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1口腔执业医师《口腔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等解剖特点
1.上颌中切牙是切牙中体积最大、近远中径最宽的牙。
唇面:近似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略突,切1/3见两条纵形发育沟,颈1/3处略突出为唇面的外形高点。近中切角似直角,远中切角略圆钝。
舌面:与唇面形态相似但略小。
邻面:近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Ⅴ”形,称为颈曲线,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
切嵴:邻面观,切嵴位于牙体长轴的唇侧。
牙根:为粗壮较直的单根,唇侧宽于舌侧,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
2.下颌中切牙:全口恒牙中体积最小的牙,形态较为对称。下颌中切牙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宽度的2/3。
3.上颌侧切牙:位于上颌中切牙的远中,形态与上颌中切牙基本相似,但较上颌中切牙体积稍小,形态窄长。上颌侧切牙的形态变异较多,常见为锥形或先天缺失。
4.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相似,但体积较下颌中切牙大。
5.切牙临床应用解剖:
1)上颌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创伤,缺损后对发音和美观有直接影响。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3)下颌切牙接近下颌下腺、舌下腺导管口,受唾液的冲刷不易发生龋齿,但舌面近颈部往往有牙垢、牙石沉积。
4)上颌中切牙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常有弯曲,下颌切牙牙根扁而长,拔除时不可用旋转力。
5)上颌侧切牙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上颌尖牙、下颌尖牙、尖牙临床应用解剖
1.上颌尖牙是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的牙。
唇面:似圆五边形,颈缘呈弧形,近中缘长,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远中缘短。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端相交成的角约为90°。唇面中部由牙尖顶伸至颈1/3的突起形成唇轴嵴。唇面的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
舌面:似唇面,但略小。舌窝被舌轴嵴分成较小的近中舌窝和较大的远中舌窝。
邻面:远中面比近中面更突且短小。
牙尖: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组成。四条嵴为近、远中牙尖嵴和唇、舌轴嵴,其中远中牙尖嵴大于近中牙尖嵴,牙尖顶偏近中。四斜面为近、远中唇斜面和近、远中舌斜面。
牙根:单根,直且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颈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根尖略偏远中。
2.下颌尖牙与上颌尖牙形态相似,较上颌尖牙窄而薄,故牙体显得细长。
唇面:为窄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较平坦,颈嵴、唇轴嵴及发育沟不如上颌尖牙明显。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较短,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两者长度之比约为1: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唇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的近中缘相连约成直线。
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明显,外形高点在舌隆突。
邻面:似三角形,邻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两者的唇缘相连约成弧线。
牙尖:不如上颌尖牙明显,牙尖顶偏近中更明显。
牙根:为扁圆细长的单根,根颈1/3处横切面为扁圆形。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尖略偏远中。
3.尖牙临床应用解剖:
1)位于口角处,起支撑口角的作用。如缺失则口角塌陷,对面容影响较大。
2)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较好,发生龋齿的机会少。
3)因其牙根长、稳固,通常是口内留存时间最长的牙。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4)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
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等前磨牙解剖特点
1.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
颊面: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颊尖偏远中,是前磨牙中唯一的颊尖偏向远中者。
舌面:舌尖短小、圆钝,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舌面中1/3处。
邻面:有近中沟从(牙合)面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牙合)1/3处,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
(牙合)面:有颊舌两尖,颊尖长大锐利,舌尖短小圆钝,颊尖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中央凹下形成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发出的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称为近中沟,是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牙根:多数在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两根,根尖略偏远中。
2.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相似。牙冠小而圆突,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明显。
3.下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牙。
颊面:颊尖长大尖锐,偏近中。颊轴嵴在颈1/3处明显,颊颈嵴似新月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
舌面:较短小,约为颊面的1/2。舌尖明显比颊尖小,外形高点位于中1/3处。
邻面:牙冠明显向舌侧倾斜,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
(牙合)面:颊、舌尖三角嵴相连横过(牙合)面形成横嵴,是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
牙根:为扁而细长的单根,颊侧比舌侧宽,根尖略偏远中。
4.下颌第二前磨牙较下颌第一前磨牙体积大。牙形方圆,牙冠的厚度、宽度和高度相近,颊、舌面大小约相等。
5.前磨牙临床应用解剖
1)(牙合)面的点隙、沟和邻面均为龋齿的好发部位。
2)由于第一磨牙缺失的机会较多,故第二前磨牙常作为义齿修复的基牙。
3)牙根为扁形单根或双根,且根尖多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
4)下颌前磨牙常用做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
5)前磨牙(牙合)面中央窝内,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
6)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避免使用推力。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二磨牙解剖特点
1.上颌第一磨牙约在6岁左右萌出,故称其为“六龄牙”,是上颌中体积最大的牙。
颊面: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外形高点在颈1/3处。
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或稍小,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由两舌尖间通过并延伸至舌面1/2处。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
邻面: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与颊1/3、中1/3交界处;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与中1/3、舌1/3交界处。
(牙合)面:(牙合)面的四周由颊(牙合)边缘嵴、舌(牙合)边缘嵴、近中边缘嵴和远中边缘嵴组成。近中边缘嵴短而直,远中边缘嵴稍长。近中舌尖最大,其次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最小。颊尖较尖锐,是非功能尖;舌尖较圆钝,为功能尖,近中舌尖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牙根:由三根组成,颊侧两根分别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舌侧根称舌根。三根之间分叉较大,有利于牙的稳固。
2.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形态相似,较上颌第一磨牙稍小。
3.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的牙,约在6岁萌出,亦称其为“六龄牙”,是下颌牙弓中体积最大的牙。
颊面:(牙合)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开,颊沟末端形成点隙。
舌面:比颊面小且稍圆突。(牙合)缘可见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舌沟从两舌尖间通过,舌轴嵴不明显。
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牙合)1/3偏颊侧。
(牙合)面:为(牙合)面尖、嵴、窝、沟、斜面最多的牙。有5个牙尖。颊尖短而圆钝,舌尖长而尖锐,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有5条三角嵴伸向(牙合)面中央,以远中颊尖三角嵴为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
牙根: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较短。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近、远中根面有长形凹陷;远中根仅在近中根面上见长形凹陷。根尖偏向远中。
4.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形态相似,根据面形态可分为四尖型和五尖型。
(1)牙冠:四尖型为下颌第二磨牙的主要类型,面呈方圆形,有4个牙尖,其中近中颊、舌尖大于远中颊、舌尖,无远中尖。面中央窝内有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边缘嵴和发育沟使整个(牙合)面似一“田”字形,是该牙的特点。五尖型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但稍小,(牙合)面具有5个牙尖和5条发育沟,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分。
(2)牙根:多为双根,较扁,根分叉度较下颌第一磨牙小,根尖皆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体形。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称为C形根。极少数分叉为三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
5.磨牙临床应用解剖
1)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窝、沟、点隙多易龋坏。
2)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和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应尽量保留和尽早治疗。如必须拔除,也应及时修复,以免影响正常咬合关系。
3)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认。
4)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质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拔牙时,特别是在取出断根时,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
5)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口。上颌第三磨牙也是临床寻找腭大孔的标志。
6)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在拔牙时应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将牙根推入下颌管,损伤下牙槽神经。
7)拔出上下颌磨牙时,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断根或根残留。
8)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错位萌出或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