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1、解热作用:降低发热病人体温,对正常体温者几无影响。
★机制: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COX) →减少PG合成。
★2、镇痛作用:各药均有外周镇痛作用,对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对持续性钝痛(多为炎性疼痛)有良效
★机制: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COX)→减少炎症局部PG合成→抑制PG的痛觉作用和痛觉增敏作用
炎症与致痛物质:缓激肽,PG, 组胺
3、抗炎作用:抑制局部PG合成;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抗炎作用较强,苯胺类几无抗炎作用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
2.抗炎抗风湿:需较大剂量,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3.抗血栓形成:抑制还氧酶→TXA2(血栓烷)生成↓,每日给予小剂量可防治血栓性疾病
★【临床应用】
1、发热;2、各种钝痛: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3、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治血栓形成: 冠心病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二级预防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胃黏膜损伤 → “无痛性出血”;▲2、凝血障碍:出血时间延长;
3、过敏反应 : “阿司匹林哮喘”——诱发支气管哮喘;
4、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5g/日→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比较
药 物
|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
保泰松 (布他酮) |
吲哚美 (消炎痛) |
解热作用 |
+++ |
++ |
+ |
+++ |
镇痛作用 |
+++ |
++ |
+ |
++++ |
抗炎/风湿 |
+++ |
— |
+++ |
++++ |
临床应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热、慢性钝痛、风湿热、脑血栓 |
解热镇痛
|
急性风湿性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
其他药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者、癌性发热 |
不良反应
|
胃肠道、凝血障碍等 |
皮疹、肾毒性、中毒致肝坏死 |
不良反应较多,已少用 |
胃出血(偶发) 过敏反应 |
★吗啡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比较
项 目 |
吗 啡 |
阿司匹林 |
镇痛部位 |
中枢 |
外周 |
作用机理 |
激动阿片受体干扰痛觉传入 |
抑制PG合成,减轻炎性疼痛 |
作用特点 |
强大镇痛,伴镇静及欣快感 |
中等镇痛,无镇静及欣快感 |
创伤剧痛 |
强效 |
无效 |
内脏绞痛 |
强效 |
无效 |
慢性钝痛 |
效果好 |
效果良好 |
应 用 |
各种剧痛 |
广泛,多用于慢性钝痛 |
成 瘾 性 |
易产生 |
无 |
不良反应 |
抑制呼吸 |
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 |
二、抗痛风药
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
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药物
秋水仙类——秋水仙碱:抑制急性发作时的粒细胞浸润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 :抑制炎症和疼痛
甾体抗炎药:只用于上述抗痛风药不能耐受或顽固
用于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
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奥昔嘌醇、巯异嘌呤等。
2.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乙磺舒、苯溴马隆等,能抑制尿酸在肾小管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迅速降低血浆尿酸浓度。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