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目五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1.血液学检查尿素氮可增加。
2.尿常规检查血浆比重、白细胞、血细胞比容升高,血清钾、钠、氯和HcO,一降低,可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尿比重可增加。
3.粪便常规检查外观为稀便、稀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镜下多无红、白细胞。
二、细菌学检查:标本为患者的吐泻物,应尽量采集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的标本。
1.悬滴检查(动力试验)如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Ol群及0139群)阳性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然后还应做细菌培养进行血清分型、形态学检查和生化性状检查等。非01群霍乱弧菌的动力试验也可阳性,但制动试验阴性。
2.细菌培养有可疑菌落生长则用特异性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并确定菌型。
三、血清学检查:抗菌抗体多于病后第5天,有的早在第3天即可出现,血清滴度在第8~21天达高峰,病后3周开始下降。取病后1~3天及15—20天双份血清,如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且受疫苗的影响不大。
细目六 诊断
一、确诊标准
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即可确诊:
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2.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具有典型症状,粪便培养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或在流行期向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增长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3.在疫区检疫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二、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两项之一者应按疑似病例处理:
1.有典型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之前。
2.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出现腹泻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疑似病例未确诊之前按霍乱处理,大便培养每日1次,连续3次阴性可否定诊断。
细目七 治疗
一、补液疗法
及时适量补充水及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
1.静脉补液 此为抢救和治疗重、中型患者最常用的主要手段。可采用5:4:l溶液,或用3:2:l溶液。补液量和输入速度根据失水程度而定,严重者每分钟人液量可达50一lOOml。血压接近正常或脉率及脉力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输液速度。补液原则为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及时补碱,见尿补钾。24小时补液量: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000--4000ml、4000--8000ml、8000ml以上。一般在入院8—12小时内补进入院前的累计损.失量和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以及每日生理需要量,以后即按照排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入。
2.口服补液 wHO推荐ORS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枸橼酸钠2.9g(或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可用于轻、中度脱水及重度脱水病情改善后的患者,也可用于预防脱水。一般按照排出量的1.5倍口服。呕吐并非禁忌,但呕吐物应计算在内。
二、抗菌治疗:此可缩短病程,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时间,但不能替代补液。首选氟喹诺酮类,可选用氟哌酸(400mg,Bid)、氧氟沙星(500mg,Bid),也可选用多西环素200mg,Bid。疗程为3天。
细目八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及时发现霍乱患者。患者及慢性带菌者应及时住院,隔离治疗。出院标准为:①症状消失后大便培养每日1次,停药后连续3次阴性时;②无培养条件者须白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③慢性带菌者经治疗后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或胆汁培养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追踪。
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及食品卫生管理,对患者及带菌者的排泄物应严格处理,搞好环境卫生,灭杀苍蝇、蟑螂。
三、保护易感人群流行期间可试用菌苗。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