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讲义 |
第 2 页:例题 |
第五章 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包括30余种成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不仅是机体固有免疫防御体系的重要组分,也是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在不同环节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5.1 补体概述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qrs、C2、C4;旁路途径B、D、P因子;
MBL途径的MBL;补体活化共同组分C3、C5、C6、C7、C8、C9
C3是血浆浓度最高的补体成分
2、补体调节蛋白 控制补体活化程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
3、补体受体(CR)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对热不稳定、无种属特异性
(三)补体的合成:主要来自 肝、巨噬细胞
5.2 补体激活途径
|
旁路途径 |
MBL途径 | |
激活物 |
抗原-抗体复合物 |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 |
病原体表面多糖 |
补体参与成分 |
C1~C9 |
C3,B、D、P因子,C5~C9 |
MBL-MASP,C2~C9 |
所需离子 |
Mg2+,Ca2+ |
Mg2+ |
Ca2+ |
C3转化酶 |
C4b2a |
C3bBbP |
C4b2a |
C5转化酶 |
C4b2a3b |
C3bnBb |
C4b2a3b |
作用 |
参与特异性体液 免疫的效应阶段 |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
种系进化中,3条途径先后顺序为: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MAC: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激活的后续成分C5b6789n组成,是补体激活的最终效应物,可插入细胞膜形成“渗漏斑”,造成靶细胞膜损伤和靶细胞溶解。
5.3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1、细胞毒作用:形成MAC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某些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补体的调理作用与抗体的调理作用相协同、加强。
3、炎症介质作用:如C3a、C4a、C5a等,可以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黏附(immune adherence):C3b与免疫复合物(IC)结合,同时黏附于红细胞、血小板,从而将IC运送至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此作用称为免疫黏附。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