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临床意义较大的发育异常包括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四环素牙、牙内陷和畸形中央尖,要求掌握它们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
按病因分为:
(1) intrinsic discoloration病变或药物导致釉质牙本质着色常伴有牙发育的异常。原因包括:
1) 釉质发育期严重营养障碍或母婴疾病
2) 四环素类药物
3) 氟化物
4) 外伤
5) 牙体的磨损、磨耗
6) 龋损
7) 银汞修复
(2) extrinsic discoloration色素在牙表面的沉积牙齿组织结构完好。主要是食物和细菌的作用。包括:
1)生活习惯:如长期喝茶、咖啡、吸烟或咀嚼槟榔
2)口腔卫生不良: 菌斑滞留区如近龈缘处、邻接面是经常着色的部位
3)药物:长期用洗必泰或高锰酸钾溶液漱口
临床表现:牙面条状、线状或者块状的色素沉着。内源性着色还常伴有牙结构的发育缺陷。
治疗
(1) 外源性:改变饮食习惯,有效刷牙,超声洁牙术
(2) 内源性:漂白术、树脂修复、烤瓷冠
氟牙症 (dental fluorosis)
概述:又称氟斑牙或斑釉(mottled enamel), 地区性慢性氟中毒(一种地方病)的一个突出的症状, 出现牙齿病变—氟牙症(釉质上白色的斑块和缺损: 氟斑牙、斑釉牙),出现骨病变—氟骨症
病因:釉质发育期间,氟摄入量过高。一般认为,水中含氟量以1ppm(1mg/L)为宜。饮用水是摄入氟的一个最大来源。7岁后迁入高氟区,不出现氟牙症。
发病机制:氟浓度过高时,抑制碱性磷酸酶(水解多种磷酸酯,提供磷作为骨盐形成的原料)的活性,造成釉质发育不良、矿化不全和骨质变脆。
病理:柱间质矿化不良,釉柱矿化过度。釉质多孔性。
类型
1. 白垩型(轻度):牙面失去正常光泽, 有白垩色斑块
2. 着色型(中度):牙面出现黄色、黄褐色或棕褐色斑块
3. 缺损型(重度):牙面出现浅窝或坑凹状缺损,或因磨损使牙失去正常外形
临床表现:
(1) 同一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者伴釉质缺损
(2) 恒牙多见,乳牙少见(胎盘对氟有屏障作用)
(3) 氟牙症患牙耐磨性差,抗酸性强
(4) 严重的慢性氟中毒患者,可有骨骼的增殖性变化
防治
(1) 改善水源,降低氟摄入量,避免7岁以下儿童长期居住在高氟区
(2) 磨除、酸蚀涂层法:适用于无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磨除染色牙釉质——酸蚀患牙——涂粘结剂
(3) 复合树脂修复:适用于有实质性缺损的氟牙症。——修复——修复,抛光
四环素牙 (tetracycline stained teeth)
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族药物,牙齿的颜色和结构发生改变的疾病
发病机制:四环素离子和牙齿中的钙离子螯合成四环素正磷酸盐复合物——主要沉积在牙本质中,因为牙本质磷灰石晶体总表面积比釉质大——呈现带荧光的黄色致使牙齿变色,抑制牙本质细胞合成胶原,抑制矿盐沉积
临床表现
(1) 牙齿染色: 黄色——棕褐色——深灰色,恒牙列全口均可发生,染色以牙本质为主。
(2) 前牙着色比后牙深,乳牙着色比恒牙深
(3) 严重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釉质发育不全
影响药物着色的因素
1、药物种类:四环素、去甲金霉素所致着色深,土霉素、金霉素所致着色浅
2、用药总剂量和次数: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疗程的长短、剂量的多少成正比;在总剂量相等的条件下,短期大剂量服用比长期给服影响大
3、用药时期:在婴幼儿早期用药,牙本质的着色越近釉牙本质界,临床见到的染色程度越明显
预防和处理
(1) 妊娠和哺乳的妇女以及8岁以下小儿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2)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
(3) 烤瓷冠修复
(4) 漂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