的混杂往往不能完全控制。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精确的测量方法,无法肯定疾病严重程度在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分布一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