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11 页:答案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
试题答案:E
第2题
试题答案:E
第3题
试题答案:A
第4题
试题答案:E
第5题
试题答案:B
第6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1.免疫应答
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
增殖、分化及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免疫应答的类型
免疫应答可被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后者又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1)固有免疫应答
①概念
固有免疫应答(天然免疫应答),是作业成绩在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
防线。与生俱来,作用无针对性,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②组成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NK1.1+T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等。
③特点
与生俱来;能遗传给后代;对病原体应答迅速;作用无针对性;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获得性免疫应答
①概念
获得性免疫应答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等特定抗原后产生的免疫,仅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又称特异性免
疫。
②分类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获得性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
胞免疫应答。
③特点
出生后形成,可被动转移,有明显针对性,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又促进非特异性免疫。
3.免疫应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3个阶段:
(1)识别阶段,抗原的加工和识别在这一阶段完成;
(2)活化阶段,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在识别抗原后,经复杂的信号传递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细胞因
子、抗体);
(3)效应阶段,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在多种体液及细胞成分的配合下将抗原物质清除。
4.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是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7题
试题答案:C
第8题
试题答案:D
第9题
试题答案:E
第10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0: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为最常见的病因。DU者容易发生。出血量与被侵蚀的血管大小有关。轻者(出血50~100ml)表现为黑粪,重者出现呕
血,超过1000ml可致循环障碍,发生眩晕、出汗、血压下降和心率加速,在半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500ml会发生休克。
2.溃疡穿孔
(1)游离穿孔:溃疡穿孔溃破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多发生于前壁或小弯侧。有突发性剧烈腹痛,腹壁呈板样僵直,有压痛
和反跳痛,伴气腹症。
(2)穿透性溃疡:溃疡穿透至毗邻实质性器官如肝、胰、脾等。腹痛规律改变,顽固而持续。如穿透入胰,腹痛可放射至背部,
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
(3)溃疡穿透入空腔器官可形成瘘管。
3.幽门梗阻
主要由DU或幽门管溃疡引起,溃疡急性发作时因炎症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而引起暂时梗阻,而瘢痕收缩则可引起持久性慢性梗
阻,胃排空延迟,上腹部有蠕动波,呕吐酸酵宿食,清晨空腹时体检胃有振水声。
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
第1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3: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临床表现
三系血细胞减少,临床有轻重不等的贫血、出血和感染。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及贫血的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
(1)急性再障:发病急,症状重,贫血发展较快,伴明显的乏力、头晕、心悸等,出血部位广泛,常有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
子宫出血等,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呼吸道感染多见,亦可发生其他部位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病情凶险,病程短暂,一般治
疗方法无效,病死率高。
(2)慢性再障:病情及其进展较缓慢,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悸、头晕、气促、面色苍白等。具有慢性贫血的症状,出血以皮肤、
粘膜为主,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以上呼吸道多见,合并严重感染者少见。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减少,但三者减少程度不一定平行。重型再障的血象降低程度更为严重,网织红细胞
计数明显降低。
(2)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3)发病机制检查:
①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减低,Th1:Th2型细胞比值增高。
②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γδTCR+T细胞比例增高,血清1L-2、IFN-γ、TNF水平增高。
③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
④骨髓铁染色示贮存铁增多。
⑤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
⑥溶血检查均阴性。
第12题
试题答案:E
第1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肠阿米巴病的普通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临床表现
起病多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轻,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
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病变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压痛以右侧
为主。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亦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
2.并发症
并发症分肠内、肠外两大类:肠内并发症是当肠粘膜溃疡深达肌层或侵及血管,引起不同程度肠出血及肠穿孔,急性穿孔可发生弥
漫性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慢性穿孔较急性穿孔多见。亦可引起阑尾炎。肠外并发症以肝脓肿最为多见,脓肿穿破可延及附近组织器官。
经血路可直接累及脑、肺、睾丸、前列腺、卵巢等。
第14题
试题答案:A
第15题
试题答案:D
第16题
试题答案:C
第17题
试题答案:B
第1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股骨颈骨折;
1.解剖概要
(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或儿童。老年病人的骨质疏松,很小的扭转暴力就可引起骨折;而中
青年病人,则需较大的暴力才会引起骨折,所以骨折不愈合和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机会较多。
(2)股骨颈的轴心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形成颈干角,正常范围是110°~140°,平均为127°,大于引角称为髋外翻,小于引角为
髋内翻。在矢状面上,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的额状面又形成一个角度,称为前倾角。成人约为12°~15°。
(3)关节囊与髂股韧带包裹髋关节的前、上方。一般头下、经颈和基底的股骨颈骨折属囊内骨折,而转子骨折则属囊外骨折。
(4)成人股骨头的血供有3个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关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②股骨干
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2.分类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①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营养支损伤。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
率高。②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可使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损伤,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③股骨
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大、小转子连线处。因骨折部位对股骨头血供干扰较小,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低。
(2)按X线表现分类:①内收骨折:内收骨折是指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的骨折,发球不稳
定骨折,容易移位。②外展骨折: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的骨折,属于稳定骨折,但如果处理不当或继续扭转,也会移位,
变为不稳定骨折。
(3)按移位程度,根据Garden分类: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事性存在,仅有裂纹。②完全骨折:骨折线贯通股骨颈,完整性受到
破坏,又可分为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和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3.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疼痛,多数不能站立行走。
(1)伤侧足呈45°~60°的外旋畸形,患肢缩短。
(2)患髋有压痛,下肢轴向叩痛。
(3)Bryant三角底边短缩,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大转子明显突出。
(4)"嵌插"型骨折手工劳动 病人有时仍能行走,疼痛很轻,但必有一定的外旋畸形。
4.治疗
(1)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考虑扶腋杖下地行走。
(2)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先作皮牵引或胫骨结节处骨牵引,定患肢于外展内旋位。7~10日内进行内固定术。
(3)65岁以上病人的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较多,骨折不愈合,如全身情况许可,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或全髋置换术。
(4)对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不宜作手术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可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
(5)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往往需要很大的暴力才会造成骨折,以低位经颈骨折为主。由于儿童股骨头血液供应与成人不
同,因而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
(6)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内固定术。
第19题
试题答案:D
第2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8:输卵管及卵巢;
1.输卵管
输卵管全长8~14cm。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腔运行。根据输卵管的形态可分为4部分:
(1)间质部为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狭窄而短,长1cm;
(2)峡部为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也较窄,长2~3cm;
(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5~8cm;
(4)漏斗部或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壁由3层构成:外层为浆膜层;中层为平滑肌层,常有节律地收缩,能引起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蠕动;内层为粘膜层,由单
层高柱状上皮覆盖。上皮细胞分为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楔状细胞及未分化细胞4种。输卵管肌肉的收缩和粘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分
泌及纤毛摆均受性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2.卵巢
卵巢为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产生卵子及性激素。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妇女的
卵巢约4cm×3cm×1cm大,重5~6g,呈灰白色;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卵巢外侧以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
盆壁,内侧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连接。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内
为卵巢组织,分为皮质与髓质两部。皮质在外层,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又称始基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髓质在卵巢的中心部
分,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少量对卵巢的运动具有作用的平滑肌纤维。髓质内无卵泡。
第21题
试题答案:C
第22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产褥期临床表现;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产后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的脉搏略缓慢,约于产后1周恢复正常。产后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使呼吸深
慢。血压于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
2.子宫复旧
产后第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致使宫底稍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3.产后宫缩痛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
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疼痛加重。
4、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血性恶露:含大量血液得名。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且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血性恶露约持续3日,逐渐转为浆液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周干净。
第23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6: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极强的儿童出疹性疾病,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
1.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90%患儿年龄小于10岁,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
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
2.临床表现:潜伏期10~21天,一般两周左右。
(1)典型水痘
①成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型、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
浊,水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③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
(2)重症水痘:体质较弱的婴幼儿,久病不愈的儿童,母亲未患过水痘的6个月以下小婴儿,正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儿,
如果感染水痘,可继发感染而发生坏疽性变化。
(3)先天性水痘:妊娠早期发生水痘,可致多发性先天畸形,如小头畸形、白内障、小眼球、脉络膜视网膜炎等。
3.并发症:皮肤感染最常见,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水痘肺炎,心肌炎及脑炎等。
4.治疗:无特殊治疗,仅对症处理,避免继发性感染,勤换内衣,剪短指甲,保持皮肤清洁。水痘肺炎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口服
或静注无环鸟苷,继发细菌感染时,给抗菌药物治疗。
5.预防:隔离病儿,待皮疹结痂变干后解除隔离。接触水痘健康易感儿仅予观察,不需检疫。水痘病情经过良好,一般不考虑自
动免疫。对大量应用激素、免疫功能受损或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 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U/kg,起预防作
用。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5: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1.青紫
青紫是最早出现而且是主要表现,其轻重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青紫常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
床及球结膜,哭闹与活动后加重。
2.蹲踞
患儿每行走一段距离或游戏时,喜欢下蹲片刻。因为下蹲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因下肢动脉受
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性缓解。
3.阵发性的呼吸困难或晕厥
婴幼儿期易发生此症状,常在用力吃奶或剧哭时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晕厥或抽搐(系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
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及缺氧加重所致),年长儿可诉头痛,头昏。
4.杵状指(趾)
由于长期缺氧,导致指趾末端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也增生肥大,形成杵状指(趾)。
5.活动耐力下降
稍活动,如哭闹、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及寒冷刺激等,均可出现气急和青紫加重。
体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Ⅲ级喷射性级收缩期杂音,一般以第3肋间最响,其响度决定于肺动脉狭窄程
度,狭窄严重者,杂音反而轻。漏斗部痉挛时,杂音还可暂时消失。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
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血栓(系红细胞增多,血粘稠度增高,血流滞缓所致)、脑脓肿(细菌性血栓)及亚急性细菌性心
内膜炎。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1.胚胎期造血
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最后在骨髓。因而形成3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
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其中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在胚胎第6周
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2)肝造血期
在胚胎2个月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肝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和巨核
细胞,至胎儿期6个月后,肝造血逐渐减退。
(3)骨髓造血期
胚胎第6周时骨髓腔发育已初具规模,但其造血功能在第6个月之后才逐渐稳定,并成为造血的主要器官,出和2~5周后骨髓成为惟
一的造血场所。
2.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所有的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期时脂肪组织(黄髓)逐渐
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因此到了年长儿和成人期红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和肩胛骨,但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
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小,如果造血需要增加,就
出现髓外造血。
(2)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
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末稍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矫正后正常骨髓造血可恢复。
第26题
试题答案:C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性质及地位;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联系的桥梁,有助于促进医学实现英格尔在《Science》提出的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观
念。
1.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医学心理学"一词由德国
人洛采(Lotze)在1852年首次提出。
2.性质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间的交叉学科,其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学科。
3.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可从以下4方面看出:
(1)医学模式转变
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看待健康和疾病,对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都应首先考虑到心理-社会因素。健康是三维系统
整体健康,疾病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
(2)预防疾病战略转变
人类疾病过去以传染病为主,预防主要靠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现在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预防则主要靠心理健康和行为卫生,即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为习惯为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来预防慢性病。如冠心病的预防要通过改变A型行为、高盐食行为、
致胖行为、吸烟行为、不运动行为等不良行为,同时心理乐观而现实。
(3)临床医疗工作需要
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中约1/3的患者有心理行为问题需要诊断和治疗。一些有躯体症状但经各种检查查不出病灶的所谓功能性疾患
的病人,大多为心理疾患或行为疾患患者,这就需要医师具有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来减轻这些病人的痛苦。
4.改善医患关系
医师如不善于人际交往技术,不了解病人的心理,不重视心理、行为、社会因素对健康、疾病的影响,只对疾病的病灶进行治疗,
则会导致医患关系处理不好。而现代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医患关系,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更好地防治慢性病和处理好临床中的问
题。
第28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
1.市场经济对医学实践的正、负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医疗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平等性、求利性、竞争性、开放性和可控性等特
征,调动了医疗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医疗活动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正向的,它的负效应也表现在医疗活动中。比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求利性也诱发了一些医院片面追求最大利益,一些医务工作者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将医疗权利、技术当作牟取个人不正当利
益的手段,唯利是图,败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就医疗活动而言,医德建设的重要性就在于保证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对医疗活动促进作用的发挥,同时防止和最大限度地限制市场经济对医疗活动的负作用。
加强医德建设才能实现医疗活动的道德本质。道德建设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基础、导引方向。加强道德建设是解决医疗卫生单
位内部的矛盾、医疗卫生机构与人民群众以及其他单位矛盾的重要途径;加强道德建设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2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5: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医学模式来源于医学实
践,是对医学实践的反映和理论概括。迄今为止,存在过三种典型的医学模式: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的医学教授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因此,也
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寻找对抗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近年来,这一观点已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不仅反映着医学技术进步,而且标志着医学道德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更高
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的是人的生物生存状态,病人只要活着,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即使是低质量地活着,医
务人员也应该救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人区别于狭义的动物,就
在于能够以社会的方式生存,只有具有社会价值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生
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是对人的尊重。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1)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放弃以往的对医学性质的狭义界定,重新认识医学道德的价值;要求工程师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
的、具有生物、社会双重属性的病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方面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从生物、心理、社会不同角度,系统完整地认
识健康和疾病,从生理与心理、生物与社会、机体与环境等因素的有机结合上为病人提供服务,这些要求对医务人员的传统思想、习惯
和医务人员的传统的知识结构都是一个挑战。
(2)改变传统的医德观念
新的医学模式下,传统的医德观念受到冲击。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德观念的核心是道德义务论和生命神圣论,是否有利于病人成为
衡量医务人员行为的唯一标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义务论扩展为公益论,对生命的看法也由单纯的生物神圣论转向生命神圣
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医学不仅要为病人服务,而且要为正常人,特别是为妇女、儿童、老人提供保健服务;医生不仅
要为单个病人负责,而且要为整个社会负责;医疗机构不仅要在技术方面,而且还要在社会和道德方面体现医学和医务人员的作用。这
就要求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及时转变观念,在判断和衡量医疗行为的价值时,不仅考虑是否有利于病人,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医学的发
展,有利于保护后代,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全新的医德观念和医德评价标准。
第3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公元460~337)是古希腊医学家,西方医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液体学说"和功能整体的观点。他的主要著作《希波
克拉底文集》中,有很多部分谈到了医学道德问题,其中"誓言"充分体现了希波克拉底学派的道德理想,也反映出当时医学团体和行会
组织的伦理准则。"誓言"中提出不伤害原则、为病人利益原则和保密原则,成为西方医学道德的传统和规范,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也
成为后来学医者宣誓的誓词。当然,"誓言"本身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