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一、肾的功能解剖
1.肾单位及其分类: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按所在部位不同,肾单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①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分泌肾素。②近髓肾单位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但功能上与远曲小管有相同之处。其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球旁器: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颗粒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三种细胞组成。(1)颗粒细胞可分泌肾素。(2)致密斑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3)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和调节
1.肾血流特征:(1)血流量大。(2)肾脏不同部位供血不均。(3)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两级血管网压力不同。
2.肾血流量的调节:(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80~180mmHg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2)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①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素分泌增加等。②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等均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组织局部生成的舒血管物质则使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肾小球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层):小分子溶质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2)基膜层(中层):是阻碍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外层):膜上的小孔构成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
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
(1)滤过量与物质分子的有效半径成反比,有效半径大于4.2nm的物质不能滤过。
(2)由于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可排斥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因此,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带负电荷的物质则不易通过。
二、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滤过的动力与对抗滤过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较其他器官毛细血管血压高,是促进滤过的力量,入球端和出球端血压几乎相等。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肾小囊内压 与近曲小管内压力相近。
三、超滤液及滤液量
1.超滤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也称原尿)。超滤液除了蛋白质含量甚少之外,各种晶体物质的浓度都与血浆中非常接近,而且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的相似,所以肾小球的滤过液就是血浆的超滤液。
2.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每昼夜两肾肾小球滤过液的总量约为180L。
3.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按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算,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它表明流过肾脏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其余4/5从出球小动脉流走。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当动脉血压降低或升高超出80~180mmHg,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随之改变。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较稳定。静脉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或肝脏合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
(3)肾小囊内压 一般肾小囊内压也比较稳定。当输尿管阻塞,肾盂内压显著升高时,将引起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血浆流量的改变: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点的位置。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段加长,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滤过平衡点则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故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3.滤过膜的改变
(1)面积:正常情况下,人两侧肾脏全部肾小球滤过膜的总面积约1.5m2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使管腔变窄或阻塞,致使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
(2)通透性:某些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以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明显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