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4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汇总
可以发生在任何唾液腺,因颌下腺导管长,导管口位于口底,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可以发生在一个或多个腺体,涎石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有时还伴有其他脏器的结石。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涎液滞留、浓缩、化学成分改变,无机盐沉积于导管而形成;②异物如牙刷毛、麦穗芒、脱落上皮细胞、蛋白分解产物或细菌等,可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③全身因素,如与无机盐的新陈代谢和涎液的胶体状态有密切关系。
一般分化脓性、特异性(结核、放线菌病)及病毒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在流行性疾病中论述。结核多从淋巴道感染,因腮腺内有真正淋巴结,故腮腺致病者较多,放线菌致唾液腺疾病的极少。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现已极少见。过去认为患严重的全身疾病时,血行散播是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但是,目前认为是细菌沿唾液腺管逆行至腺体引起的感染。汞、铅、砷、铋等重金属引起的中毒性腮腺炎也很少见。腮腺炎症状表现多样,局部肿痛,导管口有咸味液体流出,有涎石并存时,阻塞症状更明显,在皮下可扪得粗硬、索条状的导管。
颌下腺炎常与阻塞有关,并且常伴有涎石,致腺体反复肿胀、疼痛。
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唾液腺造影对诊断有很大帮助,造影显示主导管扩张不整呈腊肠状,并延及分枝导管者,称阻塞性唾液腺炎(管炎)。主导管及分枝导管无改变,仅末梢腺泡呈点状、球状扩张者,称非阻塞性唾液腺炎(腺炎),见于腮腺(成人复发性腮腺炎);还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发生于儿童,多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疼痛,其唾液腺造影图像与腺炎相似。儿童及成人复发性腮腺炎有自愈倾向,可保守治疗。
对颌下腺疾病可进行颌下腺摘除术。对腮腺炎的治疗:①向导管内灌注抗菌药物,但疗效不能持久;②灌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后采用主导管结扎术,使腮腺逐渐萎缩,停止分泌;③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