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期牙周炎病理改变
1. 牙面上:有菌斑、软垢、牙石堆积。
2 . 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内含免 疫球蛋白及补体。
3. 袋内上皮:糜烂溃疡,上皮增生形成条索或网眼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一部分炎细胞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
4. 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周围有密集的炎细胞。
5. 上皮下胶原纤维:水肿、变性、消失,大部分被炎细胞所替代。
6. 牙槽骨:吸收,出现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的固有牙槽骨吸收、消失。
7. 牙周膜:基质及胶原变性,牙周膜间隙增宽。
8. 深牙周袋致使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紧密附着。
临床上表现为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典型的牙周炎症状,如不能及时控制,则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牙周袋三种情况
正常:结合上皮附着于釉质或釉质牙骨质界处
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其附着丧失,致使龈沟病理性加深,形成>3mm的盲袋,称牙周袋。
1. 龈袋 gingival pocket 多见于牙龈炎
又称假性牙周袋,牙槽骨尚无明显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而形成的龈袋。
2. 骨上袋 supragingival pocket
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3. 骨内袋 intrabony pocket
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是由于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