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段的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cm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在腮腺覆盖下,经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
(1)颞支:分布于额肌、眼轮匝肌上份、耳上肌和耳下肌。该支受损,同侧额纹消失。
(2)颧支:分布于眼轮匝肌、颧肌和提上唇肌。颧支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
(3)颊支: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称为上颊支,位于导管下方的称为下颊支。分布于颧肌、笑肌、提上唇肌、提1:3角肌、口轮匝肌和颊肌等。颊支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力减弱或偏斜以及食物积存于颊龈沟等症状。
(4)下颌缘支:支配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笑肌及颏肌。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及流涎。
(5)颈支:分布于颈阔肌,并有分支与颈横神经交通。
从茎乳孔到开始分支的这一段,称为面神经主干,长1.5~2cm。此段在茎乳孔附近发出分支分布于耳后肌、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
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
Kennedy(1925)根据牙列缺损者缺牙间隙所在部位,结合可摘局部义齿鞍基与余留天然牙的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
第一类:双侧缺隙位于余留牙的远中,即双侧远中游离缺失。
第二类:单侧缺隙位于一侧余留牙的远中,即单侧远中游离缺失。
第三类:缺隙位于牙弓一侧,缺隙前后均有余留牙,即单侧非游离缺失。
第四类:单个越过中线的缺隙,位于所有余留牙的近中。应用Kennedy分类的Applegate法则:
1.分类应该在拔牙后进行,以免因拔牙改变分类。
2.如果第三磨牙缺失而不修复,则分类时不考虑。
3.如果第三磨牙存在并作为基牙,则分类时应考虑。
4.如果第二磨牙缺失而不修复(如对(牙合)第二磨牙同时缺失),则分类时不考虑。
5.以最后部缺隙作为主要缺隙决定分类。
6.决定分类的主要缺隙以外的其他缺隙以其数目命名为亚类。
7.只计数亚类缺隙的数目,不考虑缺隙的长度。
8.第四类无亚类。如果存在位于单个跨中线的前方缺隙之后的缺隙,该缺隙将决定分类(法则5)。Kennedy分类简单、直观,易于区分叉齿的支持方式是牙支持式还是混合支持式,有利于指导义齿设计,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的牙列缺损分类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