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
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50题,糖尿病49题,低血糖症l题。本单元为考试重点,每年必考,题量5~8题。
糖尿病为本单元也是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点,49题中治疗占20题,为重中之重,必须重点掌握。包括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禁忌证。临床表现及相关并发症占15题,考试内容多涉及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及处理。实验室检查和诊断占ll题,常用指标的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意义亦多次考到,应熟悉。
低血糖症仅考过1题,非考试重点,了解即可。
一、糖尿病
**(一)定义
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组织器官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二)分类及其特点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很少肥胖,儿童发病急骤、成人发病隐匿;体液内存在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容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直旦发酮症酸中毒倾向。需要胰岛素治疗。分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及特发性l型糖尿病(2005、2007)。
2.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可伴有肥胖,发病多隐匿,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多数不需胰岛素治疗,诱因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有家族史(2003)。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具有明确病因的糖尿病(比如长期使用激素者、Cushing、胰腺疾病)。
4.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在妊娠结束后6周或以上复查血糖,重新分类为正常血糖、空腹血糖过高、糖耐量减低、糖尿病。大部分妇女分娩后血糖恢复正常(2006)。
*(三)临床表现
1.临床阶段
(1)正常糖耐量。
(2)血糖稳定机制损害:IFG(空腹血糖受损)、IGT(葡萄糖耐量异常)。
(3)糖尿病阶段。
2.代谢紊乱症状
(1)“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1型糖尿病起病时常较明显,2型糖尿病多不典型(2003、2005、2007)。
(2)其他: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女性患者的外阴瘙痒及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均可为首发表现。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冠状动脉、脑动脉、四肢动脉、主动脉。表现为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肢体坏疽(2004)。
(2)微血管并发症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多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病人(2004、2008)。
1期微血管瘤+小出血点。
Ⅱ期出血斑、硬性渗出。
Ⅲ期出血斑、软性渗出。
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
V期机化物增生。
Ⅵ期网膜剥离导致失明。
1~Ⅲ期为非增殖性病变,Ⅳ~Ⅵ期为增殖性病变。
②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有高度特异性。单纯蛋白尿,无血尿,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平行,肾脏病变程度和眼底及周围神经病变平行,双肾不缩小(2005)。
Ⅰ期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至正常,血压轻度升高。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血压增高。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V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③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累及周围神经,下肢对称性受累。首先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晚期累及运动神经可有肌无力、肌萎缩。自主神经受累多见,可导致胃轻瘫、腹泻、便秘、尿潴留、阳萎等(2000)。
④糖尿病皮肤病变:改变多样。糖尿病性水疱病、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性脂性渐进性坏死等。
4.感染:疖、痈,真菌感染,尿路感染
**(四)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诱因:感染、治疗不当(中断胰岛素)、胃肠道疾病、饮食失调、应激(2003)。
(2)临床表现:三多一少表现加重;可为糖尿病首发症状,多见于青年人。纳差、恶心、呕吐、腹痛;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可有脱水、低血容量休克、昏迷的表现(2003)。
(3)实验室检查:尿糖、尿酮体强阳性;血糖l6.7~33.3mmol/L,血酮体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治疗后出现严重低血钾。
(4)治疗
①胰岛素治疗:治疗关键。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开始普通胰岛素+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0.1U/(kg?h),血糖每小时降低2.8~4.2mmol/(L?h),血糖到达13.9mmol/L后改用5%葡萄糖+胰岛素静脉滴注(2003)。
②补液:患者失水可达l0%体重,只有补足血容量后胰岛素才能有效发挥作用。2h内要补入2 000ml生理盐水;开始阶段血糖较高,不能输入葡萄糖(2003)。
③纠正电解质紊乱:见尿补钾,pH<7.1时可用碳酸氢钠。
2.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来诊时多有失水、休克,意识状态从神志模糊至昏迷。可有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一过性偏瘫。无酸中毒样深大呼吸(2003、2007)。
(2)实验室检查: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蹴>33.3mmol/L,血钠>155mmol/L、血浆
渗透压>350mosm/L(2003、2007)。
(3)治疗:类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及补液(2003、2007)。
***(五)诊断
1.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ll.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为正常。
2.空腹血糖 ≥6.1mmol/L但<7.0mmol/L,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IFG),需进行OGTT,0GTT2h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7.8mmol/L,但<11.1mmol/L,诊断为糖耐量异常(IGT),<7.8mmol/L,为正常(2001)。
3.以上均系静脉血浆葡萄糖值,空腹指在采血前至少8h未进食。
*(六)综合治疗原则
1.糖尿病教育。
2.饮食治疗,为治疗基础(2003、2005、2007)。
3.运动疗法。
4.口服降糖药。
5.胰岛素治疗。
*(七)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1.磺脲类
(1)机制:促进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2008)。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半小时服用。
(3)禁忌证:l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患者。
(4)不良反应: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
(5)常用药物:格列本脲(优侔糖)、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
(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
2.非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
(1)机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相似,但是作用短而快。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半小时月艮用。
(3)不良反应:轻微低血糖,胃肠道反应。
(4)常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3.双胍类
(1)机制: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7)。
(3)禁忌证:同磺脲类;乳酸性酸中毒、严重缺氧、心衰。
(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5)常用药物: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4.α葡萄糖酐酶抑制药
(1)机制:降低小肠黏膜对糖类的吸收(2008)。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患者。进餐时同服(2005)。
(3)禁忌证:对此药过敏;肠道疾病;血肌酐升高;肝硬化;妊娠、哺乳;合并感染、逝酮症酸中毒。
(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5)常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噻唑烷二酮类
(1)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2008)。
(2)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者。
(3)禁忌证:l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和急性心衰及ALT>正常上限的2.5倍。
(4)不良反应:头痛、恶心、贫血、水肿等。
(5)常用药物:罗格列酮、毗格列酮。
*(八)胰岛素治疗
1.适应证:l型糖尿病;口服药物(2或3种最大剂量)不能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
急慢性并发症;围手术期;妊娠;分娩;应激状态;口服激素(2007)。
2.不良反应:低血糖、过敏、水钠潴留、视物模糊(2005)。
**(九)糖尿病筛查及预防
1.重点筛查高危人群,筛查方法一般采用0GTT。
2.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针对一般人群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己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三级预防是对已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加重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