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型题 |
第 7 页:B型题 |
第 8 页:X型题 |
第 10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型题
1、B
[考点] 骨骼肌强直收缩的本质
[解析] 当刺激频率较高时,后来的刺激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前即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收缩,发生了所谓机械收缩过程的复合,这样连续进行下去,肌肉就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其特点是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在描记曲线上形成锯齿形。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那么肌肉就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以前或在收缩期的顶点开始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可以融合而叠加起来,使描记曲线上的锯齿形消失,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2、C
[考点] 静息电位
[解析] A、B、D三项叙述都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因为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的Na+通道是关闭的,Na+尽管有膜内外浓度差,但是仍不能跨膜移动,因此静息电位与Na+无关。
3、C
[考点] A、B、O血型的鉴定
[解析] 已知的B型血红细胞有B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有凝集反应,表明某人红细胞有A凝集原,血清中也不含有抗A凝集素。某人的血清同时不能使B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该血清中不含有抗B凝集素。既不含抗A凝集素又不含抗B凝集素,说明该人的红细胞既含A凝集原又含B凝集原,所以他的血型为AB型。
4、C
[考点] 心肺感受器
[解析] 心肺感受器位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其传入神经纤维走行于迷走神经干内。引起本类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有两类:(1) 一类是对心脏和血管壁的机械牵张,即当心房、心室或肺循环大血管中压力升高或血容量增加所形成的牵张刺激(A项);(2) 另一类是化学物质(如PG、缓激肽、藜芦碱等)(B项)。两类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是血压下降(D项)。对心房壁的牵张主要是由血容量增多(不是血压升高)引起的,因此心房壁的牵张感受器又称为容量感受器(C项是错的)。需要指出的是,心肺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可抑制血管升压素(又称ADH)的释放,参见ADH分泌的调节。
5、C
[考点] 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解析] 胃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有以下三个途径:(1) 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一迷走神经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反射,引起胃腺分泌;(2) 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3) 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故C项为要求的答案。
6、D
[考点] 肺通气的阻力
[解析] 平静呼吸时肺通气的阻力主要来自肺的弹性回缩力,当肺扩张时肺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被拉长同时趋向于回缩,肺扩张越大,对纤维的牵拉程度也越大,回缩力也越大,弹性阻力也越大。
7、A
[考点] 肠胃反射
[解析] 肠胃反射可抑制胃的运动。十二指肠壁上有很多种感受器,可感受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反射性地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肠胃反射对酸的刺激特别敏感。
8、B
[考点] 胆囊收缩素的作用特点
[解析] 胆囊收缩素的作用与促胰液素相反,它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促进其分泌各种胰酶,故使胰液中胰酶含量增加。
9、D
[考点] 呼吸商的概念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机体从外界摄取O2以供各种营养物质氧化的需要,同时也将代谢产物CO2呼出体外,因此,将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O2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请注意,吸入的O2量不一定全被消耗,呼出的CO2量不一定全是营养物质氧化时产生的,所以A、B、C三项叙述均不正确。糖的呼吸商等于1是正确的,是因为糖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O2耗量是相等的。C项叙述的原因是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机体主要依靠脂肪代谢供能,因此呼吸商偏低,接近于0.7。
10、A
[考点]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的吸收部位
[解析]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其他各段肾小管都没有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能力。
11、C
[考点] 侧支性抑制
[解析] 侧支性抑制是指在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种的神经元。故C项是正确的。
12、D
[考点]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投射区及作用
[解析]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纤维进入皮质后分散在各层,以自由末端的方式与皮质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13、A
[考点] 凝血因子的化学本质
[解析] 凝血因子Ⅳ是无机物Ca2+,不是酶原,B、C、D三种凝血因子都是无活性的,需要活化后方能发挥作用。
14、A
[考点] 影响血管升压素释放的因素
[解析] 血管升压素(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它的释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当属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体液渗透压改变是通过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实现的。渗透压感受器对不同溶质引起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的敏感性是不同的,Na+、Cl-、甘露糖和蔗糖形成的渗透压都能刺激VP释放,唯葡萄糖和尿素则无作用。
15、C
[考点] 感音范围
[解析] 人耳最敏感的声频范围为1000~3000Hz。
16、C
[考点] 眼的调节
[解析] 正常眼在看近物时十分清楚,这是由于眼进行了调节,使进入眼内的光线经历较强的折射,结果也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人眼的调节,主要是靠晶状体形状的改变,这是一个神经反射性活动。物体距眼球愈近,到达眼的光线辐散程度愈大,因而也需要晶状体作更大程度的变凸。除晶状体的变化,调节反射还有瞳孔的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前者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17、B
[考点] 人类的语言频率
[解析] 人类的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300~3000Hz的范围内(B项)。而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在1000~3000Hz之间。
18、C
[考点] 在肾小管吸收的形式
[解析] 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高达80%,在这里小管液中有H+(经Na+-H+交换而来)。能与结合成H2CO3,而H2CO3又很快生成CO2和H2O。CO2有高度脂溶性,很快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上皮细胞内。在细胞内,CO2和H2O又形成H2CO3,而H2CO3很快解离成H+和,H+经Na+-H+交换进入小管液,再次与结合生成H2CO3,而细胞内的一部分进入细胞间隙,一部分经Cl--逆向转运进入细胞外液。由此可见,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19、D
[考点] 排尿反射
[解析] 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内外括约肌的舒缩活动完成排尿过程。排尿过程是反射活动,它既存在正反馈调节又受脑的高级中枢的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上述两组肌肉受三种神经支配,即盆神经(副交感神经),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腹下神经(交感神经),它使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第三组神经为阴部神经(属躯体神经),它的兴奋使外括约肌收缩,是高级中枢控制排尿的主要传出途径。故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排尿。
20、D
[考点]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解析]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包括强直后增强、习惯化和敏感化、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长时程增强是因为突触后(不是突触前)神经元胞质内Ca2+增加引起的,所以D项是不正确的。
21、C
[考点] 小脑的生理功能
[解析] 在健康的人体,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等功能。对肌紧张的调节有易化和抑制双重作用。在进化过程中抑制肌紧张的作用逐渐减弱,易化作用逐渐占主要地位。所以人的小脑损伤后主要表现肌紧张降低,不会出现肌肉强直。
22、C
[考点] 视锥细胞的特点
[解析]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在中央凹处分布密集,周围部分分布较少。能感受强光,并具有色觉,能分辨颜色,这些功能主要在白天或较光亮的环境中表现。因此对弱光刺激不敏感。本题答案为C项。
23、A
[考点] ADH分泌的调节
[解析] ADH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ADH受到体内水多少的调节。体内水减少将增加ADH的分泌,这主要是通过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兴奋了渗透压感受器)和容量感受器的抑制实现的。
24、B
[考点] 黄体功能的维持
[解析] 在黄体期,由于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升高,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减少。因此在妊娠时,黄体功能的维持不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也不靠雌激素和孕酮(因为垂体的2个促性腺激素的减少,卵巢和黄体分泌的激素相应减少)。妊娠早期(约在妊娠第6天,胎盘即开始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至分娩后第4天,一直都有分泌)它可刺激月经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并使之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以维持妊娠。因此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5、A
[考点] 酶的动力学
[解析] 一种酶能催化几种底物时,该酶便有不同的Km值,其中Km值(米氏常数)最小的底物被认为是该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
26、D
[考点] 基因突变
[解析] 转换和颠换都属于点突变,是引起碱基错配而致读码错误,使翻译的氨基酸改变,并不发生框移。只有缺失一个或两个核苷酸可造成后面的读码都发生移位,因为DNA上的遗传编码没有标点符号。但3的倍数缺失则引起若干个氨基酸的缺失,也不致移码。
27、A
[考点] 糖代谢
[解析] 当体内急需血糖时靠糖异生来补充血糖,糖异生途径大多是糖酵解的逆反应,但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一过程由两个反应构成:(1) 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作用所需的辅酶是生物素,这是必要的,生物素在体内参与许多羧化反应;(2) 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一反应需要GTP。
28、C
[考点] 胆红素代谢的各阶段及形式
[解析] 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转运是和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转运至肝的。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载体蛋白结合运至内质网,在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经胆汁排入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可生成胆素原,胆素原又通过肠肝循环回到肝。
29、A
[考点] 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解析] 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类似物,是琥珀酸脱氢酶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物,所以它可以阻断三羧酸循环。
30、D
[考点] 氰化物和CO的作用
[解析] 氰化物和一氧化碳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它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牢固结合,电子无法传递到O2,故可引起脑缺O2导致死亡。所以答案为D项。
31、C
[考点]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解析] 氨基酸排列顺序决定三级结构,这已在研究牛胰核糖核酸酶时发现,此酶有4个二硫键,实验室者将酶溶液中加入β-巯基乙醇后,酶的正常构象发生变化,使-S-S-变成-SH基团,酶活性消失。三氯醋酸、碘乙酸可破坏蛋白质使其发生变化,而溴化氰和2,4-二硝基氟苯则特异识别切割特定的氨基酸顺序,这些均与二硫键无关系。答案为C项。
32、B
[考点] tRNA的分子结构特点
[解析] tRNA是执行搬运氨基酸的RNA,分子较小,长度仅为70~120核苷酸。tRNA有数十种,有一些共同特点;每个tRNA都含有10%~20%稀有碱基;此外,tRNA内还有一些稀有核苷;tR-NA分子内的核苷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多处局部双螺旋结构,未成双螺旋的区带构成所谓的环和襻,形成独特的三叶草形结构。在此结构中,从5'末端起的第一个环是DHu环,以含二氢尿嘧啶为特征;第二个环为反密码子环,其环中部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中的三联体密码子形成碱基互补配对,构成所谓的反密码子;第三个环为Tφ环,以含胸腺核苷和假尿苷为特征;在反密码子环与Tφ环之间,往往存在一个袢,由数个及至二十余个核苷酸组成,所有tRNA的3'末端均有相同的CCA-OH结构,tRNA所转运的氨基酸就连接此末端上。
33、C
[考点] 葡萄糖的磷酸化
[解析] 一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氧化过程中有6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34、C
[考点] 胆固醇的合成
[解析] 胆固醇的合成需要乙酰CoA的乙酰基做原料。乙酰CoA是葡萄糖、脂肪酸及某些氨基酸等在线粒体内的代谢产物,首先需经柠檬酸一丙酮酸循环进入细胞,以供合成胆固醇用。每转运一分子乙酰CoA,经过一次柠檬酸裂解反应,此时要消耗1分子ATP。另外,还需要大量的NADPH+H+及ATP供给合成反应之需。所以,每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及16分子的NADPH+H+。
35、D
[考点] 脂蛋白的密度
[解析] 在给出的四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含甘油三酯最多,密度最低,小于0.95,易上浮,在空腹血浆中检测不出。
36、D
[考点] β-氧化酶
[解析] 脂肪酸的β-氧化是在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步连续反应。反应中需要脂酰基CoA脱氢酶、烯酰CoA水合酶、Lβ羟脂酰CoA脱氢酶和β酮脂酰CoA硫解酶。所以β-氧化酶系存在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37、D
[考点] 甘油三酯的运输
[解析] 由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apo B100、apoE以及磷脂、胆固醇等在肝细胞内共同组成VLDL。此外,小肠黏膜细胞也能合成少量VLDL。VLDL被分泌入血后,将从HDL获得apoE及apoC,由apoCⅡ激活肝外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造成VLDL中的甘油三酯水解,水解产物被肝外细胞摄取利用,可见VLDL是运输肝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8、B
[考点] 尿素的合成
[解析] 尿素是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的。该循环过程有四步,第一步反应便是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具体过程是在Mg2+、ATP及N乙酰谷氨酸存在时,氨与CO2可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工的催化下,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它是个高能化合物,性质活泼,在酶的催化下易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
39、C
[考点]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解析]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在胞质中进行,合成步骤分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IMP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是AMP和GMP的前体。
40、B
[考点]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
[解析] 细胞中的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核苷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分解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嘌呤碱既可以参加核苷酸的补救合成,也可以进一步分解。在人体内,嘌呤碱最终分解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腺嘌呤核苷酸(AMP)生成次黄嘌呤,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鸟嘌呤核苷酸经鸟嘌呤转变为黄嘌呤。两个途径所生成的黄嘌呤再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最后生成尿酸。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主要在肝、小肠、肾中进行,在这些器官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较强。本题答案为B项。
41、A
[考点] 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解析] 抗生素可以通过直接阻断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而起抑菌作用。本题中嘌呤霉素的结构与酪氨酰-tRNA相似,在翻译中可取代一些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A位。它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均有干扰作用,可试用于治疗肿瘤。
42、B
[考点] 真核基因转录激活元件
[解析] 启动子是真核基因转录激活必不可少的原件,它是指RNA聚合酶Ⅱ启动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对转录起始发挥作用。没有启动子时,增强子无法发挥作用。
启动子与增强子结构非常相似,都是由若干组件构成,有些组件既可在增强子出现,又可在启动子出现。但在结构密切相连而无法严格区分的启动子、增强子样结构统称为启动子,这类定义的启动子才有独立的转录活性。
43、B
[考点] 假膜性炎的渗出物
[解析] 假膜性炎,又称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并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素。这种纤维素性炎发生在黏膜可形成假膜。
44、C
[考点] 髓样癌的特点
[解析] 髓样癌又称实性癌或单纯癌,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发生于胃及甲状腺。癌巢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多,故癌巢为实体性,质地硬称为硬癌;有的则癌巢较大较多,问质结缔组织较少,质软如脑髓,故称髓样癌。
45、D
[考点] 早期癌的诊断
[解析] 早期癌即原位癌,一般指黏膜上皮层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故本题答案为D项。
46、C
[考点] 大肠多发性息肉病的特点
[解析] A、B、D三项都是大肠多发性息肉病的特点,唯C项不是,本病易于癌变,据报道常在出现息肉症状大约15年后发生大肠癌。所以C项是要求的答案。
47、B
[考点] 风湿病的病因
[解析] 风湿病的病因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本组链球菌能产生一些酶,具有抗原性。发病机制有:(1) 链球菌毒素学说;(2) 变态反应学说;(3) 自身免疫学说。
48、B
[考点]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
[解析]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通常是毒性较弱的细菌,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约占75%),此菌为口腔、咽部的正常菌丛。在拔牙、扁桃体摘除术时可有一时性菌血症,细菌也可从感染灶侵入血流。
49、C
[考点] 梗死类型
[解析] 本题C项叙述不确切。肺梗死多为出血性梗死,因为在淤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增高,影响了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致肺出血性梗死。但若肺因有炎症而实变时,所发生的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
50、C
[考点] 动脉粥样硬化
[解析] 主动脉粥样硬化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依次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病变好发于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病变严重者,因中膜萎缩及弹力板断裂使管壁变得薄弱,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
51、A
[考点] 肾细胞癌的类型
[解析] 普通型肾癌的发生与VHL基因改变有关,VHL为抑癌基因,它的缺失、易位、突变或高甲基化与普通型肾癌的发生有关。
52、B
[考点] 伯基特淋巴瘤的特点
[解析] B项不正确,伯基特淋巴瘤确是高度恶性的肿瘤,可能是人类生长最快的肿瘤,但是,采用大剂量化疗,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因为本病不出现白血病(C项)。
53、D
[考点] 子宫平滑肌瘤的特点
[解析] 此肌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多数肿瘤在绝经期后可逐渐萎缩,为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可达数十个。故A、B、C三项的描述均不正确。D项的描述是正确的,即子宫平滑肌瘤极少恶化,但可转变为平滑肌肉瘤。
54、D
[考点] 右心衰竭的并发症
[解析] 右心衰竭不会出现的并发症为D项,即肺水肿。肺水肿是左心衰竭常有的并发症。
55、B
[考点] 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解析] 大叶性肺炎可合并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纤维素性胸膜炎、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一般不会发生肺脓肿,只有在病原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易并发肺脓肿,并常伴有脓胸。
56、D
[考点] 萎缩的特点
[解析]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发育不全而比正常小的器官不能叫萎缩。血液供应断绝引起坏死,不是萎缩的原因。萎缩细胞内线粒体不仅体积变小,数量也减少。萎缩严重时细胞是可以消失的。因此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除体积变小外,数量也减少。萎缩器官的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
57、A
[考点] 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的心脏变化
[解析] 主要为左心室肥大,这是对持续性血压升高、心肌工作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在心脏处于代偿期时,肥大的心脏心腔不扩张,甚至略微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肉眼可见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cm。
58、B
[考点]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解析]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胞质内常有玻璃样变颗粒和大量脂肪空泡。肉眼可见早期有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称为大白肾。
59、B
[考点] 慢性胰腺炎的病理
[解析] A、C、D三项都是急性炎症的表现。B项是慢性炎症的特征,如纤维化、萎缩等。
60、C
[考点]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解析]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肾脏小且质硬,故称颗粒性固缩肾。切面可见肾皮质萎缩变深,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有的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这些肾小球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消失。存留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