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一年两试第二试高频考点汇总
输血的不良反应
根据不良反应是否由于感染性病原体所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两类。
根据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之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为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一)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
是最严重的迟发输血不良反应之一。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以HIV、HBV、HCV、梅毒等为常见。经输血传播的细菌性感染是由于受血者输注了含油细菌或细菌毒素的血液而出现的败血症或者毒血症。
临床表现:常在输血后迅速出现,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轻者以发热为主,误诊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重者严重的败血症休克、急性肾衰竭和DIC而死亡。
(二)非感染性输血的不良反应
1.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
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1)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在
指在输血后<24小时好生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该类溶血的原因有:
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ABO血型或亚型不合、Rh血型不合);
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
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
处理: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DIC,必要时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是指输血开始后24小时至28天发生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溶血的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与急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相似,只是较轻。
(3)迟发性血清学反应。
2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
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其主要表现是输血期间或者输血开始后<4小时出现发热寒战
输血导致内生致热源释放的原因:
①血液在保存过程中释放出细胞因子
②输注的白细胞和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反应
处理:
①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解热等
②预防: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以降低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局部反应:仅具有皮肤黏膜表现,如瘙痒、荨麻疹,对症治疗(如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快速奏效。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和血管的痉挛性收缩。
(3)输血相关低血压:特征性表现为低血压。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1小时,收缩压降低≥30mmHg,且收缩压≤80mmHg。
(4)输血相关急性肺员伤(TRALI)
诊断
①急性发作
②低氧血症,Pa02/FiO2<300mmHg或血氧饱和度<90%
③X线示双肺浸润;
④不存在循环超负荷;
⑤排出其他病因;
⑥在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6小时发生。
原因:输注的血浆中含有与受血者白细胞抗原相应的抗-HLA;
处理原则:停止输血以及支持治疗。
(5)输血相关呼吸困难(TAD):特征是输血开始后<24小时出现呼吸窘迫,但不符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或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呼吸窘迫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且以患者原有疾病或其他已知原因无法解释。
(6)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常见于近亲属之间的输血、骨髓移植。
◆发热、
◆红斑和丘疹
◆肝损害、腹泻
◆全血细胞减少
(7)输血后紫癜(PTP):特征是输注血液细胞成分后5~12天出现血小板减少,检出血小板抗体。
(8)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输血量过大、速度过快、患者心肾功能受损,均可导致循环超负荷,引发心衰和肺水肿。输血结束后<6小时出现,同时具备以下任意4中表现时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胸部x线正位片显示急性或加剧的肺水肿;液体正平衡。
(9)其他输血反应:
①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指反复输注红细胞后血清铁蛋白浓度≥1000g/L;
②输血相关高钾血症;
③不可分类的输血反应。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