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五 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及观察病情都有价值,其消长与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减少。
2.尿常规极期可出现尿蛋白及管型。
3.粪便常规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
二、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1.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达80%),以后逐渐下降,病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获得阳性结果。2.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其阳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较小。
3.粪便培养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达75%,但应排除胆道带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4.尿培养病程第2周后出现阳性者可达50%。
5.胆汁培养用十二指肠引流的胆汁培养,对病程后期的诊断和发现带菌者有意义。
三、血清学检查
l-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肥达反应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的O抗原、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5种。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分析肥达反应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抗体O的效价在l:80以上,H效价在1:16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2)应多次重复检查,一般每周检查1次,如凝集效价逐次递增,则其诊断意义更大。
(3)接受伤寒、副伤寒菌苗预防接种后,在患其他发热性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仅有H抗体效价增高,而O抗体效价不高。而在发病早期,可仅有O抗体效价的增高,H抗体效价不高。
(4)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杆菌有部分共同的O抗原,因此,O抗体效价增高,只能推断为伤寒类感染,而不能区别伤寒或副伤寒,诊断时需依鞭毛H抗体效价而定。
(5)有少数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其原因有:①感染轻,特异性抗体产生少:②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或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抗体的形成受到影响;③患者过于衰弱,免疫反应低下,或患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不能形成抗体。因此,若患者肥达反应阴性,不能除外伤寒。
(6)Vi抗体的检测一般用于慢性带菌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2.其他免疫学实验检测血清或尿中伤寒抗原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对伤寒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四、其他检查常有ALl"升高,LDH、AKP等也可升高,黄疸少见。
细目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l一2周不退者都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尤其是有流行病学史、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等高度提示本病,如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早期以血培养为主,以后以骨髓、粪便、尿培养为主。曾用过抗菌药物的血培养阴性者应做骨髓培养。如临床表现典型而血培养阴性者,应参考肥达反应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持续性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1.病毒感染2.流行性斑疹伤寒3.钩端螺旋体病4.急性病毒性肝炎5.布氏杆菌病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7.败血症8.其他疟疾、恶性组织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