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编号:016(大项目)
肝脾触诊(7分)
⑴ 肝脏触诊(4分)
① 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方向,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
② 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
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⑵ 脾脏触诊(3分)
① 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
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
② 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
③ 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肿大者(1分)
试题编号:017(大项目)
腹部叩诊(7分)
⑴ 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间接叩诊
⑵ 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2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扳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扳指在腹壁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另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⑶ 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
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⑷ 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⑸ 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⑹ 胆囊区叩击法正确(1分)
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力度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试题编号:018(大项目)
腹部听诊(7分)
⑴ 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
① 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听诊各区(1分)
② 顺序正确:左→右,上→下(1分)
③ 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
⑵ 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
① 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
② 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
③ 能描述肠鸣音消失: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
⑶ 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
① 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
② 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腹上部(1分)
试题编号:019(大项目)
深、浅反射(7分)
⑴ 深反射:
① 跟腱(踝)反射(1.5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查者足部背屈成直角,
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② 肱二头肌反射(1.5分)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
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③ 膝反射(2分)
坐位检查时,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
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⑵ 浅反射:腹壁反射(2分)
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