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二、A2
1、某患者需拔除右上第一磨牙残根,进行了右侧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及腭大孔麻醉后。分离其颊侧牙龈时患者仍有痛感,最可能的原因是
A、患者过度紧张
B、患者过于敏感
C、解剖变异
D、分离牙龈时用力过大
E、未麻醉右侧上牙槽中神经
2、男,28岁,拔牙前2%利多卡因局麻后,患者出现心悸、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该患者情况属于
A、中毒
B、晕厥
C、过敏反应
D、癔病
E、肾上腺素反应
3、患者女性,23岁。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需要拔除。在行左侧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后不久出现牙关紧闭,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发生了肾上腺素反应
B、翼下颌间隙感染
C、患者过度紧张
D、麻药注入腮腺内麻醉了面神经
E、麻药注入翼内肌
4、男性,57岁,拔牙时注射局部麻醉药后立即发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其发生的局部麻醉并发症应为
A、晕厥
B、过敏反应
C、中毒
D、神经损伤
E、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5、患儿,女,7岁,左下颌乳侧切牙松动Ⅲ°,侧切牙已于舌侧萌出牙冠的1/4,乳牙拔除时应选择的麻药及麻醉方式
A、0.25%~0.5%普鲁卡因行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
B、0.25%~0.5%利多卡因行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
C、0.25%~0.5%含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行左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D、0.25%~0.5%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行左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E、0.25%~0.5%丁卡因行局部表面麻醉
6、某56岁男性患者,检查发现下颌牙齿由于长时间龋齿造成未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该牙无法保留,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发现该患者颊脂垫不明显且磨牙缺失,此时医生应
A、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1~2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B、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C、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5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D、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6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E、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7、患者女性,68岁,右上第一磨牙残冠需要拔除,有心律失常病史,但近2年病情平稳,少有发作。拔牙时麻醉药宜选用
A、2%普鲁卡因
B、2%含肾上腺素普鲁卡因
C、2%利多卡因
D、2%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
E、2%地卡因
参考答案
二、A2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上颌第一恒磨牙拔除时麻醉需麻醉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上6的感觉神经支配:远中颊根和腭根由上牙槽后神经支配,近中颊根由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等内在因素,以及疼痛、体位不良等外在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口内阻滞麻醉时,但比较罕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肉失去收缩与舒张的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因而出现牙关紧闭。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大多在2~3小时内自行恢复。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晕厥是一种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通常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一般可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健康较差等内在因素,以及疼痛、体位不良等外在因素所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搏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重者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表面麻醉亦称涂布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麻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镇痛效果的局部麻醉方法。本法适用于表浅的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恒牙,以及行气管内插管前的黏膜表面麻醉。临床应用较多的是2%~5%利多卡因和0.25%~0.5%的盐酸丁卡因。也可采用6%~20%的苯佐卡因或1%的盐酸达克罗宁行表面麻醉,但其麻醉作用不及丁卡因。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员,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利多卡因还有迅速、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在治疗各种原因的室性心律失常时效果显著,因而对心律失常病员常作为首选的局部麻醉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