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发病,主要见于儿童。
2.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瘀点瘀斑或脑脊液涂片镜检或血液、脑脊液细菌培养或特异性荚膜抗原等有阳性发现。
二、鉴别诊断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大多体内有感染灶存在。如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肺炎、中耳炎的基础上;葡萄球菌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确切的诊断需依脑脊液、血液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
2.虚性脑膜炎某些急性感染患者有严重毒血症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但除脑脊液压力略高外,余均正常。
3.结核性脑膜炎多有结核史。起病缓慢,伴有低热、盗沣、消瘦等症状,无瘀点和斑疹。脑脊液的细胞数为数十至数百个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在试管内放置12“24小时有薄膜形成,薄膜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杆菌。
4.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多在7~9月份,有蚊虫叮咬史,起病后脑实质损害严重·惊厥昏迷较多见,皮肤一般无瘀点。脑脊液早期清亮,晚期微浑,细胞数多在(o·’~o。?’×|09/L,很少超过1×109/L,蛋白质稍增加,糖正常或略高,氯化物正常。粤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细目七 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昏迷者宜鼻饲,并予适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经常变换体位以防压疮发生。防止呕吐物吸入。必要时给氧。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头痛剧烈者可予镇痛或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惊厥时可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或氯丙嗪、安定等镇静剂。
3.病原治疗
(1)青霉素G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低,宜用大剂量,疗程5--7日。
(2)磺胺类药 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如用药后一般情况和脑膜刺激征于l--2日内不见好转或加重者,应考虑是否为耐药菌株引起,应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3)氯霉素 脑膜炎球菌对氯霉素很敏感,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及病原不明者,疗程7日。应密切注意其副作用,尤其对骨髓的抑制。新生儿、老人慎用。
(4)氨苄西林 适用于病原菌尚未明确的5岁以下患儿。
(5)头孢菌素 如头孢噻肟等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好,抗菌活性强,对重症或儿童患者可选用。
二、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一)暴发型败血症休克型的治疗.
1.抗菌治疗 大剂量青霉素钠盐静脉滴注。亦可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等,但不宜应用磺胺。
2.抗休克治疗 包括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
3.抗凝治疗 疑有DIE者,应及早使用肝素治疗。高凝状态纠正后可输新鲜血液等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二)暴发型脑膜炎的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同暴发型败血症休克型的治疗。此外,应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为重点。
1.交替或反复应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2.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降低颅内压。
3.对于高热、频繁惊厥及有明显脑水肿者可用亚冬眠疗法,使体温下降至38℃左右。
4.对呼吸衰竭应以防治脑水肿为主。除脱水剂外还应给予洛贝林、尼可刹米、回苏灵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吸痰,人工辅助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动呼吸。
细目八 预防
1.流行期间注意开窗通风,儿童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早发现、早隔离患者(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日或病后不少于7日;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日。
3.菌苗预防目前已有A群和c群多糖体菌苗,B群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应针对流行菌群的不同,接种相应的菌苗。对流行区内的易感人群及去流行区的人员应接种。
4.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还可药物预防。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时,可用磺胺类药预防。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