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次性口炎的介绍
口腔单纯性疱疹本病多为初发,亦称原发型疱疹性口炎。多见于婴儿或儿童,以2~3岁最易发生。单纯疱疹进入人体后,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患儿有躁动不安、发热、头痛、咽痛、啼哭拒食等症状。2~3日后体温逐渐下降,可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现病损,如唇、颊、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腭、牙龈和舌背。初起粘膜充血、发红、水肿,并出现数目较多成簇的、针头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疱,直径约1~2mm,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绕以细窄的红晕。疱很快破裂,留有表浅溃疡,可相互融合成较大的溃疡,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充血发红。此时唾液显著增加,有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该病有自限性,病程在 7~14天左右。
口腔单纯疱疹的抗病毒药物
(1)阿昔洛韦:
对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选择性。本品口服或静脉注射后在体内较稳定,大部分呈原形经肾排出。阿昔洛韦抗病毒能力依次为 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EB病毒。用药方法及剂量为:一般原发性患者,200mg口服,每4小时一次(每天5次,成人),服5-7 天,复发性口腔HSV-1感染为3-5天。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如HSV脑炎)可用静脉滴注,5-10mg/kg,每8小时1次,连续 5-7天。
(2)利巴韦林:
又名病毒唑,口服每天0.6-1g,wv 3-4次;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10-15mg,分2次;0.1%溶液滴眼治疗疱疹性结膜炎。本品不宜大量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肠胃反应,孕妇禁用。
(3)干扰素和聚肌胞:
每天1-2次,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均在4-8小时内达到血药峰值。聚肌苷酸(聚肌胞)(poly I:C)是人工合成的干扰素诱生剂,采用肌内注射,12-24小时达到血峰值,每天或隔天给药。
(4)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HSV疫苗尚在研究中。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合机体获得短暂的抗病毒能力(即被动免疫),在HSV感染浒时,在一定的人君中使用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