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体是
A.志贺菌
B.伤寒沙门菌
C.新型肠道病毒70型
D.大肠埃希菌O157:H7型
E.轮状病毒A组
(答案:D)特异性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肠炎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是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血清型,该菌于1982年首先在美国被发现,曾流行于日本,我国也有发病。志贺菌和伤寒沙门菌也是肠道致病菌,新型肠道病毒70型和轮状病毒A组为肠道致病的病毒;它们可引起腹泻等肠道感染,但不引起以出血为主的结肠炎。
42.下列五种肝炎病毒中哪一种为DNA病毒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
(答案:B)所列五种肝炎病毒中,只有HBV属嗜肝DNA病毒,其余四种均为RNA病毒。
43.细菌L型是指
A.细菌的休眠状态
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C.非致病菌
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
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S-R)变异
(答案:B)细菌L型是在外界或宿主体内由于环境不适宜或使用抗生素失去细胞壁后形成的多形态细菌。
44.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
A.mRNA
B.核糖体(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答案:C)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有核质(或称拟核)染色体上的双股环状DNA及少量RNA,此外还有细胞质内的质粒。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链闭合环状DNA或线状DNA,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并决定某些特定的细菌性。质粒不是细菌的必需结构,但一般细菌均有质粒,可独立复制且可转移到子代细菌。信使RNA(mRNA)为蛋白合成过程中核酸,不属于遗传物质。
45.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E.大量使用生态制剂
(答案:D)人体正常菌群是指非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和少量致病菌共同处于相互制约的微生态平衡即共生状态,不仅不致病,还对机体健康有利。当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或正常菌群寄生部位发生改变等,出现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即微生态平衡失调状态,称为菌群失调症且致病。使用生态制剂是指服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不会导致菌群失调症。
46.外周免疫器官中,T细胞定位在
A.法氏囊
B.脾红髓
C.肌肉组织
D.淋巴结副皮质区
E.胸腺皮质区
(答案:D)外周免疫器官中,T细胞定位于淋巴结副皮质区,位于滤泡区和髓质交界处,新生小鼠胸腺摘除后,此区严重缺乏细胞。在脾白髓中央小动脉周围,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是T细胞聚集的部位。
47.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
A.C1a B.C2b C.C4b D.C5a E.C3b
(答案:D)C5a是过敏毒素,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膜过敏毒素受体结合,刺激释放组胺。
48.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
A.Mφ
B.浆细胞
C.K细胞
D.T细胞
E.NK细胞
(答案:D)只有具备抗原特异性识别受体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才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49.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
A.I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I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
(答案:A)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因青霉素降解产物可与组织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引起。
50.与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物排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
A.NK细胞
B.B细胞
C.CD8+T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C)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物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于受者的T细胞对移植物中抗原进行直接识别或间接识别(CD8+T细胞主要通过直接识别)而产生免疫应答,T细胞是其中最主要的执行细胞,所以选择C,而其他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少。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