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执业医师考试 > 临床医师 > 模拟试题 > 临床笔试模拟试题 > 正文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20)

来源:考试吧 2014-11-28 11:58:32 要考试,上考试吧! 执业医师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了“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给考生的备考带来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考试吧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频道。
第 1 页:试题
第 11 页:答案

  第34题

  试题答案:B

  第35题

  试题答案:B

  第36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慢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1.病因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病因主要有: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其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饮食和环境因素;

  (3)自身免疫及其他因素等。

  2.发病机制

  目前国内已采用国际悉尼最新分型标准,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部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

  (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发生了萎缩性改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前者表现为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相当于以往命名的B型胃炎;后者表现为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由自身免疫引起,相当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

  3.病理改变

  慢性胃炎是从浅表逐渐向深部扩展至腺体区、继之腺体有破坏和减少(萎缩)的过程。

  (1)浅表性胃炎:炎性细胞浸润局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层的表层,腺体完整。全层性粘膜炎系指炎性细胞向深处发展累及腺体区,但腺体基本保持完整。

  (2)萎缩性胃炎:炎症进一步发展引起腺体破坏、萎缩、消失,粘膜变薄。随之表面上皮细胞萎缩并失去分泌粘液能力。

  (3)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胃腺体细胞发生形态变化,出现;①肠腺化生;②假性幽门腺化生;③不典型增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第37题

  试题答案:E

  第38题

  试题答案:E

  试题解析:

  急性血吸虫病一般发生于青壮年,有急性发热病史,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该患者为中年男性渔民,且具有上述体征,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E急性血吸虫病。

  考点:

  ☆☆☆☆☆考点2: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血吸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部位及人体免疫反应不同,临床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损害。

  1.侵袭期

  自尾蚴侵入体内至其成熟产卵的一段时期,平均1个月左右。症状主要由幼虫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

  2.急性期

  本期一般见于初次大量感染1个月以后,相当于虫体成熟并大量产卵时期。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胃肠道症状:虫卵在肠道,特别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肝脾肿大:绝大多数急性期患者有肝脏肿大,系由于大量虫卵结节形成,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造成肝脏急剧肿大,其质软,且有压叩痛。左右二叶均见肿大,以右叶更为明显,可能与肠系膜下静脉血流主要回人肝右叶有关。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可明显触及。肺部症状: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X线摄片可见肺纹理增重,片状阴影,粟粒样改变等。

  3.慢性期

  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

  4.晚期

  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此时肝硬化多发展至后期,因门静脉栓塞形成,侧支循环障碍,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患者可随时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静脉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因此诱发肝功能衰竭。此外,性机能往往减退,乃因严重肝损害引起全身营养不良和对激素灭能作用减弱,垂体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它内分泌腺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所致。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晚期时肝脏缩小,表面不平,质地坚硬,脾脏渐呈充血性肿大。

  5.异位损害

  系指在偶然的情况下成虫或虫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门静脉系统,而在异常部位造成病变,临床上以肺及脑部病变较为常见。脑损害时可有脑炎表现或以局限性癫痫反复发作为主,肺部损害轻者可无呼吸道症状,重者类似粟粒性肺结核或支气管炎,咳嗽最为常见,大都干咳少痰,胸部检查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检查大多数有明显的肺实质病变,早期见两侧肺纹增加,继而肺出现散在性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为多。病变一般在3~6个月后逐渐消失。偶见虫卵沉积胃幽门部或胃底部粘膜下层,可见组织增生,胃壁增厚、肉芽肿、息肉等改变,形成溃疡时,常有呕血及幽门梗阻等引起的临床表现,常可误诊为溃疡病或胃癌。此外,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附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第3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该患者表现为右侧中枢性面瘫,提示左侧中央前回下部病变,故答案为A。

  考点:

  ☆☆☆☆☆考点11:面神经;

  1.解剖生理

  (1)运动:面神经核在桥脑,纤维穿出脑干后在听神经上方(桥小脑角处)进入内耳孔后,又横过膝状神经节,出茎乳孔。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所有面部表情肌及镫骨肌等。面神经核上部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核上部支配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核下部仅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所以核上性(锥体束)病变仅影响对侧下半部面肌(颊肌、口轮匝肌)。

  (2)感觉:味觉纤维起于面神经管内膝状神经节的神经元,在面神经管内,离开面神经向前方走,形成鼓索,参加到舌神经中,终止于舌前2/3的味蕾。面神经尚有副交感纤维支配舌下腺、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2.临床表现

  (1)刺激症状:面肌抽动。

  (2)破坏症状

  ①一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额皱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不能皱额、闭眼,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露齿提唇、鼓颊,常伴有味觉缺失(鼓索支损害)和听觉过敏(镫骨肌支损害)。

  ②核性:与周围性相同,但常伴脑干病损的其他症状,如交叉性瘫痪等。

  ③核上性(中枢性面瘫):仅病灶对侧下半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鼓颊),而上面部表情肌(皱额、闭眼)正常。

  第40题

  试题答案:A

  第41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9: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1.病因

  在我国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76%~88.5%),其次为胆道蛔虫(22.6%~26.6%)和胆管狭窄(8.7%~11.0%)。胆管、壶腹部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肠吻合术后,经T管造影或PTC术后亦可引起。导致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厌氧菌。如混合感染时,病情更加严重。

  2.临床表现

  病人以往多有胆道疾病发作史和胆道手术史。本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s五联征。

  起病初期即出现畏寒发热,严重时明显寒战,体温持续升高。疼痛依梗阻部位而异,肝外梗阻者明显,肝内梗阻者较轻。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较明显黄疸,但如仅为一侧肝内胆管梗阻可不出现黄疸;行胆肠内引流术后病人的黄疸较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体格检查时病人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或更高。脉搏快而弱,达120次/分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神志改变,可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青紫,发绀。剑突下及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肿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大于2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计数降低,最低可达(10~20)×109/L,表示预后严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肾功能受损,低氧血症,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也较常见,特别是在老年人合并休克者。

  影像学检查以B超最为实用,可在床旁进行,能及时了解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变性质,以及肝内外胆管扩张等情况,对诊断很有帮助。病人情况允许,必要时可行CT检查。

  3.诊断

  主要是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具备Reynolds五联征即可诊断。但应注意,即使不完全具备五联征,临床上也不能轻易除外本病的可能,需严密动态观察,综合分析,随时作出判断。

  4.治疗原则

  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及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临床经验证实,不少危重病人手术中,当切开胆总管排出大量脓性胆汁后,随着胆管内压降低、病人情况短期内即有好转,血压脉搏渐趋平稳,说明只有解除胆管梗阻,才能控制胆道感染,制止病情进展。

  (1)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主要包括:

  ①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③恢复血容量,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氧供:包括纠正休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等,以改善和维持各主要脏器功能。非手术时间一般应控制在6小时内。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经过短期积极治疗后,如病情好转,则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治疗。如病情严重或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紧急手术治疗。对于仍有休克者,也应在抗休克的同时手术治疗。

  ④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支持治疗、吸氧等。

  (2)手术治疗:首要目的在于抢救病人生命,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通常采用的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但要注意肝内胆管引流通畅,因为有的胆管梗阻是多层面的。多发性肝脓肿是本病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应注意发现和同时处理。胆囊造口术一般难以达到有效的胆道引流,不宜采用。

  (3)非手术方法置管减压引流:常用方法有PTCD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AD),如经PTCD或ENAD治疗,病情无改善,应及时改行手术治疗。

  第42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只有纯尿酸结石X线不显影。

  考点:

  ☆☆☆☆☆考点2:上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以疼痛、血尿为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可轻可重。结石移动时可出现肾绞痛,向下腹、会阴和睾丸放射,常伴有出汗、恶心、呕吐。输尿管末端结石可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结石引起梗阻所致肾积水时可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结石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有时结石可无任何症状。

  2.诊断和鉴别诊断

  (1)病史和体检:病人出现腰腹痛和血尿症状应考虑尿路结石。腹痛应与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卵巢囊肿扭转等急腹症相鉴别。血尿严重者应与泌尿系感染和结核鉴别。

  (2)实验室检查

  ①尿常规:多为镜下血尿。疼痛发作时尿常规检查更有意义。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

  ②尿pH值:草酸钙结石多为中性或弱酸性。磷酸盐多为碱性。尿酸、胱氨酸结石尿pH值呈酸性。

  ③血钙、磷、尿酸及24小时尿钙、磷、尿酸、枸橼酸、镁、草酸测定。

  ④肾功能检查。

  (3)B型超声:结石呈强回声伴声影,并可观察肾皮质厚度和肾盂肾盏积水程度。

  (4)影像学检查

  ①泌尿X线平片:包括全尿路平片。大部分结石可显示。结石过小、含钙少或尿酸结石X线平片往往不显示。侧位X片还可与腹腔内钙化和胆囊结石相鉴别,上尿路结石影位于脊柱之后,于脊柱影相重叠。

  ②排泄性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具体部位及对肾结构、肾功能的影响程度。还可与肾结核、肾肿瘤钙化相鉴别。尿酸结石多表现为充盈缺损,应与血块、肾盂肿瘤进行鉴别。

  ③膀胱镜逆行插管造影:在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时进行检查。

  泌尿系结石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上述检查确诊外,还应明确结石部位、大小、数目、对患侧肾的影响、病因和对侧肾功能等。

  第4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3:胎盘早剥;

  1.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

  2.病因

  (1)血管病变: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孕妇,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血管破裂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胎盘从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孕妇腹部直接受撞击、摔倒腹部直接触地、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双胎妊娠第一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羊水流出过快,均可导致胎盘自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孕产妇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位发生低血压,子宫静脉瘀血,静脉压升高,蜕膜静脉床破裂,胎盘自宫壁剥离。

  3.类型

  胎盘早剥分为显性剥离(轻型)、隐性剥离(重型)及混合性3种类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

  4.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轻型: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量不多,伴轻度腹痛,贫血体征不显著。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查胎盘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2)重型: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有较大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腰酸、腰痛,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出现休克征象。无或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符。腹部检查子宫板状硬,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明显。随胎盘后血肿不断增大,子宫底升高。压痛明显,间歇期不放松,胎位不清,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心多消失。

  (3)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对可疑及轻型有较大帮助.重型见到暗区内出现光点反射(积血机化)、胎盘绒毛板向羊膜腔凸出。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若并发DIC应做筛选试验及纤溶确诊试验。

  5.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剖宫产率、贫血、产后出血率、DIC发生率均升高,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

  6.鉴别诊断:轻型应与前置胎盘、重型应与先兆子宫破裂相鉴别。

  7.治疗

  (1)纠正休克:及时输新鲜血,既补充血容量,又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及时终止妊娠。

  ①经阴道分娩:经产妇,一般情况好,出血以显性为主,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试经阴道分娩。破膜后腹带包裹腹部,压迫胎盘使不再剥离,并促进宫缩,必要时静滴催产素缩短产程。

  ②剖宫产: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胎盘早剥虽属轻型,但有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产妇病情恶化,处于危险之中又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引产后,产程无进展者,均应及时剖宫产。

  (3)防止产后出血: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时,需及时作子宫切除术。若大早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输新鲜血、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浆,使用肝素于DIC高凝阶段。

  第44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念珠菌阴道炎;

  1.病因

  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常见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2.传染方式

  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或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3.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若为外阴炎,妇科检查外阴可见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若为阴道炎,阴道粘膜可见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4.诊断依据

  典型病例不难诊断。若在分泌物中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此外,可用革兰染色检查。若有症状而多次湿片检查为阴性,或为顽固病例,为确诊是否为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可采用培养法。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并且涂片中有多量白细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5.治疗: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1)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

  (2)局部用药

  可选用下列药物放于阴道内:咪康唑栓剂,每晚1粒(200mg),连用7日;或每晚l粒(400mg),连用3日。克霉唑栓剂,每晚1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日,或每日早,晚各1粒(150mg),连用3日;或1粒(500mg),单次用药。制霉菌素栓剂,每晚l粒(10万U),连用10~14日。

  (3)全身用药:对不能耐受局部用药者、未婚妇女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氟康唑150mg,顿服;也可选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连用3~5日;或采用1日疗法,每日口服400mg,分2次服用。

  第45题

  试题答案:A

  第46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4: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改善全身情况,贫血严重者需输血。保证充分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一般止血药物等。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应以止血和调整周期为主。促使卵巢恢复功能和排卵;更年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青春期功血,用苯甲酸雌二醇2mg肌肉注射,每6~8小时一次,可达到快速止血,血止后再用已烯雌酚逐渐减至维持量,即每日1mg。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2周后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用黄体酮10mg肌注,每日1次,或安宫黄体酮6~10mg口服,每日1次,共7~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退性出血。

  孕激素:无排卵型功血由单一雌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又称“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用药剂量按临床出血量的多少而定:①若为少量不断出血,可用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肌注1次,共3~5日。更年期患者配伍应用丙酸睾丸酮25~50mg,每日肌注1次,可增强止血效果;②出血量多的患者,需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方可止血,如炔诺酮(妇康片)5~7.5mg、甲地孕酮(妇宁片)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每小时口服一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用药期间若有突破性出血,可配伍应用已烯雌酚0.1mg,每日1次;③出血量多者亦可口服短效避孕药,每日4次,每次1丸,血止后递减至维持量,每日1丸,共20日停药。

  (2)调整月经周期:其目的为一方面暂时抑制患者本身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之能恢复正常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另一方面也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一般需用药三个周期。方法如下:

  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从月经期的第五日开始,每晚服已烯雌酚1mg,连服20日,至服药第11日后,每天加服安宫黄体酮6~10mg,两药同时用完停药后3~7日即出血。用三个周期后常能自发排卵。

  雌、孕激素合并用药:使用于育龄期(有避孕要求)和更年期,已烯雌酚0。5mg和安宫黄体酮4mg,于出血第5日起两药并用,每晚1次,连服20日停药,出现出血。

  口服复方避孕药(含雌、孕激素)也有疗效,即从出血第5日起每晚1丸,共20日为一周期。

  (3)促进排卵: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功血者。

  克罗米芬:于出血血第五日起,每晚50mg,连用5日,不宜长期服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监测卵泡发育到接近成熟后,连3日肌注HCG,剂量分别为1000U、2000U、5000U。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HMG1~2支(每支含FSH及LH各75U),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后停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排卵率可达90%。

  3.手术治疗

  以刮宫术最常用,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迅速止血。更年期出血患者激素治疗前应常规刮宫,以排除宫腔内器质性病变,对青春期功血刮宫应持谨慎态度。子宫切除术很少用以治疗功血,适用于患者年龄超过40岁,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时。通过电凝或激光行子宫内膜去除术,仅用于顽固性功血,尤其对施行子宫切除术有禁忌证者。

  第4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9:细菌性肺炎的特点;

  1.葡萄球菌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能产生多种毒素与酶,包括:外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素及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以肺部广泛出血、坏死、多发性小脓肿为其病理特点。炎症易扩散至其他部位,如心包、脑、肝、皮下组织等处,引起迁徙化脓性病变。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驰张高热,婴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可合并循环、神经及胃肠道功能障碍。皮肤常见猩红热样或荨麻疹样皮疹。并发脓胸、脓气胸时呼吸困难加剧,并有相应体征。胸部X线常见肺浸润、多发生肺脓肿、肺大疱和脓胸、脓气胸等。易变性是金葡肺炎的另一X线特征。

  2.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此菌可分为非荚膜型,病变可呈大叶性或小叶性,但多呈大叶分布。多见于小于4岁小儿,常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由于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院内感染等因素,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上升趋势。临床起病较缓,病程为亚急性,病情较重,全身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有发热、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发绀、鼻翼动和三凹征等;肺部体检有湿罗音或实变体征。易并发脓胸、脑膜炎、败血症、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中耳炎等。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呈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或肺段实变改变,常伴胸腔积液征。

  第48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

  1.预防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如肝、瘦肉、鱼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婴儿如以牛乳喂养,必须经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引起的肠道失血;

  (2)婴幼儿食品(牛奶制品、谷类制品等)可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

  (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即给予铁剂预防。

  2.治疗

  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及给予铁剂。

  (1)一般治疗:症患者应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护心脏功能。

  (2)去因疗法:对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此外,如驱除钩虫、手术治疗肠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

  (3)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选用二价铁盐易吸收。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铁(含铁30%)、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等。口服剂量以元素铁计算,一般为每次1~2mg/kg,每日2~3次。最好于两餐间服药,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给予铁剂治疗后如有效,则于3~4天后网织红细胞数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相应增加,临床症状亦随之好转。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如口服3周仍无效,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它影响疗效的原因。

  (4)输血治疗:一般病例不必输血。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浓缩红细胞。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小,速度应愈慢。

  第4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细心护理。保证足够热量,加可支持疗法,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生素治疗

  (1)用药原则: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杀菌剂;药物应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易达到有效浓度;急性期静脉给药;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

  (2)病原菌不明时的初始治疗:目前主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胞三嗪100mg/(kg•d)或头孢噻肟200mg/(kg•d)治疗。疗效不理想时可联合使用古霉素40mg/(kg•d)。对β内酰胺类芗过敏的患儿可改用氯霉素100mg/(kg•d)。

  (3)病原菌明确后应参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①肺炎链球菌:应继续按上述病原均未明确方案选药,进当芗敏感试验提示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时,可改用青霉素20万~40万U/(kg•d)。②脑膜炎双球菌;与肺炎链球菌不同,目前该菌大多数对青霉素依然敏感,故首先选用,剂量同前。少数对青霉素耐药者改用上述第三代头孢霉素。③流感嗜血杆菌:对敏感菌可换用氨苄青霉素200mg/(kg•d)。耐药者改用上述第三头孢霉素或氯霉素。④其他: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应参照药敏试验选用乙氧奈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等。革兰阴性杆菌者多考虑用上述第三代头孢霉素外,可加用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4)抗生素疗程: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其抗生素疗程应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10~14天,脑膜炎双球菌7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21天以上。若有并发症,疗程还应适当延长。

  (5)停药指征:临床症状消失;热退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20×106/L,均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及糖恢复正常。平均疗程为2~3周左右。

  3.肾上腺皮质激素

  除流脑外,目前主张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0.6mg(kg•d),分4次静脉注射,以减轻因抗生素快速杀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对细胞因子调节的炎症反应,有助于退热及脑脊液恢复正常。一般连用2~3日,过长时间无益。

  4.对症处理

  (1)控制惊厥,可选用地西泮、副醛、苯巴比妥等药物;

  (2)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脱水,预防脑疝发生;

  (3)控制高热。

  5.并发症的治疗

  (1)硬膜下积液:少量液体不必穿刺放液;积液多时可反复穿刺放液,一般每次放液量为20~30ml。若为硬膜下积液,除穿刺放液外,需根据病原菌注入相应抗生素,必要时行外科处理;

  (2)脑室管膜炎:除全身抗生素治疗外,可作侧脑室控制性引流,减轻脑压后,注入抗生素;

  (3)脑性低钠血症:确诊后用3%盐水6ml/kg缓慢滴注,可提高血钠5mmol/L。应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4)脑积水:主要依赖手术治疗。

  第50题

  试题答案:C

  第51题

  试题答案:D

  第52题

  试题答案:E

  第53题

  试题答案:B

  第54题

  试题答案:D

  第55题

  试题答案:C

  第56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慢性肾盂肾炎;

  1.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有,肾局部粗糙的肾皮质瘢痕,伴有相应肾盂、肾盏变形、缩窄或(和)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并有间歇的尿感发作病史。对某些低热型、血尿型、高血压型等不典型患者和无自觉症状的隐匿型病例,可多次尿细菌学监测,必要时作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治疗

  首要是寻找并去除导致发病的诱因并尽力祛除,如解除尿路梗阻、纠正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选用抗生素的原则与急性肾盂肾炎相同,但治疗要困难得多,处理不当不仅疗效差,且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治疗时应注意:

  (1)联合用药:无论症状轻重都应选用2~3种抗生素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2)长疗程:急性发作期抗菌治疗2~4周,无效或治疗中复发,可选用2~4组敏感抗生素,每组使用2周左右,间歇3~5天,循环使用,共2~4个月。若上述治疗仍无效或再发者,可采用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即选用敏感抗生素3~4种,于每晚睡前排尿后口服一种单剂量(相当于日总量的1/2~1/3)药物,循环使用达6~12月。

  (3)抗菌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需再次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

  (4)多饮水促排尿,增加营养也很有必要。

  第57题

  试题答案:E

  第58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1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1.治疗目标

  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的,不以消除血尿或轻微蛋白尿为目标。

  2.治疗方法

  (1)限制食物中蛋白质及磷摄入量:一般蛋白质应控制在0.6g/kg•d以下,磷限制在600mg/d以内,可根据肾功能调整。

  (2)积极控制高血压:限制钠盐摄入(<3g/d),应用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等。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即当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在降压药物选择时应注意首选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除具降压作用外,还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

  (3)血小板解聚药:应用大剂量的双嘧达莫(300~400mg/d)和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有抗血小板聚积的作用,可能对降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尿蛋白有一定作用。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一般不主张积极应用,但若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受损,肾体积正常,病理类型较轻(如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尿蛋白较多,如无禁忌可试用,无效则应逐步撤去。

  (5)避免有损肾功能的因素:如感染、过劳、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第59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功能和定位诊断;

  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包括3个方面:功能定性诊断;病理定位诊断;病因诊断。

  1.功能定性诊断

  (1)临床:病史、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①代谢紊乱:血糖、血电解质、血脂等。②激素分泌状态:T3、T4、皮质醇等。③内分泌动态功能试验:TRH兴奋试验,DXM抑制试验。

  2.定位诊断

  (1)内分泌腺同位素扫描:常用于甲状腺、肾上腺病变。

  (2)影像学检查:X片、CT和MRI。后二者特别对垂体、肾上腺、甲状旁腺等病变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3)B型超声成像:对肾上腺、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病变的诊断也有帮助。

  3.病因诊断

  (1)免疫学鉴定:如TRAb(TSH受体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又称TM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有助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2)组织学鉴定:组织病理鉴定、免疫荧光细胞鉴定、细针活检。此外,肾上腺病变等亦常需病理切片检查。

  (3)遗传物质鉴定:细胞染色体、HLA鉴定以及基因检查,对先天性或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常有决定性意义。

  ☆☆☆☆☆考点3: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1.内分泌功能亢进的治疗

  (1)手术切除:切除功能亢进的肿瘤或增生组织。

  (2)放射治疗:抑制或破坏功能亢进的病理组织的分泌功能。

  (3)药物治疗:抑制激素合成和释放,如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溴隐亭治疗催乳素瘤、赛庚啶治疗Cushing病、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肢端肥大症等。

  (4)化学治疗:如双氯苯二氯乙烷治疗肾上腺皮质癌,链脲佐菌素治疗胰岛B细胞癌等。

  (5)以靶腺激素抑制促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内分泌功能减退的治疗

  (1)替代治疗:功能减退者一般均采用替代治疗,以补充生理需要,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用甲状腺激素,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使用糖及盐皮质激素等。

  (2)内分泌腺组织移植,提供身体的需要,如胰岛细胞或胰腺移植、甲状旁腺组织移植等。

  (3)对症治疗:可对症、滋补、支持疗法以辅助替代疗法。

  (4)病因治疗: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如其病因为结核,且为活动者,应予以抗结核治疗。

  第60题

  试题答案:C

  第61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3: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1.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

  腹股沟直疝是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都由于腹壁松驰,腹压增高所致。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不会嵌顿,也不进入阴囊。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2.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诊断

  详见下表:

  ☆☆☆☆☆考点4: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1.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方法。

  (1)适应证

  除下列情况均可手术:①有可能使病人腹压增高的情况,如咳嗽、腹水、妊娠时;②婴儿、年老体弱多病不耐受手术者,一般不宜手术治疗,除非是绞窄性疝。

  (2)手术目的:切除疝囊和加强腹壁薄弱部分。

  (3)手术方法

  ①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各类疝手术的基本步骤。必须在疝囊颈处行高位结扎、切断疝囊。婴幼儿可不必再加修补。

  ②疝修补术:儿童、成人是在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利用邻近健康组织修补腹壁缺损或薄弱处。斜疝应包括深、浅环的修补和腹股沟管管壁的加强。具体方法和其适用类型如下:

  Fe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和直疝。

  Bassini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游离并提起精索,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适用于腹横筋膜已哆开、松驰,腹股沟管后壁较为薄弱者,尤其适用于青壮年斜疝和老年人直疝。

  Halsted法: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再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两叶在精索的深面对合或重叠缝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此术式比Bassini法进一步增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适应证同Bassini法,但一般不适用于青少年,因精索移位于皮下可能影响它和睾丸的发育。

  McVay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巨大斜疝,直疝病人更多用此术。

  (4)疝成形术:是用邻近组织(腹直肌前鞘、阔筋膜)或人工材料(合成纤维网)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薄弱部位,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也可通过腹腔镜从内部完成合成纤维网修补。

  2.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无论嵌顿性疝还是绞窄性疝均需紧急手术处理,以防病情恶化;

  (2)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3)术中应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严防有坏死、甚至生命力可疑的肠管被回纳入腹腔;

  (4)因麻醉作用而自行回纳腹腔未见肠管者,必要时行剖腹控查术;

  (5)疝囊内已有感染,或作肠切除肠吻合时手术区被污染者,一般仅作高位疝囊结扎,不作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第62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合并症;

  1.脾大、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首先出现脾充血肿大。长期的脾窦充血,发生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再生,引起脾破坏血细胞的功能增加。

  2.交通支扩张

  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上述的四个交通支因而显著扩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离门静脉主干最近,离腔静脉主干也较近,压力差最大,因而经受门静脉高压的影响也最早、最显著。这些位于食管下段和胃底的静脉发生曲张后,可使覆盖的粘膜变薄,易为粗糙食物或胃酸反流腐蚀所损伤;特别在恶心、呕吐、咳嗽、负重等使腹腔内压突然升高,门静脉压力也随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就可以导致曲张静脉的破裂,引起急性大量出血。其他交通支也可以发生扩张,如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可以引起继发性痔;脐旁静脉与腹上、下深静脉交通支扩张可以引起前腹壁静脉曲张;腹膜后的小静脉也明显扩张、充血。

  3.腹水

  造成腹水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后肝功能减退,以致血浆清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碍,含量减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另外,肝功能不全时,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神经垂体的抗利尿激素在体内增多,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再吸收,而引起钠和水的潴留。此外,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肝内淋巴液的容量增加,回流不畅,以致大量淋巴液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第6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股骨颈骨折;

  1.解剖概要

  (1)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或儿童。老年病人的骨质疏松,很小的扭转暴力就可引起骨折;而中青年病人,则需较大的暴力才会引起骨折,所以骨折不愈合和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机会较多。

  (2)股骨颈的轴心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形成颈干角,正常范围是110°~140°,平均为127°,大于引角称为髋外翻,小于引角为髋内翻。在矢状面上,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的额状面又形成一个角度,称为前倾角。成人约为12°~15°。

  (3)关节囊与髂股韧带包裹髋关节的前、上方。一般头下、经颈和基底的股骨颈骨折属囊内骨折,而转子骨折则属囊外骨折。

  (4)成人股骨头的血供有3个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关少量血液,局限于股骨头的凹窝部。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对股骨颈血液供应很少。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颈的主要血液供应来源。

  2.分类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①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营养支损伤。股骨头严重缺血,坏死率高。②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可使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损伤,易发生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③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大、小转子连线处。因骨折部位对股骨头血供干扰较小,容易愈合,股骨头坏死率低。

  (2)按X线表现分类:①内收骨折:内收骨折是指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的骨折,发球不稳定骨折,容易移位。②外展骨折: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的骨折,属于稳定骨折,但如果处理不当或继续扭转,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3)按移位程度,根据Garden分类: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事性存在,仅有裂纹。②完全骨折:骨折线贯通股骨颈,完整性受到破坏,又可分为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和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3.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疼痛,多数不能站立行走。

  (1)伤侧足呈45°~60°的外旋畸形,患肢缩短。

  (2)患髋有压痛,下肢轴向叩痛。

  (3)Bryant三角底边短缩,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大转子明显突出。

  (4)“嵌插”型骨折手工劳动 病人有时仍能行走,疼痛很轻,但必有一定的外旋畸形。

  4.治疗

  (1)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考虑扶腋杖下地行走。

  (2)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先作皮牵引或胫骨结节处骨牵引,定患肢于外展内旋位。7~10日内进行内固定术。

  (3)65岁以上病人的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较多,骨折不愈合,如全身情况许可,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

  (4)对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不宜作手术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可作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

  (5)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往往需要很大的暴力才会造成骨折,以低位经颈骨折为主。由于儿童股骨头血液供应与成人不同,因而很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应采用内固定治疗。

  (6)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内固定术。

  第6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1:脊柱骨折;

  1.概述

  (1)脊柱骨折和脱位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

  (2)解剖概要,脊柱的三柱理论,损伤最常发生在脊柱稳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交界处,如胸腰段(胸11,12~腰1,2)最多见。

  (3)绝大多数由间接暴力引起。少数是直接暴力所致。

  2.临床表现

  (1)有严重外伤史,如从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肩或背部,跳水受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病人有局部疼痛,腰背部股长痉挛,常有后突畸形,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感觉腰部软弱无力。由于腹膜后血肿对腹腔神经节受的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症状。颈椎损伤时,有头、颈痛,不能活动,伤员常用两手扶住头部。检查时肿胀和后突并不明显,但有明显压痛检查脊柱时要注意位于中线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同时注意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

  2.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是首选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确定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以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CT检查可显示骨折情况,有否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情况。

  3.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类

  (1)脊髓震荡: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可有暂时性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伤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到、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几分钟或数小时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外观虽然完整,但脊髓内部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

  (3)脊髓断裂:脊髓连续性中断,可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4)脊髓受压:骨折脱位、小骨折片、损伤的椎间盘、向内挤入的黄韧带及硬膜外血肿等压迫脊髓。

  (5)马尾损伤: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损伤。表现为弛缓性瘫痪。

  4.急救搬运

  (1)用担架或木板搬运。

  (2)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身旁。担架或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两至三人将伤员躯干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担架或木板上(滚动法)。不要使躯干扭转。或三人用手同时平托将伤员移至担架或木板上(这叫平托法)。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因这些方法将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损伤。

  (3)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有专人托扶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同移动。

  5.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1)有严重复合伤者,应积极治疗,抢救生命。

  (2)胸、腰椎骨折或脱位:①单纯压缩骨折;椎体压缩不到l/5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硬板床行保守治疗;保持脊柱过伸位,3日后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2月后骨折基本愈合。②椎体压缩超过1/5的青少年及中年伤者,利用两桌法过伸复位,摄X片示棘突重新互相靠拢和后突消失,提示压缩椎体已复位,在此位置上包石膏背心,过伸位固定。③爆破型骨折没有神经症状,CT检查椎管内无游离骨片,可保守治疗。有神经症状或椎管内游离骨片时,不宜复位,应经侧前方去除椎管内游离骨片,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治疗。④其他不稳定性骨折需做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治疗。

  (3)颈椎骨折或脱位:①对稳定性骨折,压缩或移位较轻者,用枕额吊带在卧位牵引复位(3~5kg),复位后随即用头颈胸石膏固定约3个月;②有明显压缩、移位或有半脱位者,持续颅骨牵引复位;③对不稳定性骨折,原则上应早期手术治疗,通常经前路切除碎骨片,行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④对过伸性损伤,大多行非手术治疗。

  (4)积极防治并发症。

  第65题

  试题答案:C

  第66题

  试题答案:B

  相关推荐: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解析30套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第一时间获取查分信息!

  名师指导:2015年执业医师备考的“四个阶段”

0
收藏该文章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临床执业医师
共计7690课时
讲义已上传
118920人在学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5421课时
讲义已上传
138471人在学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2982课时
讲义已上传
24795人在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共计8422课时
讲义已上传
157826人在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共计1445课时
讲义已上传
35781人在学
推荐使用万题库APP学习
扫一扫,下载万题库
手机学习,复习效率提升50%!
距离2024年考试还有
2024年技能考试:6月15日开始
执业医师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执业医师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执业医师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关注执业医师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看直播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
选课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