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一、肿瘤抗原及其分类
肿瘤抗原: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一)按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指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新抗原。这种抗原最初是在同系小鼠中通过移植排斥试验来证实的,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umor 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antige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RA)。目前已用特异性CTL证实多种肿瘤存在TSA。
2.肿瘤相关抗原(,TAA):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在癌变细胞的表达水平远超过正常细胞。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的机制分类
1.理化因素诱导的肿瘤抗原:同一种化学致癌剂或物理辐射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各异。
2.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同一种病毒诱发的肿瘤均表达相同的肿瘤抗原,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3.自发性肿瘤抗原:是指一般无明显诱因的肿瘤,大多数人类肿瘤属于这一类。某些自发性肿瘤类似于化学诱发的肿瘤,具有各自独特的抗原性;某些自发性肿瘤类似于病毒诱发的肿瘤,具有共同的抗原性。
(1)突变的癌基因(如ras等)和抑癌基因(p53)产物;
(2)异常表达的正常成分如分化抗原、过度表达的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4.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乃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则由于基因阻遏而逐渐消失,或仅极微量表达,发育成熟的组织一般不表达。当细胞恶变时,由于基因去脱阻遏,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表达于瘤细胞表面或分泌于血清中。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
(一)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1.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NK细胞的杀瘤效应
NK细胞不需经抗原致敏可直接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其抗瘤作用是MHC非限制性的。 3.巨噬细胞的抗瘤作用
通过非特异性膜受体与瘤细胞结合,发挥杀瘤效应;
活化Mφ分泌TNF、蛋白水解酶、IFN和氧自由基等毒性分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Mφ与致敏T细胞、特异性抗体和补体协同发挥抗瘤效应;
在提呈肿瘤抗原中具有重要作用。
4.dgT细胞的杀瘤效应
dgT细胞可直接杀伤瘤细胞,但不受MHC限制。
(二)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机制为主)
可溶性肿瘤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入后加工成短肽,然后经MHC-Ⅱ类抗原提呈。
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抗原直接激活CD8+T细胞,必须将肿瘤抗原在细胞内加工为小肽后, 然后经MHC-Ⅰ类分子提呈。
1.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1)CD4+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
TDTH的作用;
CD4+T细胞的调节作用;
CD4+T细胞的CTL作用:MHC-II类分子的限制性;
(2)CD8+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CTL作用:MHC-I类分子的限制性;
2.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CDC)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抗体的调理作用
(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
(5)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