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 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帽,其下方为多量黄色粥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动脉硬化 :一组疾病,常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危害较大
动脉中层钙化—老年人常见,危害较小
细动脉硬化—见于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基本病理变化
1.脂纹 fatty streak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为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是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2.纤维斑块 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内膜面散在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呈瓷白色。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亦称为粥瘤atheroma。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
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表层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黄色粥糜样物。光镜下:在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即脂质)、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和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4.继发性改变
(1) 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使斑块增大。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 溃疡形成: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逸入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造成胆固醇栓塞。
(3) 血栓形成:粥样溃疡处易继发血栓形成,可加重阻塞,导致器官梗死。
(4) 钙化:陈旧的斑块内常有钙盐沉积,使动脉壁变硬、变脆。
(5) 动脉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并发性):病灶处动脉壁耐力性下降,局部易膨出形成动脉瘤,若动脉瘤破裂可致死。
重要器官的 AS
(一) 主动脉AS:多见于主A后壁及分支开口处,好发部位腹主A>降主A,主A弓>升主A
影响:由于主A直径较大,相对比较厚,因此多数对机体无影响。少数可因继发改变导致严重后果,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破裂,累及主动脉→变形、变硬
(二) 脑动脉AS:以Willis环(脑底A环)和大脑中A最显著
病理变化:① 脑萎缩――长期供血不足所致,严重者智力减退或痴呆(复习萎缩时的病理变化)。
② 脑软化:部位,多见于颞叶、内囊、尾状核、豆状核、血斑等。
――复习脑软化的病理改变及转归
③ 脑出血:小A瘤形成基础上发生
(三)肾脏:肾AS→肾血管性高血压,病变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脉近侧端
并发血栓→区域性梗死→机化→瘢痕→AS固缩肾
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旋支,前降支 > 右主干 > 左主干 > 左旋支 > 后降支 。
病变特点 :① 近侧段多见,分支口处较重; ② 早期斑块节段性分布,晚期可融合;③ 横切面呈新月形狭窄; ④ 狭窄程度分四级:Ⅰ级 <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 >76%
b)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