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
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是影响细胞的膜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改变细胞电生理特性。
1、降低自律性:
(1)降低动作电位4相斜率: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和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β受体阻断药)
(2)提高动作电位的发生阈值(钠通道或钙通道阻滞药)。
(3)促K+外流增加静息膜电位绝对值(腺苷和乙酰胆碱)。
(4)延长APD(钾通道阻滞药)。
2、减少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因此钙拮抗剂有效。
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活动与胞内Ca2+过多和Na+内流有关,钙拮抗剂和钠通道阻滞剂有效。
3、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增强膜反应性取消单向阻滞,停止折返激动。如苯妥英钠促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减弱膜反应性,单向阻滞变双向阻滞,停止折返。如抑制钠离子内流药奎尼丁。
4、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1)延长ERP和APD,主要延长ERP。
(2)缩短ERP和APD,主要缩短APD。
(3)促进邻近细胞ERP趋向均一性。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根据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为四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药,如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药,如氟卡尼、普罗帕酮。
Ⅱ类: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如胺碘酮。
Ⅳ类:钙拮抗剂,代表药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其他:腺苷、地高辛、新斯的明。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