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毒感染 |
第 3 页:第二节 口腔念珠菌病 |
临床表现— 口腔念珠菌病按其主要病变部位可分为: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与口角炎、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口炎(candidal stomatitis)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发生率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损害区粘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如针尖大小,不久即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并可继续扩大蔓延,严重者扁桃体、咽部、牙龈。
(2)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为萎缩型,本型又称抗生素口炎,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 。
(3)慢性红斑型:本型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多见于女性患者。 粘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4)慢性肥厚型:为增殖型,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
念珠菌性白斑病有高于4%的恶变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2.念珠菌性唇炎(candidal cheilitis)
本病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唇炎,多发于高年(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
3.念珠菌性口角炎(candidal angular cheilitis)
病的特征是常为双侧罹患,口角区的皮肤与粘膜发生皲裂,邻近的皮肤与粘膜充血,皲裂处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 特征是“湿白糜烂”。
4.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hronic muco-derma candidiasis,CMC)
5.艾滋病相关性白色念珠菌病 艾滋病病人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甚为常见,且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口腔念珠菌病应与另一种以假膜病损为特征的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假膜特点—微突于口腔粘膜,灰黄色,致密而光滑,易拭去而出现渗血的糜烂面,周围炎症明显。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
(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2)甲紫(龙胆紫)水溶液
(3)氯己定:氯己定有抗真菌作用
(4)西地碘:是高效、低毒和广谱杀菌活性的分子态碘制剂
(5)制霉菌素(mycostatin)
(6)咪康唑(miconazole)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1)酮康唑(ketoconazole)
(2)氟康唑({fluconazole}
(3)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3.增强机体免疫力 : 辅以增强免疫力的治疗措施,如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 :若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可手术摘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