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食管癌 |
第 3 页:胰腺癌 |
第 4 页:结肠癌 |
第 5 页:直肠癌 |
第 6 页:肝癌 |
五、肝癌
【诊断】
1.肝区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间歇性胀痛、钝痛,亦可为持续性。癌肿侵犯膈肌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进行性肝肿大或上腹部肿块 是肝癌最量要的体征,质地坚硬,不规则。
3.全身和消化道症状腹胀、胃肠功能紊乱、消瘦、无力、发热、出血等。
4.体征 腹水、脾肿大、黄疸等多在晚期出现。
5.实验室检查血清AFP测定≥400μg/L。
【鉴别诊断】
1.肝硬化。
2.继发性肝癌。
3.肝脓肿。
4.肝包虫。
5.其他应与右肾、结肠肝曲、胃、胰腺等处的邻近器官肿瘤相鉴别。
【进一步检查】
1.甲胎蛋白测定 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专一性。血清AFP测定≥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
2.血液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3.超声检查应用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
4.放射性核素肝扫描有助于诊断较大肝癌,但对于直径小于3cm的肿瘤,不易在扫描图上表现出来。
5.CT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6.MRI诊断价值同CT,对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优于CT。
7.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
8.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肝脏阴影扩大。肝右叶的癌肿常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或呈局限性隆起,位于肝左叶或巨大的肝癌,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和横结肠被推压现象。
9.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有确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
【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根据不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早期施行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可酌情采用肝动脉栓塞区域化疗、冷冻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典型例题及得分要点】
例题
主诉:女性,54岁,右上腹痛3个月,发现上腹部包块1个月。
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钝痛,为持续性,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1个月来,右上腹痛加重,自服止痛药效果不佳,伴腹胀、纳差、恶心,发现右上腹饱满有包块,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自发病来,无呕吐、腹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c)。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否认疫区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疾病史。
查体:T 36.8℃、P 75次/分,R 19次/分,BP 112174mmHg;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全身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双锁骨上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一)。腹平软,右上腹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有右上腹压痛,无腹肌紧张,肝脏肋下5cm,边缘钝,质韧,有触痛,Murphy征
(一),脾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有肝区叩击痛。肛门指诊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Hb 79g/L,WBC 7.4×l09/L,ALT 86U/L,AST 78U/L,总胆红素(TB/L)32μmol/L,结合胆红素(DB/L) 10μmol/L,碱性磷酸酶(ALP) 177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84U/L,AFP 1150ng/ml。B超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直径约8cm,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得分要点: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肝癌(原发性,肝细胞性)。
(2)诊断依据
①右上腹持续性痛,伴纳差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有体重下降、发热全身症状。
②有乙型肝炎病吏。
③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
④巩膜轻度黄染、TBIL升高、GGT升高、AFP升高。
⑤B超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2.鉴别诊断(5分)
①转移性肝癌。
②肝内其他占位病变,如血管瘤、腺瘤等。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上消化道造影。
②腹部CT。
③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
4.治疗原则(3分)
①手术切除。
②介入肝动脉栓塞或化疗。
③肝移植。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