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1型题 |
第 6 页:A2型题 |
第 7 页:B型题 |
二、A2型题
1、某患者因与人争吵后服用敌敌畏引起有机磷中毒,被给予大量阿托品治疗。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的下列哪种症状无效
A、大汗
B、肠痉挛
C、心率减慢
D、肌束颤动
E、瞳孔缩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阿托品是选择性的阻断M受体,它可以缓解有机磷中毒时M样症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舒张瞳孔,加快心率等,它对骨骼肌没有作用
2、某患者脊髓腰段横断外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
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
C、排尿反射传入神经受损
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
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入,到达脊髓的排尿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传向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高级中枢产生排尿欲。传出冲动沿着盆神经到达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着阴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形成正反馈,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同时反射性抑制阴部神经,引起外括约肌舒张,于是尿液在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动下被排出,直至尿液排尽末期,尿道海绵体肌收缩,再将尿道中残留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腹肌和膈肌的强力收缩也有助于增加腹内压而促进排尿
3、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损,丧失横断面以下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后屈肌反射,腱反射等反射开始逐渐恢复。这表 明该患者在受伤当时出现了
A、脑震荡
B、脑水肿
C、脊休克
D、脊髓水肿
E、疼痛性休克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大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
4、某患者,全身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其病变主要位于
A、黑质
B、红核
C、小脑
D、纹状体
E、苍白球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5、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 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
A、抑制区活动增强
B、易化区活动增强
C、组织受到破坏
D、组织受到刺激
E、出现抑制解除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选B。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产生去大脑强僵直的机制有两种,即α僵直和γ僵直。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大脑僵直时,经证明主要属于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强僵)。已证实γ僵直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的下行活动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的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当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增强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增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6、某患者因外伤引起脊髓半离断,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
B、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C、离断侧深感觉、浅感觉均障碍
D、离断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正常
E、离断侧浅感觉障碍,对侧深感觉正常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度觉缺失(浅感觉障碍),亦称“Brown-Sequard”综合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