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
第 2 页:第二节 |
第 3 页:第三节 |
第 4 页:第四节 |
第四节 创口的处理
一、创口愈合的过程
缝合的创口,一般在7~10天内全部愈合者,称为初期或一期愈合。未经缝合的创口,其愈合往往经过肉芽组织增生,再为周围上皮爬行覆盖的过程,在临床上称之为二期或延期愈合(拔牙创口的愈合即属此类),这种创口愈合后结缔组织多,在软组织部位,形成明显的瘢痕。
二、临床创口分类
1.无菌创口 无菌创口系指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多见于外科无菌切口,早期灼伤和某些化学性损伤已经及时处理者,也可以是无菌创口。口腔颌面外科的无菌创口主要是面颈部手术创口。
2.污染创口 污染创口系指虽有细菌侵入,但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在与口鼻腔相通或口腔内手术的创口,是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故也属此类。
3.感染创口 凡细菌已经侵入、繁殖并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的创口和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创口均为感染创口。
三、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一)无菌创口的处理
1.无菌创口均应严密缝合,有组织缺损者可采取皮瓣转移和植皮的方法解决。对术后有可能发生感染的,疑有污染或术后渗血较多的创口,应放置24~48小时的引流物,对死腔过大或渗出物较多的创口,应延长引流时间至72小时以上(有时需要更换一次引流物)。
2.无菌创口除为拔除引流物及怀疑已有感染者外,一般不轻易打开敷料观察,以避免污染。对确需打开者,也应遵循无菌原则。
3.面部严密缝合的创口可早期暴露,并及时以3%过氧化氢和4%硼酸及95%酒精混合液清除渗出物,切忌渗出物凝聚、结痂、成块,造成感染或影响创口愈合。
4.面部的无菌创口可行早期拆线,由于血循丰富,生长力强,可在术后5天开始,颈部缝线可在7天左右拆除;光刀手术创口,拆线应推迟至术后14天。
(二)污染创口的处理
1.污染创口也应行初期缝合。
2.除非高度怀疑或已确诊感染者外,一般也不宜打开敷料观察。
3.面部的污染创口也可早期暴露。
4.面颈间污染创口的拆线时间与无菌创口相同,但对已化脓感染者应及早拆除缝线,放置引流物。口内创口应在术后7~10天拆线,腭裂术后的创口缝线应延长至10天以上拆除。
5.为争取污染创口一期愈合,应采取抗感染预防措施,给予抗生素、磺胺或中草药;对污染较重且创口深在者应给以破伤风抗毒素(TAT)。
6.口腔内有创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选用漱口剂含漱。
(三)感染创口的处理
1.感染创口不作初期缝合。
2.感染创口应覆盖和更换敷料,换药应定时;一般1日1次,分泌物多者可l日2次。
3.有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创口,应予以湿敷,湿敷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
4.脓腔引流宜通畅,并可进行药物冲洗,瘘管应行刮治或烧灼。
5.对经处理以后缝合的创口,尚应放置引流物,缝线应延期至1周后拆除,以免创口裂开。
6.在感染创口的处理过程中,应酌情使用抗菌药物。
四、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正常愈合,在创口周围或创口内更换药物谓之换药,不使用药物仅调换敷料者称为更换敷料,但临床上常把二者泛称为换药。临床上一般在更换或去除引流物、创口渗血较多或有大量分泌液溢出、疑有血肿形成或感染、敷料松脱或过紧、伤口剧痛以及需要观察创口或皮瓣等情况时才进行换药。至于换药的具体安求(时间、地点、换药的准备等),技术要求(操作程序、拆线的方法和要求),置换引流物的方法和要求,死腔、肉芽创面坏死组织及线头感染的处理均与其他外科换药相同。
五、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即使是感染创口也应如此,否则将造成创口感染、加重感染和混合感染。
1.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2.持镊应在上1/3处,并勿使镊碰及非换药区,应掌握并使用双手持镊,保持一“脏”一“净”,即一镊接触创面,一镊接触药碗和消毒敷料。
3.多个患者换药,应遵循先无菌创口,后污染创口,再感染创口的顺序,并每换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六、绷带应用技术
(一)绷带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技术对保证颌面、颈部手术创口的顺利愈合和损伤救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使用绷带包扎技术可获下列功效:
1.保护术区和创部,防止继发感染,避免再度受损。
2.止血并防止或减轻水肿。
3.防止或减轻骨折错位。
4.保温、止痛。
5.固定敷料。
绷带多用纱布或棉布制成,也可加用丝类制成弹性绷带,加石膏粉制成石膏绷带,临床上则根据需要选用。
(二)绷带包扎的基本原则
1.包扎绷带应力求严密、稳定、美观、清洁。
2.压力均匀,并应富有弹性。
3.松紧适度,利于引流。
4.注意消灭死腔,防止出血。
5.经常检查,发现绷带松动、脱落时,应及时予以加固或更换。如有脓血外溢或渗出,应酌情加厚或更换。
(三)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颌面、颈部创口的包扎,应根据创口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结合创口的性质和手术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无菌创口在包扎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覆盖的无菌纱布,应有一定的厚度和范围。感染创口也要防止其再污染,引流应保持通畅。
2.绷带在包绕颌下区和颈部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
3.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防止组织因过度受压而坏死。
4.腮腺区创口的包扎,应施以一定压力,并应富于弹性,以免发生涎瘘。
5.对于切开引流的创口,第一次包扎应加以适当压力,以利止血,以后换药包扎时,应注意引流通畅,而不宜过紧。
6.整形手术后的创口包扎,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影响组织的血运。游离植皮米后包扎时,覆盖创面的纱布应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垫,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
7.骨折复位后的创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四)绷带的选择
颌面部创口在使用敷料后多用绷带固定,以防止敷料的脱落或移位,并有保护创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止血和减轻水肿的作用。绷带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卷带、四头带和三角巾,此外,还有弹性绷带和石膏绷带。绷带的包扎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条件时可根据创口的部位、特点等选择适宜的绷带和包扎方法。
在颌面部最常使用卷带,有时也可用三角巾或毛巾等代替。某些颌骨的中、小型手术之后,为止血和减轻水肿,常用四头带包扎或加压。四头带也用于鼻、颏部创口的包扎固定。石膏绷带用途很广,在颌面部常用于制作石膏帽,以利颌骨骨折的牵引复位、固定。上下颌骨骨折的固定,有时还加用弹性吊颌帽。
(五)绷带应用技术
绷带的应用最为广泛和简便,可适用于各种部位创口的包扎,包扎的方法则可因不同的部位和要求而多样。
常用的缠绕法有:
1.交叉十字绷带(亦称环绕法) 用绷带先由额至枕部环绕两周,继而反折经一侧耳前腮腺区向下,再经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后向上,再经顶部向下至同侧耳后绕颌下、颏部至对侧耳前;如此反复缠绕,最后再如前作额枕部的环绕,以防止绷带滑脱,止端以胶布固定。缠绕时应注意勿使耳廓受压,以防止疼痛或局部坏死。此法广泛适用于颌面和上颈部术后和损伤的创口包扎。
2.面部绷带(亦称单眼交叉绷带) 于鼻根部健侧先置一上下斜行的短绷带或纱布条,并在患侧耳周垫以棉垫或纱布,以免包扎时压迫耳廓。绷带自额部开始,先环绕额枕两圈,继而斜经头后绕至患侧耳下并斜行向上经同侧颊部、眶下至鼻背、健侧眶上,如此环绕数圈,每圈覆盖前一层绷带的1/3~1/2,直至包扎妥善为止,最后再绕头周一圈,以胶布固定,将留置的短绷带或纱布条打结收紧,以裸露健眼。面部绷带常用于上颌骨、面、颊部手术后的创口包扎。
3.四头带应用技术 四头带亦称四尾带,其制作方法简便,临床上常用一段绷带,将其两端剪开一定长度,形成四个带头即可。带的长度一般为70cm左右,剪开的长度视需要而定。其用途如下:
(1)包扎鼻部创口。
(2)包扎下颌、颏部创口。
(3)压迫术后创口。
使用四头带时为防止头带滑脱,可将顶枕两结之头再相互拴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