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第一节 抗凝药物
肝素(heparin)
【药理作用】口服无效,需静脉给药。
1、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肝素的抗凝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抑制抗凝血酶Ⅲ对含丝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Ⅸ、Ⅹ、Ⅺ、Ⅻ)的灭活,从而产生强大的抗凝作用。
2、肝素尚有降血脂作用:
肝素可刺激活血管内皮释放蛋白脂酶,水解CM和VLDL,但停药后会出现反跳。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的形成与扩大。
2、DIC,应早期用药。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静脉手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1、过量引起自发出血。处理措施:停药;注射带阳电荷的硫磺鱼精蛋白。
2、妊娠妇女早产、胎儿死亡。
3、连续用药(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骨折、过敏反应。
禁忌:对肝素过敏、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血友病、消化溃疡、严重高血压、孕妇等。
口服抗凝药——香豆素类
代表药: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Vit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VitK由环氧化型向氢醌型转化,阻止VitK的反复利用,使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激活,产生抗凝作用。
作用特点:体内抗凝,起效慢而作用持久(药后8-12小时后发挥作用)。
【临床应用】
同肝素,另外心梗辅助用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瓣膜术后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不良反应】
1、过量引起出血。处理措施:注射VitK;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
2、过敏、胃肠道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食物中VitK缺乏或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
2、与阿司匹林协同。
3、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可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丙咪嗪、甲硝唑、西米替丁抑制肝药酶增强作用。
4、巴比妥、苯巴比妥钠肝酶诱导剂,口服避孕药增加凝血作用而减弱本类药物的作用。
其它抗凝药:
3.8%枸橼酸钠,10%的草酸钾,EDTA等常用于动物实验。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