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11 页:答案 |
第5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6:IgM的特性和功能;
1.IgM主要由脾脏中浆细胞合成,为五聚体,有较高抗原结合价,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
2.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下,其杀菌、溶菌、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均显著高于IgG ,对防止菌血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3.IgM是种属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也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Ig,通常在胚胎晚期即可生成,因此若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曾有宫内感染。
4.感染后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也是IgM,鉴于IgM血清半衰期较短(约5天),所以血清中特异性IgM含量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第52题
试题答案:E
第53题
试题答案:B
第54题
试题答案:E
第55题
试题答案:C
第56题
试题答案:E
第57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6: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临床表现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dison病。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ALD和皮质醇分泌不足,少数情况下可只有ALD或皮质醇不足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醛固酮和皮质醇分泌不足。
(1)醛固酮缺乏:表现为储钠排钾功能减退。钠丢失使细胞外液缩减、血浆容量降低、心排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伴氮质血症、虚弱消瘦,对儿茶酚胺的升压反应减弱,导致直立性低血压,严重时可发生昏厥、休克。
(2)皮质醇缺乏:可引起多系统的症状。
①神经、精神系统:乏力、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
②胃肠系统:纳减、嗜咸、消瘦、恶心、呕吐。
③心血管系统:血压降低、心脏缩小、直立性低血压等。
④肾:排泄水负荷能力减弱,大量饮水后可出现低血钠。
⑤代谢障碍:常有低血糖、糖耐量曲线低平。
⑥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性表现。
⑦抵抗力减弱(对感染、外伤等各种应激)。
⑧生殖系统:女性体毛脱落,月经失调或闭经。
(3)原发病表现:如病因为结核,且活动者,可有相应表现。
2.治疗原则
(1)基础治疗
①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应终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替代治疗。平时用适当的基础量以补充生理需要,在有应激时应适当加量。
②终生使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③充分补充食盐,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得少于8~10g,必要时使用盐皮质激素。
(2)病因治疗:如有活动性结核应治疗;如病因系自身免疫,则对其他腺体功能减退作相应治疗。
3.肾上腺危象
为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情加重的表现,其诱因常为感染、创伤、手术、呕吐、腹泻、中断替代治疗等应激。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严重脱水。血压降低、心率快、脉细、精神失常,常有高热、低血糖、低血钠、高血钾,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至休克、昏迷、死亡。
治疗原则:主要为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补充盐水、葡萄糖及积极治疗感染及其他诱因,使用利福平。
第58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是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其病因不完全清楚。大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反应有关。
2.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
(2)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
①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而发展为脊髓横贯性损害,上胸髓最常受累。
②运动障碍:早期多表现为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脊髓休克期多持续2~4周,后转为痉挛性截瘫,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③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可因膀胱充盈过度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3)上升性脊髓炎
脊髓损害节段逐渐上升,常在1~2天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麻痹,甚至可致死亡。
(4)脱髓鞘性脊髓炎
即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前驱感染不确定或无感染史。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麻木感从骶段向足部和股前部或躯干扩展,并伴有该部位无力及下肢瘫痪,进而膀胱受累,躯干出现感觉障碍平面。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发现CNS其他部位损害。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常见精神症状;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缺血或出血,在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同时常常伴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速度、性质、部位、范围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常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
1.血管性痴呆
通常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脑部小动脉多发性闭塞及远端栓塞,大脑实质出现多个小梗死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损害时,称为多发梗死性痴呆,痴呆的特征是在进行行加重的进程中有阶段性波动,智能呈“岛状”损害,病程缓慢发展,早期人格保持相对完整,判断力、自知力可有相当程度的完好,一次肯定的卒中常使病情显露和加重,最终患者在人格、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全面的改变,智能全面受损,在临床上与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很难鉴别。CT、MRI可清晰地显示梗死灶,部分有脑萎缩。
脑卒中后,根据损害的部位可出现各种认知功能损害,多次卒中后可导致痴呆。在临床中,常无法鉴别血管性痴呆与Alzheimer病,30%~40%的患者为混合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及时有效治疗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改变吸烟、酗酒、饮食过咸、食用动物脂肪过多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对高危人群采用阿司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等是预防的关键。早期发现脑梗死,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可减少痴呆的发生。
2.脑血管病所致的其他精神障碍
在较轻脑卒中早期,常常出现急性焦虑,可导致血压升高,可能加重病情,此时须抗焦虑治疗;此后许多患者可有焦虑或情绪不稳,可选抗焦虑药进行治疗。
15%~60%的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抑郁,抑郁的发生与脑器质性损伤、对卒中的心理反应有关,或者是卒中诱发抑郁症。此时应进行抗抑郁治疗,可首选SSRI类的药物。
较重的脑卒中发生时,意识障碍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出现谵妄;在意识障碍恢复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状态,可选用地西泮、利培酮或氟哌啶醇等治疗,但以既能减轻兴奋躁动,又不加重意识障碍为度;认知功能的恢复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卒中的部位有关,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轻度认知障碍。
第60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4: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1.继发性心境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
(1)前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有服用某种药物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体格检查有阳性特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有相应指标的改变。
(2)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发作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3)器质性和药源性心境障碍的症状随原发疾病的病情消长而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或在有关药物停用后,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
(4)前者既往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而后者有类似的发作史。
2.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其情感症状并非是原发症状,而是以思维障碍和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急性躁狂发作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病性症状,亦可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是在情感症状的背景中出现,若患者过去有类似的发作而缓解良好,或用情绪稳定剂治疗有效,应考虑诊断为躁狂发作。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的缺损;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称,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均可有助于鉴别。
3.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应与抑郁症鉴别,鉴别的要点是:
(1)前者常在严重的、灾难性的、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性事件如被****、地震、被虐待后出现,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夕轻节律改变;后者可有促发的生活事件,临床上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且有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2)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梦魇,特别是从睡梦中醒来尖叫;而抑郁症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3)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易惊。
4.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
(1)前者以内因为主,家族遗传史较明显;后者发疯以心因为主,家族遗传史不明显。
(2)前者临床上精神运动性迟缓症状明显,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低、早醒及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均不明显。
(3)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特征,后者无。
(4)前者多为自限性病程,后者病期冗长,至少持续2年,且间歇期短。
☆☆☆☆☆考点5:抑郁症的治疗;
抗抑郁药物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障碍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约60%~80%。抗抑郁药的维持用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的复发,但不能防止转向躁狂发作,甚至促发躁狂的发作,使用抗抑郁药物发生狂躁时,按双相障碍治疗。
1.常用的抗抑郁药物
(1)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而产生抗抑郁效果。已在临床应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伏草胺)、西酞普兰。有效治疗剂量氟西汀为20mg/日、帕罗西汀20mg/日、舍曲林50mg/日、氟伏草胺100mg/日、西酞普兰20mg/日。SSRIs的半衰期都较长,大多在18~26小时,每日需服药一次。见效需2~4周。维持剂量与治疗量一致。SSRIs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没有明显的禁忌证。不能与MAO1s合用。
(2)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双重摄取抑制剂(SNRI):疗效肯定,起效较快,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对难治性病例亦有效。主要有文拉法辛,有效治疗剂量为75~300mg/日,一般为150~200mg/日。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阳痿和射精障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不能与MAO1s合用。
(3)NE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米氮平是代表药,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抗胆碱能作用小,有镇静作用,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起始剂量30mg/日,必要时可增至45mg/日,晚上顿服。不良反应为镇静、嗜睡、头晕、疲乏、食欲和体重增加。不能与MAO1s合用。
(4)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及四环类抗抑郁药物:加强中枢抗胆碱能效应、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进而增加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氯丙咪嗪是临床上常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抑郁症的急性期及维持治疗。临床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有效治疗量。多数三环类药物治疗剂量范围为150~300mg/日。疗效在用药2~4周后才出现。若使用治疗剂量4~6周无效考虑换药。TCAs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抗胆碱能反应,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肠麻痹;心血管反应如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四环类抗抑郁药物主要有马普替林。三环类禁用于癫 、严重心血管疾病、青光眼、肠麻痹、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等患者。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1s):吗氯贝胺是一种可逆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中枢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等单胺递质的氧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递质浓度,兴奋中枢神经,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MAO1s要避免与含酪胺食物、拟交感药物并用治疗剂量范围为300~600mg/日。
2.电抽搐治疗和改良电抽搐治疗
对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抑郁性木僵的患者,电抽搐治疗应是首先的治疗;对使用抗抑郁药物无效的患者也可采用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见效快、疗效好。一个疗程6~10次。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抗抑郁药物维持治疗。
改良电抽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用范围较广,有严重消极自杀、抑郁性木僵等患者外,用于患有躯体疾病又不适于抗抑郁药的患者、骨折史和骨质疏松者、年老体弱患者,甚至部分心血管疾病者也可适用。
3.心理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多采用支持疗法,运用一系列治疗手段,如解释、反复保证和指导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所患疾病的性质,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技术,能协助病人纠正认知歪曲及不良人格;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6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其中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其次,胸椎段占第三位,颈椎和骶骨椎发病最少。
1.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常有低热、脉快、食欲不振、消瘦盗汗、乏力等全身反应。
(2)疼痛:一般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可以局限于背部或沿脊神经放射,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夜间痛不明显。有些胸腰段病变的患者可主诉腰骶段疼痛,若不仔细检查容易漏诊。
(3)病变部位有压痛及叩痛。
(4)活动受限和畸形:可有拾物试验阳性;腰肌痉挛、僵直、生理前凸消失。畸形以脊柱后凸最常见,系体重压迫病椎造成病理性楔状压缩骨折所致。
2.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出现椎体上缘或下缘的骨质破坏,椎间盘受到破坏后可出现椎间隙边寨,并且X线片可显示椎旁脓肿。如颈椎结核形成咽后壁脓肿时,在侧位X线片上可见气管受压前移;胸椎结核合并脓肿时,见椎旁脓肿阴影;腰椎结核合并脓肿时,可见到腰大肌脓肿阴影。CT对腰大肌脓肿有独特的诊断价值。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治疗
(1)非手术疗法:既是无手术指征的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需手术治疗病人必不可少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的方法。非手术疗法包括全身支持疗法,应有抗结核药物和局部制动。病人需要长期卧硬板床休息,或用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3个月以上,可在医师指导下定时起床活动。
(2)手术疗法: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尽可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包括脓肿死骨及坏死的椎间盘,清除对脊髓的压迫因素。但术前必需使用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术后还需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及全身支持疗法。手术类型有3种:①切开排脓;②病灶清除术;③矫形手术。
第6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病人的症状和X线表现符合骨巨细胞瘤的表现,骨囊肿没有肥皂泡样的改变,骨髓炎和骨结核有炎症的相应表现,骨肉瘤有骨膜反应和瘤骨生成。
考点:
☆☆☆☆☆考点3:骨巨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浅在恶性,有时可能为明显恶性,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多核巨细胞(破骨细胞)和基质细胞。其病理上可分为三级。Ⅰ级:基质细胞正常,有大量多核巨细胞;Ⅱ级:基质细胞较多,多核巨细胞数量减少,有向恶性转化趋势;Ⅲ级:以基质细胞为主,多核巨细胞数量很少,并有明显肉瘤证据。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其严重性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若侵及关节软骨,可影响关节功能。X线表现可有不同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病灶在骨端,局部有骨破坏,骨端膨胀,呈肥皂泡样改变;如骨皮质破坏,可侵入软组织。
第63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4:膀胱结石;
原发行膀胱结石与营养不良低蛋白饮食有关,多发生在贫困地区男孩。膀胱结石往往是梗阻、感染、异物或上尿路结石排出至膀胱所致。
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伴有尿频、尿急和疼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及体位性排尿困难。小儿患者常用手搓拉****或改变排尿姿势后能缓解和继续排尿。
2.诊断
(1)B型超声:膀胱区可探及结石声影。尿路造影尿酸结石可显示充填缺损,并观察有无上尿路结石及膀胱结石对上尿路的影响。
(2)X线检查:泌尿系平片能显示结石影。尿路造影尿酸结石可显示充填缺损,并观察有无上尿路结石及膀胱结石对上尿路的影响。
(3)膀胱镜检查:在上述方法不能确诊是使用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石及是否存在结石的成因,如憩室、异物、前列腺增生等。结石长期刺激膀胱粘膜可能发生癌变,必要室应取活检。
3.治疗
(1)针对病因解除成石因素。膀胱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内镜治疗:适用于膀胱结石体积较小、数目较少的患者。通过膀胱镜应用碎石钳机械碎石活气压弹道、液电、超声等碎石。
(3)开发手术取石:结石较大或合并憩室、前列腺增生等成石病因者,可在取石同时一并解除病因。
第64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化工制剂、染料、橡胶制品、油漆、糖精、烟草的污染有关。目前对癌基因、抗癌基因及遗传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更加重视。
1.病理
膀胱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与预后有关。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90%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2%~3%,但恶性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仁改变、分裂象等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Ⅲ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Ⅱ级分化居Ⅰ、Ⅲ之间,属中度恶性。
肿瘤浸润程度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 ;限于粘膜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可为多中心。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度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和皮肤等处。
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位于膀胱三角区肿瘤或浸润性肿瘤可有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大量出血形成血块或肿瘤坏死脱落堵塞膀胱出口可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肿瘤晚期可融及下腹部肿块,并有双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贫血等表现。肿瘤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
3.诊断
(1)症状:由于膀胱肿瘤最常见,40岁以上男性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考虑膀胱的可能性。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痛应与泌尿系炎症或结核进行鉴别。
(2)书法细胞学检查:尿脱落细胞可找到肿瘤细胞,用于普查及肿瘤复发的监测。
(3)B超检查:能发现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如应用经尿道超声扫描,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与分期。
(4)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能直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和估计浸润程度。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及肿瘤分化程度。
(5)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观察功能,上尿路有无肿瘤及梗阻性肾积水。
(6)CT、MRI: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常提示己侵犯输尿管口。膀胱造影时可见充填缺损,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CT、MRI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CT是术前肿瘤分期的主要依据。
(7)膀胱双合诊:了解较大肿瘤局部的浸润程度,大概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4.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
(1)手术方式
①经尿道电烙或电切术:适用于数目不多、体积较小、蒂部较细的浅表乳头状瘤,即Tis、Ta、T1期。术后复发早期发现者,可反复进行电烙或电切。
②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T2、T3期,估计术后膀胱容量不小于100ml者。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瘤基底部2cm的正常膀胱组织。
③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应早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 ,同时需行尿流改道。
(2)膀胱内灌注:最常用的是卡介苗(BCG)。120mg加盐水50ml,膀胱内保留灌注2小时。基本疗程是每周一次,共6次。另外,还用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药物。主要适用于保留膀胱手术后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复发。
(3)化疗: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肿瘤。也可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4)放疗:不敏感。仅用于不宜手术的晚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
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可高达80%。表浅的分化较好的肿瘤保留膀胱术后5年生存率80%,分化较差的仅为40%,浸润性肿瘤膀胱全切术后5年生存率16%~48%。
第65题
试题答案:E
第66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8: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
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与受精卵着床部位、有无流产或破裂以及出血量多少与时间长短等有关。
1.停经
(1)停经: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多有6~8周停经。
(2)腹痛:是输卵管妊娠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痛,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若血液局限于病变区,或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处时,出现下腹疼痛、肛门坠胀感。全腹及肩胛区疼痛,是急性内出血血液刺激腹膜及膈肌所致。
(3)阴道流血:胚胎死亡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不超过月经量,系子宫蜕膜剥离所致。
(4)晕厥与休克:由于腹腔内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引起晕厥与休克,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比例。
(5)下腹部包块(盆腔或附件区血肿)。
2.体征
呈贫血貌,可有血压下降及休克表现。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有些患者下腹可触及包块。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者,除子宫略大较软外,可触及胀大的输卵管及轻度压痛。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者,阴道后穹窿饱满,有触痛,宫颈举痛明显;在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大小、形状、边界多不清楚的肿块,明显触痛。
第67题
试题答案:C
第68题
试题答案:C
第69题
试题答案:B
第70题
试题答案:C
第71题
试题答案:D
第72题
试题答案:A
第73题
试题答案:B
第74题
试题答案:B
第75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5: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脂性肾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1.病理变化
肉眼观,双肾肿胀,色苍白,切面肾皮质有黄白色条纹(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所致)。光镜下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故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电镜观察亦无沉积物,主要改变是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恢复正常)。
2.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常最早出现,蛋白尿主要为小分子白蛋白,属选择性蛋白尿。一般不出现高血压或血尿;预后良好,尤其是儿童患者。成人患者预后稍差。
第76题
试题答案:E
第77题
试题答案:C
第78题
试题答案:C
第79题
试题答案:E
第80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31:第二心音分裂;
第二心音S2分裂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时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时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临床较常见,可有四种种情况: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固定分裂、反常分裂。
1.生理性分裂
深吸气时出现分裂,青少年常见。
2.通常分裂
吸气、呼气时均可听到第二心音分裂,但吸气时更明显。可出现于右室内排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也可出现于左室射血时间缩短的情况,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3.固定分裂
分裂的第二心音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较固定,可出现于房间隔缺损。
4.反常分裂
又称为逆分裂。分裂的第二心音以呼气时更加明显。可出现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
第81题
试题答案:D
第82题
试题答案:A
第83题
试题答案:D
第84题
试题答案:E
第85题
试题答案:E
第86题
试题答案:A
第8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该患儿患的是先天性异位性孤立肾(肾在盆腔),但将肾误作盆腔肿块切除造成去肾性尿闭。若术前作排泄性尿路造影、B超或CT检查则可避免这一严重错误。
第88题
试题答案:A
第89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第90题
试题答案:B
第91题
试题答案:B
第92题
试题答案:D
第93题
试题答案:C
第94题
试题答案:C
第95题
试题答案:B
第96题
试题答案:C
第97题
试题答案:A
第98题
试题答案:A
第99题
试题答案:A
第100题
试题答案:B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