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临床医师 > 模拟试题 > 临床笔试模拟试题 > 正文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9)

来源:考试吧 2014-09-11 9:38:39 要考试,上考试吧! 执业医师万题库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的笔试将于9月13、14日举行,考试吧为您整理了“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 1 页:A1型题
第 4 页:A2型题
第 6 页:A3型题
第 8 页:B1型题
第 11 页:答案解析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12:抗凝;

  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而不发生凝固,即使在生理止血时,凝血也只限于受损伤的局部,并不蔓延到其他部位,这是因为正常血管内皮是光滑完整的,血液内也不含有因子Ⅲ,因此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得不到启动。另外,血浆中有许多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Ⅲ、肝素、蛋白质C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脂蛋白,它能封闭凝血因子Ⅸa、Ⅹa、Ⅺa、和Ⅻa的活性中心,便这些凝血因子灭活,而起抗凝作用。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是一种强抗凝剂,其主要的抗凝机制是: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质结合(如抗凝血酶Ⅲ和肝素辅助因子Ⅱ),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当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后,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对凝血因子Ⅻa、Ⅺa、Ⅸa、和Ⅹa的抑制作用大大增强,从而达到抗凝目的。外科手术时常用温热盐水纱布等压迫止血,这是因为纱布可激活因子Ⅻ及血小板,加之适当地加温可使凝血反应加速而促进止血。此外,在临床工作中可采用柠檬酸钠、草酸镀和草酸钾与Ca2+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Ca2+而进行体外抗凝。

  第2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动力需克服肺通气的阻力方能实现肺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上肺通气障碍最常见的原因。肺通气的阻力有两种:弹性阻力(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约占总阻力的70%;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约占总阻力的30%,其中又以气道阻力为主。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倾向,为弹性阻力。用同等大小的外力作用时,弹性阻力大者,变形程度小;弹性阻力小者,变形程度大。一般用顺应性来度量弹性阻力。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可见顺应性(C)与弹性阻力(R)成反变关系:

  顺应性用单位压力变化(△P)所引起的容积变化(△V)来表示单位是L/cmH2O,即

  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

  肺具有弹性,在肺扩张变形时所产生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与肺扩张的方向相反,因而是吸气的阻力,即肺弹性回缩力是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可用肺顺应性表示:

  肺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内侧的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两者均使肺具有回缩倾向,故成为肺扩张的弹性阻力。肺组织的弹性阻力仅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1/3,而表面张力的约占2/3,因此,表面张力对肺的张缩有重要的作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表面活性物质可使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降得比血浆低得多,这样,就减弱了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防止了液体渗入肺泡,使肺泡得以保持相对于燥。此外,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表面张力小,使小肺泡内压力不至过高,防止了小肺泡的塌陷;大肺泡表面张力则因表面活性物质分子的稀疏而不致明显下降,维持了肺泡内压力与小肺泡大致相等,不至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有利于吸入气在肺内得到较为均匀的分布。

  2.非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来自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占80%~90%。非弹性阻力是在气体流动时产生的,并随流速加快而增加,故为动态阻力。健康人,平静呼吸时的总气道阻力为1~3cmH2O/L•S,主要发生在鼻(约占总阻力50%),声门(约占25%)及气管和支气管(约占15%)等部位,仅10%的阻力发生在口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第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8: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脊髓

  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发源于脊髓灰质的中间外侧柱及相当于中间外侧柱的部位,因此脊髓可以成为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脊髓申枢可以完成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勃起反射等,但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步的,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2.低位脑干

  由延髓发出的自主神经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的所有腺体、心、支气管、喉、食管、胃、胰腺、肝和小肠等;同时,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许多内脏活动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着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能,因此,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延髓水平己能初步完成,因此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此外;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所在部位。

  第4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2: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

  1.分子病的概念

  DNA(基因)缺陷、RNA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异常导致机体某些结构与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称分子病,例如镰状细胞贫血。这类患者血红蛋白β链N端第六个氨基酸残基由正常的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是由于结构基因中相应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由原来的CTT转变为CAT所致。

  2.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多种抗生素、毒素可作用于从DNA复制到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阻断细菌和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发挥药理、毒理作用(如下表):

  第5题

  试题答案:C

  第6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

  1.中等大小的G-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2.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泼,肠道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其中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大多分解乳糖,用以初步鉴别。

  4.抗原构造复杂,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或包膜抗原等。

  5.抵抗力不强。

  6.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及毒力变异。

  第7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42:恶心及呕吐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伴随的症状及诊断意义;

  1.常见的中枢性呕吐

  (1)颅内增高: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炎、脑膜炎等,均可引起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呕吐呈喷射性而且可相当严重。多不伴有恶心、但有剧烈头痛。呕吐与饮食无关。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种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此见于代谢障碍如酮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早期妊娠。药物作用于此区亦可产生恶心、呕吐。

  (3)脑血管运动障碍:如偏头痛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

  (4)第Ⅷ颅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为梅尼埃综合征、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有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若累及前庭神经核时,均可发生眩晕及呕吐。

  (5)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见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饭后发生多次小量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常不伴有恶心,呕吐不费力,多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呕吐的发生或加重与精神及情绪因素有关。虽有较频繁的呕吐但体重无明显的改变。

  2.常见的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

  ①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胃炎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上腹痛或不适,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如同时有腹泻则称为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恶心多见,虽可有呕吐但不重。幽门梗阻时,呕吐重,呕吐物量大,有隔夜食物及酸臭味,不混有胆汁;

  ②肠道疾病: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皆可引起轻度的恶心、呕吐,急性阑尾炎最早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很易与急性胃炎相混。小肠梗阻可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若梗阻的部位在小肠上部,呕吐发生早而且呕吐物量大并混有胆汁。梗阻在小肠下部,因部分肠内容物已在小肠上端吸收,故呕吐物量小但可有粪臭。

  ③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皆可引起恶心、呕吐,但不严重。有明显的右上腹痛,可有发热黄疸及发冷、发热;

  ④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恶心、呕吐可为一顽固的症状,同时可伴有黄疸;

  ⑤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上腹痛。可有发热、黄疸及休克现象;

  ⑥腹膜疾病:急性腹膜炎时,可出现较重的恶心、呕吐,并有严重的全腹痛;

  ⑦尿路结石:肾绞痛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

  ⑧妇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肿蒂扭转,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主要为腹痛。

  (2)胸部器官疾病: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恶心、呕吐,且有时较顽固。

  (3)头部器官疾病:如闭角型青光眼,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恶心、呕吐。

  了解下列伴随症状,对恶心、呕吐的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

  1.伴腹泻者多见于急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副霍乱和各种原因的急性中毒;

  2.呕吐大量隔宿食物,且常在晚间发生,提示有幽门梗阻、胃潴留或十二指肠淤滞;

  3.呕吐物多且有粪臭者可见于肠梗阻;

  4.伴右上腹痛及发热、寒战或者黄疸者应考虑胆囊炎或胆石症;

  5.呕吐后上腹痛缓解常见于溃疡病;

  6.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者常见于颅内高压症或青光眼;

  7.伴眩晕、眼球震颤者,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8.正在应用某些药物如抗菌药物与抗癌药物等,则呕吐可能与药物副作用相关;

  9.已婚育龄妇女伴停经,且呕吐在早晨者就注意早孕;

  10.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电解质紊乱、重症甲亢等病史、呕吐伴有明显的恶心者,应考虑尿毒症、酮症酸中毒、低钠、低氯、甲亢危象。

  第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54:便血伴随的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1.腹痛

  (1)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

  (2)若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3)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

  (4)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

  (5)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里急后重

  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癌等。

  3.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胃癌、结肠癌等。

  4.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门脉高压有关。皮肤与粘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成紫色或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6.腹部肿块

  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Crohn病、小肠良恶性肿瘤等。

  第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55:蜘蛛痣;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蜘蛛痣。

  1.常见部位及特点

  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及肩部等。大小不一,直径可由帽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消退,压力去除后又复出现。

  2.临床意义

  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第10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71: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1.常见病因

  重症急性感染、颅脑非感染性疾病、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源性中毒、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等。

  2.临床表现

  (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嗜睡,患者陷人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区分3个阶段。

  ①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③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3.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1)伴发热:先发热后意识障碍者可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意识障碍后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2)伴呼吸缓慢: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银环蛇咬伤等。

  (3)伴瞳孔散大:可见于颠茄类、酒精、氰化物等中毒以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4)伴瞳孔缩小:可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5)伴心动过缓:可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吗啡类、毒草等中毒。

  (6)伴高血压:可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等。

  (7)伴低血压:可见于各种原因的休克。

  (8)伴皮肤粘膜改变:瘀点、紫癜和瘀斑等可见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口唇呈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等。

  (9)伴脑膜刺激征:可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10)伴偏瘫:可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第11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11: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多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溃疡X线直接征象是龛影。良性溃疡者向外凸出于胃、十二指肠钡剂轮廓之外,周围常见一光滑的堤,其外为辐射状粘膜皱襞。间接征象有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等。

  2.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

  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偶呈线状,边缘光整,底部充满灰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周围粘膜可有肿胀充血,有时皱襞向溃疡集中,还可见伴随溃疡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

  3.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

  (1)胃液分泌:GU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如果最大胃酸排量MAO证明胃酸缺如,高度怀疑是恶性溃疡。DU患者部分胃酸分泌过高,多数在正常偏高范围。如果基础胃酸分泌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比值>60%,提示促胃液素瘤可能。

  (2)血清促胃液素测定:对消化性溃疡诊断意义不大。促胃液素瘤时可出现胃酸分泌与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同时升高。

  (3)幽门螺杆菌检查: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与此菌有关,尤其是DU,结果阳性者,应作灭菌治疗。

  (4)粪隐血试验:GU患者若粪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疑及癌肿可能。

  第12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又简称激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综合作用发挥其利尿、消蛋白的治疗作用。

  1.用法

  足量起步,常用泼尼松1mg/kg•d,一般采取晨起顿服,共8~12周作为诱导缓解治疗;缓慢减药,经足量治疗后每1~2周减药10%,当减至20mg/d时,应延缓减药速度;维持要久,最后以最小有效量(10~15mg/d)维持半年左右。

  2.治疗反应

  激素敏感型(用药8~12周肾病综合征缓解),激素依赖型(激素减量到一定程度时即复发),激素抵抗型,经足量激素治疗8~12周无效。

  3.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

  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少数病人还可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

  第1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3: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检查与治疗;

  1.实验室检查

  取病人早期血、脑脊液,中晚期尿作暗视野涂银染色镜检或培养阳性可确诊。

  (1)血培养:适于早期病人。

  (2)病原体分离

  取血、尿、脑脊液等标本经差速离心集病原体后作暗视野直接镜检或原血片经改良镀银染色等方法直接检查病原体,阳性率在50%左右,有助于早期诊断。动物接种是一种分离病原体的可靠方法,动物接种阳性率较高,但所需时间较长。

  (3)血清学检查

  常用显微镜下凝集溶解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凝集素>1:400为阳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间隔2周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为阳性。

  2.治疗

  钩体病的治疗首选青霉素,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氨基糖甙类如庆大霉素,使用青霉素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青霉素每次80万U肌内注射,每天240~320万U。青霉素治疗加重会引起治疗后加重反应,转为肺大出血型,一般发生于用药后0.5~4小时。针对钩端螺旋体病脾大出血型的治疗可选用氢化可地松。

  第1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脊髓休克一般发生于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时,脊髓胶质瘤、脊髓蛛网膜粘连、脊髓空洞症均起病缓慢,不会发生脊髓休克。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虽然起病较急,但损害以脊髓后束为主,皮质脊髓束损害较轻,故不会发生脊髓休克。正确答案为C。

  考点:

  ☆☆考点4:急性脊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感染史和迅速出现的脊髓横贯性损害,早期表现为脊髓休克,脑脊液检查正常或白细胞数、蛋白含量轻度增高,脊髓MRI见病变部脊髓增粗,髓内斑点状或片状长TI、长T2信号,诊断并不困难。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有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有根痛、脊柱叩痛和脊膜刺激症状,外周血及脑脊液白细胞增高,CSF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脊髓腔梗阻,CT、MRI可帮助诊断。

  2.脊柱结核及转移性肿瘤

  均可引起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精神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他结核病灶,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转移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找到原发灶即可确诊。

  3.脊髓出血

  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第15题

  试题答案:D

  第16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

  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有3方面:

  1.肾前性

  发生于大出血、休克、腹水时。因血容量减少,心排出量不足而引起尿少。如不及时治疗,可使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后性

  因双侧输尿管或肾的尿流突然受阻而继发肾衰竭。

  3.肾性

  主要是肾缺血和肾中毒造成肾本身实质性病变。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血清过敏性反应等可引起肾缺血;造成肾中毒的物质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某些重金属和四氯化碳,蛇毒与蕈毒等生物性毒素,还有X线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第17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5:小肠、结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1.小肠破裂

  发生机会较高,可在早期即产生明显的腹膜炎,少数病人有气腹。穿孔小或穿孔被堵塞也可能无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简单修补为主,严重者可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2.结肠破裂

  发病率较小肠为低,因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一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受伤后容易漏诊,常常导致严重的腹膜后感染。

  治疗不同于小肠破裂,手术应以结肠造口术或肠外置为主,3~4周待病情好转后再行关闭瘘口。

  3.直肠损伤

  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上,因直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与结肠损伤一样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如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下,则将引起较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并不表现为腹膜炎。直肠损伤后,直肠指检可发现直肠内有出血,有时还可摸到直肠破裂口。

  应在乙状结肠造口术的同时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以防感染扩散。

  第18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4:肠梗阻的诊断;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和腹部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尤其腹部立位平片以确诊帮助较大,一旦明确诊断,则需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肠梗阻:鉴别方法详见下表。

  2.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麻痹性肠梗阻:鉴别方法详见下表。

  3.是高位还是低位肠梗阻:鉴别方法详见下表。

  尽可能寻找梗阻原因,应根据年龄、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几方面分析。在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发生在以往有过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史的病人。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外疝是常见的肠梗阻原因,所以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人应仔细检查各可能发生外疝的部位。结肠梗阻多系肿瘤所致,需特别提高警惕。新生婴儿以肠道先天性畸形为多见。2岁以内小儿,则肠套叠多见。蛔虫团所致的肠梗阻常发生于儿童。老年人则以肿瘤及粪块堵塞为常见。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6:特殊类型的阑尾炎;

  1.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1)临床特点

  ①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

  ②右下腹体征不明显,很少有局部明显的肌紧张。

  ③穿孔率可达30%,并发症及死亡率也较高。

  (2)处理原则:早期手术,并配合输液、纠正脱水、广谱抗生素等。如有穿孔可用抗生素溶液冲洗腹腔,充分引流。

  2.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1)临床特点

  ①症状隐蔽、体征不典型,很容易延误诊治。

  ②穿孔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较高。

  ③因常伴发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使病情更加复杂、严重。

  (2)处理原则:及时手术治疗,同时注意老年病人内科疾病的处理。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1)临床特点

  ①妊娠时因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故压痛点偏向上外侧。

  ②因腹肌被伸直而使压痛和肌紧张等体征不够明显。

  ③因子宫增大,腹膜炎不易局限而在上腹部扩散。

  ④炎症发展后易导致流产和早产。

  (2)处理原则

  ①以阑尾切除为主,妊娠后期的感染难以控制,更应早期手术。

  ②手术切口需偏高,操作要细致,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③临产期的急性阑尾炎如合并穿孔或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时,可考虑行剖腹产术,同时切除病变阑尾。

  4.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

  (1)诊断:对曾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以后症状体征比较明显的反复(间隙)发作性阑尾炎,诊断并不困难,而对无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的慢性(梗阻性)阑尾炎,明确诊断是关键问题。钡餐胃肠X线检查帮助较大。最典型的发现是钡剂充盈阑尾,发现阑尾狭窄变细、不规则、间断充盈、扭曲、固定,并可扪到显影的阑尾有明显压痛。有时阑尾不充盈或仅部分充盈,局部有压痛,也可考虑为慢性阑尾炎的表现。此外,阑尾充盈虽然正常,但排空延迟至48小时以上,也可作为诊断参考。与此同时常规化验、B型超声检查也很重要。

  (2)治疗:慢性阑尾炎一旦确诊,仍以手术切除阑尾为其治疗方法。慢性阑尾炎手术既作为治疗,也可作为最后明确诊断的措施。发现阑尾增生变厚,系膜缩短变硬,阑尾扭曲,四周粘连严重,则可证实术前慢性阑尾炎的诊断正确。如发现阑尾基本正常,或稍有炎症表现与临床不符,则应首先详细探查邻近有关器官。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肺癌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1.病理

  (1)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定义:肺癌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于肺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型:临床上一般将肺癌分4种类。

  ①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最为常见,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生长速度较缓慢,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淋巴转移为主。

  ②小细胞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大多为中央型肺癌。细胞形态与小淋巴细胞相似,形如燕麦穗粒,因而旧称为燕麦细胞癌。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③腺癌: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多为周围型肺癌,少数则起源于大支气管。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在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较晚发生。

  ④大细胞肺癌:此型肺癌较少见,约半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细胞大、胞浆丰富,胞核形态多样,排列不规则。大细胞癌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发现。预后很差。

  (3)转移:肺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以下3种途径。

  ①直接扩散 癌肿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肺叶。癌肿的中心部分可以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此外,随着癌肿不断地生长扩大,还可以侵犯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②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小细胞肺癌在较早阶段即可经淋巴转移。鳞癌和腺癌也常经淋巴转移扩散。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道,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可达肺门、隆突下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也可发生对侧转移,即所谓交叉转移。肺癌侵入胸壁或膈肌后,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③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为常见。常见转移部位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

  2.临床表现

  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极易误认为伤风感冒。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咳血,大量咳血很少见,由于肿瘤阻塞较大支气管可出现胸闷、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可以产生下列征象:①膈肌麻痹;②声音嘶哑;③压迫上腔静脉;④癌性胸膜腔积液;⑤吞咽困难;⑥上叶顶部肺癌(Pancoast肿瘤)产生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部分肺癌患者有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肿痛)。

  第21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股骨颈骨折;

  1.解剖概要

  (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或儿童。老年病人的骨质疏松,很小的扭转暴力就可引起骨折;而中青年病人,则需较大的暴力才会引起骨折,所以骨折不愈合和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机会较多。

  (2)股骨颈的轴心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形成颈干角,正常范围是110°~140°,平均为127°,大于引角称为髋外翻,小于引角为髋内翻。在矢状面上,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的额状面又形成一个角度,称为前倾角。成人约为12°~15°。

  (3)关节囊与髂股韧带包裹髋关节的前、上方。一般头下、经颈和基底的股骨颈骨折属囊内骨折,而转子骨折则属囊外骨折。

  (4)成人股骨头的血供有3个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关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2.分类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①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营养支损伤。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率高。②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可使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损伤,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③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大、小转子连线处。因骨折部位对股骨头血供干扰较小,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低。

  (2)按X线表现分类:①内收骨折:内收骨折是指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的骨折,发球不稳定骨折,容易移位。②外展骨折: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的骨折,属于稳定骨折,但如果处理不当或继续扭转,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3)按移位程度,根据Garden分类: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事性存在,仅有裂纹。②完全骨折:骨折线贯通股骨颈,完整性受到破坏,又可分为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和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3.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疼痛,多数不能站立行走。

  (1)伤侧足呈45°~60°的外旋畸形,患肢缩短。

  (2)患髋有压痛,下肢轴向叩痛。

  (3)Bryant三角底边短缩,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大转子明显突出。

  (4)“嵌插”型骨折手工劳动 病人有时仍能行走,疼痛很轻,但必有一定的外旋畸形。

  4.治疗

  (1)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考虑扶腋杖下地行走。

  (2)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先作皮牵引或胫骨结节处骨牵引,定患肢于外展内旋位。7~10日内进行内固定术。

  (3)65岁以上病人的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较多,骨折不愈合,如全身情况许可,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

  (4)对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不宜作手术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可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

  (5)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往往需要很大的暴力才会造成骨折,以低位经颈骨折为主。由于儿童股骨头血液供应与成人不同,因而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

  (6)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内固定术。

  第22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与髋、膝关节。其病理过程可分为: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1.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根据全身与局部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诊断X线表现出现较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根据穿刺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应作白细胞计数、分类、涂片染色找病菌。化脓性关节炎通常需与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等作鉴别诊断。

  2.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使用抗生素:原则同急性骨髓炎。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天作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如果抽出液逐渐变清,而局部症状和体征缓解,说明治疗有效,可继续使用,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如果抽出液变得更为混浊,甚至成为脓性,应采用灌洗疗法或切开引流。

  (3)关节腔灌洗:适用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先在膝关节两侧穿刺,经穿刺套管放入两根管子,一根为灌注管,另一根为引流管。

  (4)关节切开引流:适用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的部位,如髋关节,应该及时切开引流术。

  (5)功能锻炼:为防止关节内粘连,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可作持续关节被动活动(CPM),一般在3周后即鼓励病人作主动运动,如缺乏持续被动活动装置,可将患肢用皮牵引或石膏固定,以防止或纠正关节挛缩。

  (6)择期手术矫形:晚期病例例如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或陈旧性病理性脱位者,可行手术矫形。

  ☆☆☆☆☆考点6:骨与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包括骨结核、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1.临床表现

  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缓慢。初有低热、盗汗、倦怠、食欲减退、贫血和体重减轻,多为单发。早期常有轻度肿胀、疼痛与压痛。稍晚关节呈梭形肿胀,功能障碍和肌萎缩。脓肿常局限于病灶附近,一般没有红、热,故称冷脓肿或寒性脓肿。病灶发生混合感染后,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全身中毒反应加剧。实验室检查有轻度贫血、血沉在活动期一般都加快。脓液中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70%左右。

  X线摄片诊断非常重要,软组织内有脓肿阴影,骨干结核常显示骨干周围有密度增高的层状骨膜增生。全关节结核则显示软骨下有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或小的死骨阴影。有些病例X线片表现有关节脱位、半脱位或病理性骨折。

  2.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X线检查,除单纯滑膜结核外,一般都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诊断。本病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及骨肿瘤相鉴别。

  3.治疗原则

  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性感染的局部表现。治疗时应整体与局部兼顾。

  (1)全身治疗:包括休息、营养及支持疗法,对贫血患者可间断输血,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

  (2)局部治疗:包括局部制动、脓肿穿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和手术治疗。若全身情况好转,可进行病灶清除术。适应证有:①任何部位的骨关节结核、有明显死骨或较大脓肿不易自行吸收者;②窦道流脓经久不愈者;③单纯骨结核或滑膜结核经药物治疗未能控制,即将发展成全关节结核者;④病灶清除术应做好术前准备:抗结核药物至少要在术前应用2周;积极增强体力;对凝血功能较差的病人,应在术前给予维生素K和安络血等药物;因混合感染而体温升高的病人不宜作大范围的病灶清除手术。

  判断结核病变是否治愈的标准为:①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血沉正常;②局部无明显症状,无脓肿或窦道;③X线片显示脓肿消失或钙化,无死骨或已被吸收替代。骨质疏松好转,病灶边缘轮廓清晰或关节已融合。符合上述三项表示病变已静止;④起床活动一年或参加工作半年后仍能保持以上三项指标者表示已基本治愈。

  第23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1.妊娠与肝炎问的相互影响

  (1)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使原有肝损害进一步加重:①妊娠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需在肝内灭活,并妨碍肝脏对脂肪的转运影响胆汁的排泄;②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③分娩时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质产生增加,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担;④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时,极易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混淆使诊断治疗难度增加。

  (2)病毒性肝炎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妊娠早期,可加重早孕反应。发生于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增高。分娩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若为重症肝炎,常并发DIC,出现全身出血倾向,直接威胁母婴安全。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高,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病率约高2倍。妊娠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尤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较高。

  2.母婴传播

  (1)甲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但妊娠晚期患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或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2)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有3种途径:①宫内感染的存在;②产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感染;③产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感染。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1)消化道症状严重,表现为食欲极度减退,频繁呕吐,腹胀,出现腹水。

  (2)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10mg/dl)。

  (3)出现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肝功能明显异常,酶胆分离,白球蛋白比倒置。

  (4)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5)迅速出现肝性脑病表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6)肝肾综合征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4.鉴别诊断

  妊娠早期应与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鉴别;孕晚期应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药物性肝损害相鉴别。

  5.乙型肝炎的预防

  预防HBV的母婴传播应从妊娠前着手。患急性肝炎妇女至少应于肝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对所有孕妇应筛查夫妇双方HBsAg,进一步检查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HBsAg及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注意隔离,防止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软产道裂伤。剖宫产可使胎儿接触大量母血,对预防胎儿感染的作用不大。为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首先可以进行孕妇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并定期复查;新生儿出生后可采取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联合免疫将有效保护新生儿。肝炎妇女不宜哺乳。

  6.处理

  (1)妊娠期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进行保肝治疗,预防感染,产时严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

  (2)妊娠期重症肝炎:预防及治疗肝昏迷,预防及治疗DIC。

  (3)产科处理:妊娠早期如为轻症,应积极治疗,可继续妊娠。慢性活动性肝炎,适当治疗后终止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加强胎儿监护,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前准备好新鲜血液,宫口开全后可行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助产,缩短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立即静注缩宫素以减少产后出血。重症肝炎,经积极控制24小时后迅速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产褥期应用对肝脏损害小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止肝炎病情恶化的关键。不宜哺乳者应及早回奶。回奶不能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雌激素,可口服生麦芽或乳房外敷芒硝。

  第24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0: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方法;

  1.良性肿瘤

  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对侧卵巢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年轻、单侧良性肿瘤应行患侧附件或卵巢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剥出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即使双侧肿瘤,也应争取行卵巢肿瘤剥出术,以保留部分卵巢组织。绝经后期妇女应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除剖开肿瘤肉眼观察区分良、恶性外,必要时作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手术范围。

  2.交界性肿瘤

  (1)早期(Ⅰ期和Ⅱ期):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期患者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剥出术,术后不必加用放疗或化疗。

  (2)晚期(Ⅲ期和Ⅳ期):治疗方法同晚期卵巢癌。

  3.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1)手术:手术范围:Ⅰa、Ⅰb期应作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Ⅰc期及其以上同时行大网膜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指对晚期(Ⅱ期及其以上)患者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灶,使肿瘤残余灶直径≤1cm,必要时切除部分肠曲,行结肠造瘘、切除胆囊或脾等,现多主张同时常规行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包括腹主动脉旁及各组盆腔淋巴结)。符合下列条件的年轻患者可考虑保留对侧卵巢:①临床Ⅰa期,肿瘤分化好,②术中剖视对侧卵巢未发现肿瘤;③术后有条件严密随访。

  (2)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

  铂类:顺铂和卡铂。

  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塞替哌和美法仑等。

  抗代谢类:氟尿嘧啶。

  抗瘤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平阳霉素等。

  抗肿瘤植物成分类: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近年来多为联合应用,并以铂类药物为主药。腹腔内化疗不仅能控制腹水,又能使种植病灶缩小或消失。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肿瘤,局部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副反应较全身用药为轻。主要是用于早期病例,腹水和小的腹腔内残余种植癌灶。

  (3)放射治疗:为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治疗。无性细胞瘤对放疗最敏感,颗粒细胞瘤中度敏感,上皮性癌也有一定敏感性。无性细胞瘤即使是晚期病例,仍能取得较好疗效。

  第25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9:闭经部位的诊断步骤;

  首先区分是原发性闭经抑或继发性闭经。若为原发性闭经,首先检查乳房及女性第二性征、子宫的发育情况。

  1.子宫功能检查

  (1)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3)药物撤退试验:用于评估体内雌激素水平以确定闭经程度。

  孕激素试验:出现撤药性出血(阳性反应),提示子宫内膜已受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影响,为Ⅰ度闭经。若无撤药性出血(阴性反应),应进一步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

  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适用于孕激素试验阴性的闭经患者。发生撤药性出血者为阳性,提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可排除子宫性闭经,引起闭经的原因是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为Ⅰ度闭经,应进一步寻找原因。无撤药性出血者为阴性,应重复一次试验,若仍无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缺陷或被破坏,可诊断为子宫性闭经。

  2.卵巢功能检查

  (1)基础体温测定。

  (2)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3)宫颈粘液结晶检查。

  (4)激素测定:血甾体激素测定:包括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测定。对雌激素试验阳性者,为确定原发病因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血FSH、LH、PRL放射免疫测定。

  3.垂体功能检查

  催乳激素及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PRL正常值为0~20μg/L,PRL>25μg/L时称高催乳激素血症。PRL升高者,测定TSH,TSH升高者,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若TSH正常,而PRL大于100μg/L时应行头颅MRI或CT检查,以排除垂体肿瘤。PRL正常者,则应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月经周期中FSH正常值为5~20U/L,LH为5~25U/L。若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若LH>25U/L或LH/FSH比例为2~3时,应高度怀疑为多囊卵巢;若FSH、LH均<5U/L,提示垂体功能减退病变可能在垂体或下丘脑。

  第26题

  试题答案:A

  第27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心理活动;

  1.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

  2.心理活动的定义及分类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即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动力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格又称个性,包括两个方面:①人格特征,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等;②人格倾向,即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的分类如下:

  第28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第一单元 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 ☆☆☆☆☆考点2:第二章 考试和注册;

  第八条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师资格考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条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除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五)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六)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被注销注册的当事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注销注册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第十八条 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以及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消失的,申请重新执业,应当由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机构考核合格,并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重新注册。

  第十九条 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

  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并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本考试内容由宏伟医学时间原创,网址:http://www.yihongwei.com

  第2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第一单元 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 ☆☆☆☆考点1: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扶持。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母婴保健工作。

  母婴保健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分级分类指导原则,并对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母婴保健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母婴保健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六条 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30题

  试题答案:B

  第3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5:肺容量;

  肺容量是基本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

  1.深吸气量

  从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人的气量为深吸气量,它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示。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机等的病变,可使深吸气量减少而降低最大通气潜力。

  2.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为功能余气量,是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人约为2500ml,肺气肿患者的功能余气量增加,肺实质性病变时减少。功能余气量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PO2和PCO2)的过度变化。由于功能余气量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内PO2,不致突然升得太高,PCO2,不致降得太低;呼气时,肺内PO2,则不会降得太低,PCO2不致升得太高。这样,肺泡气和动脉血液的PO2和PCO2,就不会随呼吸而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以利于气体交换。

  3.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肺活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体位及呼吸机强弱等有关。正常成年男性平均为3500ml,女性为2500ml。

  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因此,提出时间肺活量的概念,用来反映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时间肺活量为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测定时,让受试者先作一次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同时分别测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正常人分别为83%、96%和99%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所以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4.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为肺总量,是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其值因性别、年龄、身材、运动锻炼和体位而异。成年男性平均为5000ml,女性为3500ml。

  第32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6: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概念

  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脂肪沉积(脂肪变性)。因脂肪代谢主要在肝内进行,故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2.肝脂肪沉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肝内脂肪来自两方面,一是肠道吸收的乳糜微粒,水解后成为脂肪酸;二是体内脂库动员放出脂肪酸。大部分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合成中性脂肪,再与载脂蛋白、磷脂结合成β-脂蛋白,由肝细胞排到血液中,然后储于体内脂库或提供各器官氧化供能。小部分脂肪在肝内氧化供能加以利用。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便能引起肝脂肪沉积。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如饥饿、糖尿病等可造成脂肪动员增加,肝细胞摄取脂肪酸增加,若超过了肝将其氧化和合成脂蛋白的能力,导致脂肪在肝内沉积。

  (2)脂蛋白合成障碍:合成脂蛋白的磷脂或胆碱缺乏时,肝细胞不能合成脂蛋白转运出去,而在肝内沉积。

  (3)脂肪酸氧化障碍:缺氧、感染、中毒时使线粒体受损,影响β氧化,导致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使进入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3.病理变化

  肉眼观,肝脂肪沉积比较显著时,肝增大,包膜紧张,色浅黄且有油腻感。镜下,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因脂肪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解所致)。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拮红色。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缺氧较重,该处肝细胞常发生脂肪变性。

  第33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8:胃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胃赛部,特别是小弯侧,占75%左右。胃体部则少见。临床上一般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的特点

  早期胃癌为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早期胃癌肉眼观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而表浅型又可分为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和表浅凹陷型。组织学类型与进展期胃癌相同。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2.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

  (1)眼观类型:进展期胃癌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①息肉型肿瘤呈息肉状突向胃腔;

  ②溃疡型常呈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③浸润型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浸润,使胃壁弥漫增厚,又称皮革胃。

  (2)组织学类型:可分为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和末分化癌。

  ①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可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占胃癌的绝大多数;

  ②粘液腺癌:表现为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常伴有高分化管状腺癌或乳头状腺癌结构;

  ③印戒细胞癌:由弥漫分布的印戒样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常弥漫浸润肠壁全层;

  ④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间质较少;

  ⑤未分化癌:细胞较小,大小较一致,弥漫分布或排列成小条索,无腺管形成。

  相关推荐:

  推荐:2014年临床医师临阵必看试题及答案20套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冲刺复习资料汇总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4年考试还有
2024年技能考试:6月15日开始
执业医师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