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血液
一、A1型题
1、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E、α2-巨球蛋白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的抗凝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它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但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其抗凝作用很弱,因此肝素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2、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血管受损时,暴露出组织因子(即F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②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FⅫ结合到异物表面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Ⅹ因子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激活因子。凝血酶形成为凝血过程的第二阶段。血小板第3 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
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清(白)蛋白
E、γ-球蛋白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清(白)蛋白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清(白)蛋白。球蛋白由于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小。
4、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是
A、血液粘滞性
B、血细胞比容
C、血浆渗透压
D、血液比重
E、血红蛋白量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故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的相对浓度。
5、下列凝血因子缺乏时可引起PT和APTT同时延长的是
A、Ⅶ
B、Ⅷ
C、Ⅸ
D、X
E、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的指标;APl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的指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都要经过激活FX来完成凝血过程。故选D。
6、抗凝血酶Ⅲ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除去血浆中的Ca2+,实现体外抗凝
B、封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
C、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D、抑制X因子激活
E、增强其他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凝血酶Ⅲ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Ⅸa、FX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故选B。
7、成熟红细胞所需能量来自
A、糖的无氧酵解
B、糖的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乳酸生成反应
E、2,3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因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糖的有氧氧化,而只能靠糖酵解提供能量。
8、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
A、血浆氯化钠含量
B、血浆总蛋白含量
C、红细胞数目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球蛋白含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血浆白蛋白含量。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75%~80%来自于白蛋白的含量
9、各体液中,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
A、胆汁
B、胰液
C、尿液
D、脑脊液
E、胃液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BE都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C为含代谢终产物的废物,均不是细胞外液。脑脊液、胸腹水是属组织液,为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10、稳态是指内环境
A、化学组成不变
B、化学组成相对稳定
C、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D、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E、各种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相对恒定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稳态是内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在生理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的调节,使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