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站 |
第 2 页:第二站 |
第 3 页:第三站 |
第 4 页:第四站 |
第 5 页:第五站 |
第 6 页:第六站 |
第一站
口腔检查:下颌下腺检查、叩诊扪诊检查
解析:
下颌下腺检查是口腔颌面外科要求掌握的一项基本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几率也很高,因此要求口腔科医师不但知道,还应该能够准确操作。
(一)体位
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应站在其右方(前或后),患者头稍低,略偏向检查侧,使皮肤、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二)检查内容及方法
视:平视时及仰头位正面观双侧下颌下区是否对称;开口位双侧口底是否对称,口底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有无异常分泌物或黏膜红肿、溃疡等。
触:检查者手指紧贴下颌下区皮肤,首先触诊下颌下腺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异常包块和触压痛。进一步对下颌下区进行双合诊。复查以上口外触诊内容,同时由后向前检查口内下颌下腺导管的质地,有无结石,口外挤压腺体后观察口内导管口分泌情况。注意口内检查时应戴手套。
叩诊
(1)工具:金属手持器械的平端,如银汞充填器的柄端、金属口镜柄、压光器柄等,但是不能用尖头镊子柄作叩诊工具。
(2)叩诊方法:执毛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诊叩击牙尖或切缘,水平向叩击牙冠部唇(颊)舌面中部或牙尖嵴,依据患牙对叩诊的反应(包括叩痛和声音清浊),判断根尖部和牙周膜的健康状况和炎症程度。一般选择正常邻牙作为对照牙,先叩击邻牙作为对照。
(3)叩诊检查的要点:叩诊顺序为先叩击正常牙作为对照,再叩击患牙。叩诊的力量宜先轻后重,一般以叩诊正常牙不引起疼痛的力量为适宜力量。
(4)叩诊结果的表述和记录
叩痛(-):表示用适宜力量叩诊患牙反应同正常牙。
叩痛(±):用适宜力量叩诊患牙感觉不适。
叩痛(+):重于适宜力量叩诊,引起患牙轻痛。
叩痛(+++):轻于适宜力量叩诊,引起患牙剧烈疼痛。
叩痛(++):患牙的叩痛反应介于叩痛(+)和叩痛(+++)之间。
(5)容易出现的问题
1)选择不正确的工具:比如选择尖头镊子进行叩诊;2)叩诊顺序和方法不正确:比如仅进行垂直或水平向一个方向的叩诊,或者先进行患牙的叩诊,叩诊力量过大等;3)记录结果不正确:比如将叩诊结果记录为疼痛、不痛等,或记为叩(-)、叩(+)等。
扪诊 医师用手指触扪可疑病变部位,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有无扪痛、有无波动感等。
(1)根尖部扪诊:用示指指腹于可疑患牙的邻牙唇颊侧或舌侧牙龈的根尖部开始扪压,慢慢向可疑患牙根尖部移动,观察是否有压痛。如有压痛则提示根尖周组织有炎症存在。
(2)脓肿波动感扪诊:若根尖周已形成脓肿,应以示指和中指双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压按动,用指腹扪及波动感。
(3)注意事项:扪诊时应按照扪诊顺序操作,不要遗漏扪诊内容,在进行脓肿扪诊时,要体现手指交替按压的动作,用另一手指感知波动感。
口腔检查:洗手真洗,再戴手套、还有吸氧术,牙线
解析:
洗手:
1.首先取下双手所戴所有饰物,修剪指甲,清理甲沟污物。
2.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3.取少量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4.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及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归纳为以下六步法: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互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干净双手,用洁净纸巾或消毒毛巾擦干。
戴手套
1.将双手洗净、干燥。
2.将左右两只手套相对,用示指和大拇指夹持两只手套的内边,然后先将左手五指分开伸入左手手套的五指套中。
3.再用左手持右手手套外面并打开手套边,让右手也同左手一样分开五指分别插入手套的手指套中。
4.用戴好手套的双手持手套外面调整手指在指套中的位置。
5.将手套边缘套过双侧袖口,注意不要碰到衣袖或其他未消毒物品。
吸氧术
适应证
1.呼吸系统 肺源性心脏病、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肿等。
2.心血管系统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3.中枢神经系统 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
4.其他严重的贫血、出血性休克、一氧化碳中毒、麻醉药物及氰化物中毒、大手术后等。
操作过程
操作者洗手,将所用物品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同意,戴口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安装氧气表并检查是否漏气,连接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润滑吸氧管并检查是否通畅,将吸氧管轻轻插入两侧鼻孔内并妥善固定。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清洁患者面部及整理床位。
牙线使用指导
一、牙线使用方法
牙线可用棉、麻、丝、尼龙或涤纶制成。有含蜡或不含蜡牙线,也有含香料或含氟牙线。牙线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取一段长约20~25cm的牙线,将线的两端合拢打结形成一个线圈;或取段约30~40cm长的牙线,将其两端各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
2.清洁右上后牙时,用右手拇指及左手示指掌面绷紧牙线,然后将牙线通过相邻两牙的接触点,拇指在牙的颊侧协助将面颊牵开。
3.清洁左上后牙转为左手拇指及右手示指执线,方法同上。
4.清洁所有下牙时可由两手示指执线,将牙线轻轻通过接触点。
5.进行2~4操作步骤时,两指间牙线长度约为1~1.5cm。
6.牙线通过接触点时,手指轻轻加力,使牙线到达接触点以下的牙面,并进入龈沟底以清洁龈沟区。
7.将牙线贴近牙颈部牙面并包绕牙面,使牙线与牙面接触面较大,然后上下牵动,刮除邻面菌斑及软垢。每个牙面要上下剔刮4~6次,直至牙面清洁为止。
8.再以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另一牙面的清洁。
二、注意事项
1牙线通过接触点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周组织。
2.如果接触点较紧不易通过时,可牵动牙线在接触点以上做水平向拉锯动作,逐渐通过接触点。
3.将牙线从(牙合)面方向取出,依次进入相邻牙间隙,逐个将全口牙邻面菌斑彻底刮除。
4.每处理完一个区段的牙后,以清水激口,激去被刮下的菌斑。
5.注意勿遗漏最后一颗牙的远中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