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思潮。
研究重点:是易于观察的外显行为而非主观的深层心理活动。
开创者:美国心理家华生(Watson)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1912 标志:《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给我一打健康的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可保证: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的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和强盗。”
巴甫洛夫(Pavlov)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班杜拉(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观点:行为通过学习获得或消除
经典条件反射的三个阶段:非条件反射、强化、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某一种行为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
强化(reinforcement):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行为结果使积极刺激增加,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行为结果使消极刺激减少,进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加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 ;正确教育教养方式的确立;个体不良行为形成机制的解释;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与应用:
观点:人的正常或病态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和形成。
行为治疗方法:暴露疗法或冲击疗法,厌恶疗法,阳性强化法,示范法
目的:矫正病态行为如恐惧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