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创口的处理
(1)感染创口不作初期缝合,而应在感染控制后或病灶清除后进行,且缝合不宜过紧并作可靠的引流,其引流物应在感染完全控制、已无脓液排出后48小时去除,脓肿切开引流后不做缝合,但必须置入引流物。
(2)感染创口应覆盖和更换敷料,换药应定时;一般每日1次,分泌物多者可每日2次。
(3)有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创口,应予以湿敷,湿敷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一般细菌感染可用0.1%呋喃西林或0.1%依沙吖啶;厌氧菌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绿脓杆菌感染可用1%醋酸、2%苯氧乙醇、0.1%-0.5%多黏菌素或0.2%~0.5%庆大霉素溶液。对高出创面的不健康肉芽组织应行剪除,肉芽组织水肿可选用高渗盐水湿敷,健康的肉芽创面可早期植皮,使其早期愈合。
(4)脓腔引流宜通畅,并可进行药物冲洗,瘘管应行刮治或烧灼。
(5)对经处理以后缝合的创口,尚应放置引流物,缝线应延期至1周后拆除,以免创口裂开。
(6)在感染创口的处理过程中。;应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对全身情况差、病程长的患者应考虑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和维生素C的摄入,必要时给以输血,以促使创口的早期愈合。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表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4~6个月时自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抗体效价。
(1)前驱期:
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接触疱疹病损患者的历史。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唾液,拒食、烦躁不安。经过l~2天后,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附着龈和龈缘也常出现急性炎症。
(2)水疱期:
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3)糜烂期:
尽管水疱较小,但汇集成簇,溃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并能造成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除口腔内的损害外,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病损,疱破溃后形成痂壳。
(4)愈合期:
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l0天。但未经适当治疗者,恢复较缓慢。患病期间,抗病毒抗体在血液中出现,发病的14~21天最高,以后,抗体下降到较低的水平,虽可保持终生,但不能防止复发。
少数情况,原发感染可能在体内广泛播散,在极少数病例,HSV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膜炎。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