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
一、呕血
【复习纲要】
1.起病时间及发病情况 应详细询问呕血的起病方式,是急起还是缓起。
2.病因及诱因 应询问呕血前可能的病因及诱因,有无不洁饮食、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和毒物、药物等摄入史。
3.主要症状特点 询问呕血前有无先兆症状,如恶心、上腹不适等。呕血的量、颜色、性状、呕吐频率、呕吐间隔时间的长短。如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血为暗红色、有时鲜红或混有血块;如出血量少,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呕出物可为咖啡色。血中可混有食物残渣,是否同时有黑便。
4.病情发展与演变 询问病情加重还是缓解,如呕血频率增加,呕血量多,提示病情加重。如出现贫血、心悸、头昏、乏力、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下降,提示中等量失血,如有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血压降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提示为大量失血。
5.伴随症状 应询问呕血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1)伴有体重减轻、乏力、贫血等,要考虑胃癌。
(2)伴有上腹剧痛、皮肤巩膜黄染等提示胆道出血。
(3)伴有上腹隐痛,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呕血后疼痛缓解,多见于消化性溃疡。
(4)伴有皮肤黏膜出血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关。
6.诊治经过 就诊前是否做过腹部超声、消化道内镜、肝功能等检查,结果如何。是否服用抗酸或抑酸药物,剂量、疗程及效果如何。
7.一般情况 起病以来饮食、大小便、睡眠及精神状态如何。
8.其他病史 如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肝炎或肝硬化史,则溃疡病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大;如近期有服用消炎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史,要考虑急性胃黏膜损害:询问是否有肝病史和长期药物摄入史,并注意药名、剂量、反应等;并询问个人史、手术史、外伤史及相关家族史。
二、便血
【复习纲要】
1.起病时间及发病情况 应询问便血的起始时间和发病时的情况,是突然大量便血还是缓慢少量便血。 2.病因及诱因 便血前是否有饮食不洁、饮酒、进食生冷、辛辣等食物。是否服药。食用动物血、猪肝、铁剂、炭粉或中药等也可使大便变黑色,但隐血试验为阴性。
3.主要症状特点 便血前有无先兆症状,如腹痛、腹胀。同时询问便血的量、性状和颜色。上消化道或高位小肠出血,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低位小肠或右半结肠出血量少、速度慢,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超过14h),大便也可呈黑色;若上消化道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大便可呈暗红或鲜红色;直肠以下的出血,不仅血色鲜红,且排出体外后尚可凝成血块,血色鲜红不与大便混合,仅粘附于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提示为直肠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疮)、肛裂或直肠肿瘤出血。
4.病情发展与演变 病情逐渐加重还是缓解,如果便血量多且次数多,并出现了有效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等症状,提示病情危重,需进行紧急处理。
5.伴随症状
(1)腹痛伴便血,见于出血坏兀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慢性上腹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出血后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2)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似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量少,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病变,如直肠癌、直肠炎、痢疾等。
(3)便血伴发热,见于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如败血症、胃癌等。
(4)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克罗恩病、肠套叠等。
6.诊治经过 就诊前进行过何种检查,如粪常规、消化道内镜、消化道钡餐等检查,结果如何。经过何种治疗,用过何种药物,剂量、疗程及效果如何。
7.一般情况 起病以来饮食、睡眠及精神状态如何。
8.其他病史过去是否有腹泻、腹痛、痔疮等病史,是否有胃肠手术、使用抗凝药物、药物过敏等病史,家中是否有类似病史。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