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囊腺瘤组织病理学
乳头状囊腺瘤(papillarycystadenoma)是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
【治疗措施】
乳头状囊腺瘤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而不应做单纯肿瘤摘除。
【病理改变】
1.大体形态肿瘤呈圆形,直径以1~3cm者最多,表面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剖面呈白色或灰白色,实性或含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含有粘液样物质,较大的囊腔内可见细小乳头突入。
2.镜检肿瘤由粘液细胞和立方细胞构成。两种细胞交错排列。粘液细胞呈柱状或立方状,核圆形,位于细胞一端,体积较小,染色深,胞浆染色浅。立方细胞胞浆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大,染色浅。在乳头状囊腺瘤内腺腔极度扩大成囊腔,囊腔由柱状或立方状腺上皮细胞衬里,腔内有很多增殖的乳头突入。乳头的上皮细胞为高柱状,有分泌现象,乳头中央有结缔组织纤维束,无淋巴样组织。囊腔内含有嗜酸性物质。
3.生物学特点对乳头状囊腺瘤的性质目前认识尚不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属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
【临床表现】
涎腺乳头状囊腺瘤好发生于小涎腺,其中以腭部多见。患者的性别分布无差别,发病年龄以30~50岁最多见。患者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有的可长达数十年。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疼痛或胀感。
唾液腺的基本介绍
小唾液腺散在于各部口腔粘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大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
腮腺
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下颌下腺
略呈卵圆形,位于下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和舌骨舌肌之间。由腺的内面发出下颌下腺管,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
舌下腺
最小,细长而略扁。位于口底粘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两种小管约有5-15条,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大管另一端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作用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