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五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粪便常规检查外观为黏液或脓血便,常无粪质,无特殊臭味,镜下可见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吞噬细胞及红细胞。
二、粪便细菌培养: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应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取新鲜、带有脓血或黏液部分的大便,在床边接种或及时送实验室,且应反复多次送检,一般应连续送检3次。阳性时应常规进行药敏试验以供抗菌治疗时参考。
三、免疫学检查近年来建立了不少以单克隆抗体为诊断试剂检测粪便中痢疾杆菌抗原的免疫学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四、其他检查:PCR直接检测粪便中痢疾杆菌核酸,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乙状结肠镜检查对有痢疾样大便而疑有其他结肠疾患时可行此类检查。
细目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诊断标准(卫生部,1990年)如下:
(一)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者。
(二)确诊病例
1.急性菌痢①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之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压痛;②粪便镜检白细胞(或脓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以上,可看到少量红细胞;③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临床诊断:具备①、②项。实验确诊:具备①、③项。
2.中毒型茵痢①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数,血压降低;或有呼吸衰竭症状。⑧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盐水灌肠或肛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④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临床诊断:具备①、②、③项。实验确诊:具备①、②、④项。
3.慢性菌痢①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②粪便为黏液脓性或间歇发生;③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①或②;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①或②加③。
二、鉴别诊断
1.其他感染性腹泻2.阿米巴痢疾3.流行性乙型脑炎应与中毒型菌痢相鉴别。
4.直、结肠癌应注意与慢性菌痢相鉴别。5·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应与慢性菌痢相鉴别。
细目七 治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多数患者病后l一2周可自愈,但适当的病原治疗可以加快恢复过程,防止恢复期带菌或慢性带菌。
1.一般治疗早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或连续两次便培养阴性。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有脱水以及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腹痛明显者可予阿托品等解痉止痛,发热者可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2.病原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者患者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平时不常用的、易被肠道吸收的口服药物,病重或估计吸收不良时可注射给药;抗菌药量要足,疗程一般不宜短于5—7天。
(1)喹诺酮类 首选
(2)磺胺类常用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剂加倍。过敏者禁用,孕妇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小檗碱O.3g,每天3次,连用5—7日。
(4)抗生素类常用的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三代头孢菌素等。
二、中毒型菌痢的治疗
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正确和及时的抢救与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应把好高热惊厥、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三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抢救、早治疗。
治疗包括:选择高效的抗菌药物抗菌治疗,退热止惊,抗休克(扩容、补碱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改善微循环,脱水降低颅内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吸氧,必要时可用呼吸兴奋剂或气管内插管与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治疗慢性菌痢应采取以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1.抗菌治疗应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或根据大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联合或交替应用两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适当延长疗程至两周左右。如肠镜检查肠黏膜有溃疡者,宜用抗菌药物保留灌肠。
2.处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功能紊乱由于久痢体虚,长期应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及菌群失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细目八 预防
l-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和带菌者。对于从事托幼、饮食、供水等行业人员,应定期进行粪检,及时发现并管理带菌者。
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贯彻执行各种卫生法规及制度。认真做好“三管一灭”,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口服痢疾活菌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基因工程菌苗等尚在研究中。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