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本法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牙龈、黏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1.口内注射法
患者半张口,上颌平面与地面成45°。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于上颌第二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患者,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向上后内方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2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2.麻醉区域及效果
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注意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或对其进行治疗时,尚需在第一磨牙近中根颊侧相应部位的移行沟黏膜转折处行浸润麻醉,麻醉效果才能完全。
连接体的设计
(1)固定连接体:
将固位体与桥体完全连接成一个不活动的整体。除半固定桥的活动连接端使用活动连接体外,各类型的固定桥连接体都需用固定连接体。根据固定桥的制作工艺不同分为整体铸造连接体和焊接连接体。
1)整体铸造连接体:在制作固位体和桥体金属结构的蜡型部分时,就将两者的蜡型相连接,进行整体铸造,使固位体与桥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2)焊接连接体:将固位体与桥体的金属部分分别制成后,通过焊接方式把固位体与桥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3)固定连接体要求:固定连接体应位于天然牙的近中或远中面的接触区,即接近切端或(牙合)面1/2的部位,其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连接体四周外形应圆钝和高度抛光,不能形成狭缝;它应形成正常的唇颊、舌外展隙以及邻间隙,切忌将连接体占据整个邻间隙或压迫牙龈,妨碍自洁作用。
(2)活动连接体:
是将固位体与桥体通过栓道式连接体相连接。栓道式连接体通常由栓体和栓道组合而成。栓体位于桥体上,栓道位于活动连接端的固位体上,通过栓体嵌合于栓道内形成活动连接体。活动连接体适用于半固定桥的活动连接端,一般设计于后牙固定桥。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