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概念: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基本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的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门脉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 ,小结节型肝硬化)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常见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
病理变化:
1.肉眼观:
(1)早期:肝体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
(2)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表面和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结节大小相仿,一般不超过1cm。肝被膜增厚。切面见有圆形或类圆形岛屿状结构,大小与结节一致,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条索或间隔包绕。
2.镜下观:
(1)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也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
(2)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小胆管增生。
假小叶:
1.概念: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2.特点: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临床病理联系:
(一)门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慢性淤血性脾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胃肠淤血、水肿
(二)肝功能障碍←肝实质长期反复受损
症状及体征:蛋白质合成障碍、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障碍、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肝性脑病(肝昏迷)
坏死后肝硬化(postnecrotic cirrhosis)
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
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肝脏体积缩小,变硬,以左叶为甚。肝脏变形明显,结节大小悬殊,切面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宽且厚薄不均(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之处)
2.镜下观:假小叶形态大小不一(半月形、地图形、圆形或类圆形),较大的假小叶内有时可见数个完整的肝小叶,有时可见残存的汇管区集中现象;假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纤维间隔较宽,其内有多量炎细胞浸润及小胆管增生。
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
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肝脏缩小,质中等硬度,表面较光滑呈细小结节或无明显结节(相当于不全分割型肝硬化),颜色人呈深绿色或绿褐色
2.镜下观: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由小胆管破坏而致结缔组织增生并伸入肝小叶内,假小叶呈不完全分割型
(2)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细胞明显淤胆而变性坏死,肝细胞网球或羽毛状坏死(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假小叶周围结缔组织的分割包绕不完全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
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霉菌及其毒素
病理变化:1.肉眼观:
(1)早期肝癌(小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2)晚期肝癌:肝脏体积增大,重量显著增加,分为三型:
①巨块型:肿瘤体积巨大,圆形,右叶多见。切面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瘤体周围常有卫星状癌结节。不合并或仅合并轻度肝硬化。
②多结节型:癌结节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如融合则形成较大结节。通常合并有肝硬化。
③弥漫型:癌组织弥散于肝内,结节不明显。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
2.镜下观:
(1)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分化程度差异较大。分化较高者癌细胞排列成巢状,血管多,间质少。分化低者异型性明显。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间质较多,一般不并发肝硬化。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
扩散:
1.肝内直接蔓延:在肝内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使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
2.肝外转移: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上腹部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
3.肝癌晚期转移:通过肝静脉,转移至肺、肾上腺、脑及肾等处;
4.种植性转移:侵入到肝表面的癌细胞脱落。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