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血糖症
(一)病因
1.血糖利用过度:胰岛素瘤、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糖尿病早期、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外恶性肿瘤(中胚层来源)。
2.血糖生成不足:肝病时糖异生、糖原分解障碍。
*(二)临床表现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出现出汗、颤抖、心悸、饥饿。
2.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越高级的部位受累越早、恢复越慢,可类似精神病;低血糖反复发作,持续>6h可能出现脑的不可逆损伤。
(三)治疗
1.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l00ml,反复注射直到恢复意识;继续给予5﹪~l0%葡萄糖静脉滴注,维持血糖ll.1mmol/L左右,防止降糖药的持续作用出现再次昏迷。
2.不能恢复意识者可用激素、胰升糖素(清醒后马上吃糖或输液,因为体内糖总量未提高),还不能恢复意识者可给甘露醇。
**(四)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
(1)确定低血糖症: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2.5mmol/L、供糖后迅速缓解)。
(2)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的证据:①胰岛素值l00~220μU/ml。②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μU/ml)/血糖(mg/dl)>0.4。③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一(胰岛素μU/ml×100)/(血糖-30)>85。④胰岛素原/总胰岛素>15%。
(3)肿瘤定位:腹部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
2.治疗
(1)手术切除:根治方法。
(2)内科治疗:术前准备、不能手术或手术未成功者。①少量多餐。②抑制胰岛素分泌,二氮嗪。③破坏胰岛细胞,链佐星。④生长抑素。
历年试题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D)
A多饮、多尿、多食
B乏力
C消瘦
D高血糖
E尿糖阳性
2.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C)
A.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B.易发生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C.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破坏
D.早期常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E.大部分有体重超重或肥胖
解析: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β-细胞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发病年龄较小,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胰岛素治疗,大部分体型消瘦。
3.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D)
A.胰岛素缺乏
B.有发生酮症酸中毒倾向
C.发病由自身免疫介导
D.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
E.年轻人多见
解析: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可伴有肥胖,发病多隐匿,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多数不需胰岛素治疗,诱因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有家族史。
4.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D)
A症状轻重不同
B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
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D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
E血糖稳定性不同
5.女,35岁,身高1.62cm,体重56kg,近3个月来觉口渴、多饮,查空腹血糖6.8mmol/L,无糖尿病家族史。为确定有无糖尿病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C)
A.餐后2小时血糖
B.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D.糖化血红蛋白
E.24小时尿糖定量
6.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B)
A微血管瘤
B新生血管破裂
C硬性渗出物
D软性渗出物
E视网膜出血
7.双胍类降血糖药物的降糖作用机制为(E)
A.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
B.促进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C.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D.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因子受体
E.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解析: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8.男,59岁。2型糖尿病史16年。二甲双胍0.25g及格列齐特80mg每日3次,糖尿病控制良好.近2个月感乏力,体重下降4~5kg,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癌拟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糖尿病处理(C)(2003)
A.停口服降糖药、减少饮食量
B.改用长效胰岛索
C.改用短效胰岛素
D.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治疗
E.改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解析:岛胰素治疗的适应证:l型糖尿病;口服药物(2或3种最大剂量)不能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围手术期;妊娠;分娩;应激状态;口服激素。
(9~10题共用题干)
男,48岁,糖尿病12年,每日皮下注射入预混胰岛素治疗,早餐前30单位,晚餐前24单位,每日进餐规律,主食量350g。近来查空腹血糖13.6~14.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6~8.8mmol/L。关于空腹高血糖
9.确定原因最有意义的检查是(C)
A.多次测定空腹血糖
B.多次测定餐后血糖
C.多次测定夜间血糖
D.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E.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0.最可能的情况是(A)
A.Somogyi或黎明现象
B.晚餐主食过多或过少
C.未加口服降糖药物
D.餐后血糖控制不佳
E.存在胰岛素彬
解析:清晨空腹高血糖原因有两种,处理方法不同。黎明现象:夜间胰岛素用量不足→高血糖;Somogyi现象:夜间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前者需要增加夜间胰岛素用量,后者需要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