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肝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肝功能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肝功能正常值-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肝功能正常值-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ALP经由胆道排出。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口内缝合术进针注意事项
(1)两侧创缘整齐,长短相等。如果创口边缘不整齐,或缝合的两缘长短不一,应以刀片或剪刀予以适当修整,直至创面能相对合拢而无皱褶。如长短相差较多,无法修整,可先将创口缝合,最后在创口的末端有皱褶突起处,分作1个三角形切口,切去多余的组织并作缝合。
(2)缝针进入组织的深度两侧应相等,若深浅不一,则打结后,深的一侧高于浅的一侧,使缝合面高低不平。
(3)进针的刺入点距创缘的距离,与出针点的距离应相等。
(4)缝合不宜过紧,以防缝合缘内翻,而是要求两缘轻度外翻突起。
(5)每一针缝线的距离一般为5mm,口腔黏膜针距应更近一些,每隔2~3mm一针。
(6)缝线之间的组织可有极小的裂隙,使少量渗出物得以排出。
(7)如创口内翻,可用有齿组织镊夹于创缘的两侧,调整创面,使之轻度外翻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成绩查询、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