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 |
第 11 页:答案 |
参考答案:
A型题
1.答案:D
评析: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故用高温能杀灭所有微生物。煮沸法也是利用这样的原理,将细菌杀灭。在100℃水中持续20分钟,能杀灭一般细菌,而带芽胞细菌能耐高温,必须持续60分钟以上方能被杀灭。
2.答案:B
评析:在皮肤皱纹里和皮肤深层如毛囊、皮脂腺等都藏有细菌,手臂消毒法仅能消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并不能完全消灭藏在皮肤深处细菌的毒性。故在手术过程中,手臂消毒后,还要戴上消毒橡胶手套和穿手术衣,以防止细菌污染手术伤口。因此答案为B。
3.答案:C
评析:面部皮肤禁忌使用3%的碘酊,A、B均不正确;疖为感染性疾病,皮肤消毒时应由周围向中心涂擦。因此答案为C。
4.答案:C
评析: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因此答案为C。
5.答案:D
评析:麻醉前体格检查准备工作是为了保证麻醉和手术的安全,原则上要求愈周全愈好,但亦要结合具体情况当掌握。必须的准备工作,如呼吸道炎症,心力衰竭的控制等,必须坚持。急症手术固然不宜因强调准备工作而耽误手术治疗的时机,然而麻醉前亦应做比较充分的准备,绝不应放松。故答案为D。
6.答案:C
评析:麻醉前使用吗啡的作用主要为镇痛作用,并能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从而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于剧痛病人麻醉前应用可使其安静合作;椎管内麻醉中辅助应用能减轻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保持支气管通畅是抗胆碱药的主要作用。因此答案是C。
7.答案:C
评析:吗啡能引起平滑肌痉挛,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故哮喘病人应禁用。因此答案为C。
8.答案:A
评析:抗胆碱类药在椎管内麻醉时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用于全身麻醉;降低基础代谢、加强麻醉作用、镇静均不是抗胆碱药的主要作用。因此答案为A。
9.答案:E
评析:该患者术前应用安定及苯巴比妥钠药物有镇静、抗焦虑及消除恐惧感,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也有一定的防治疗效。阿托品有抑制迷走神经反射的作用。吗啡虽可减轻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但对胎儿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属禁忌用药。因此答案E。
10.答案:C
评析: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一般可分为三类: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局部麻醉药高敏反应。过敏反应属抗原抗体反应,并非中毒,故不能列入局麻药中毒反应的原因。临床上,局麻药中毒反应极为罕见,因其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并非生物制品,不含有蛋白质,故一般不能构成抗原抗体反应。因此答案为C。
11.答案:E
评析: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临床上常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类。但无论哪一型均首先表现出异常的精神症状,如多语、烦躁、嗜睡、神志消失等表现,继而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表现。因此答案为E。
12.答案:B
评析:成人一次限量为1g,维持时间3/4~1小时。若过时还需要再使用,二次用量为第一次的半量为妥。
13.答案:A
评析: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三种局麻药中地卡因的毒性最大,普鲁卡因毒性最小,因此选普鲁卡因。又因0.5%的普鲁卡因100ml浓度最小。因此答案为A。
14.答案:E
评析:腰麻时,药物在阻滞脊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的同时,亦阻滞其交感神经纤维,由此可产生周围血管极度扩张,且极易诱发血压下降。休克时,体内交感神经已处于兴奋状态,藉以代偿血容量不足和维持血压,在此情况下如果选用药麻,可消除这种脆弱的代偿机能,其结果是用药后迅速出现血压测不到,心跳骤停,抢救困难。因此答案为E。
15.答案:D
评析:成人麻醉前准备要注意呼吸道不受呕吐和误吸的威胁。因此,麻醉前12小时内禁食,4小时禁饮,否则麻醉中有发生呕吐和误吸的危险。因此答案为D。
16.答案:B
评析:术中并发症主要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均与麻醉平面有关。麻醉平面愈大,血压愈容易下降,呼吸抑制愈严重,从而兴奋呕吐中枢引起呕吐,所以腰麻的主要危险是麻醉平面过高。因此答案为B。
17.答案:B
评析:全脊椎麻醉系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人可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呼吸停止,血压也可下降,甚至意识消失。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病人很快心跳骤停。因此答案为B。
18.答案:D
评析:全脊椎麻醉一旦发生意外,病人可在数分钟内呼吸停止,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结果导致病人很快心跳停止而引起死亡。因此答案为D。
19.答案:B
评析:呕吐是最易发生、也是危害最大的消化系统的意外事故。呕吐的危险性在于引起误吸,造成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或麻醉后肺部合并症。为防止这一意外事故的发生,对全麻术后未清醒的病人,宜采取仰平卧侧头位,这种体位既有利于呕吐物流出,也不影响病人的血压和呼吸。因此答案为B。
20.答案:A
评析:麻醉中若病人有部分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少量时可将麻醉减浅,让病人咯出,量多时应立刻进行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检查,反复吸引以清除呼吸道内呕吐物,直至呼吸音正常为止。因此答案为A。
21.答案:A
评析:心跳骤停后,全身各器官缺血、缺氧,以大脑对缺氧最敏感,停止3~4分钟以内的供血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缺氧性损伤,但时间过长,可因严重缺氧、缺血而导致脑组织肿胀、水肿和坏死。此时则抢救困难,治疗无把握。为争取好的治疗效果,必须在4~6分钟内重建有效的呼吸和循环。因此答案为A。
22.答案:E
评析:心跳骤停的发生原因中除严重创伤外,多数情况是可以预防的,如严密而全面的术前准备;麻醉药适量;麻醉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气体交换量正常,避免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及时补充液体及血液,避免水、电解质失衡;防止术中药物中毒等。因此答案为E。
23.答案:C
评析: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病人置于仰卧位,操作者一手将病人下颌向上后方钩起,使其头部向后仰,使呼吸道通畅;另一手将病人鼻孔捏闭,然后吹气,每分钟约12次。因此答案为C。
24.答案:C
评析:胸外心脏按摩法的按压部位与按压效果有密切关系。按压部位高于胸骨1/3以上者,使胸骨下陷3~4cm的要求不易做到,按压效果不佳。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以下者,易引起肋骨骨折或肝肺损伤意外。此外,应强调按压部位在胸骨的正中线上,否则极易发生肋骨骨折意外。因此答案为C。
25.答案:C
评析:按摩心脏时应能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搏动,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口唇变红,瞳孔逐渐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时,才可认为是按摩有效。因此答案为C。
26.答案:D
评析:穿刺点宜在第四肋间紧靠胸骨左缘作垂直刺入,其目的在于避免刺伤胸廓内动脉、胸膜和肺组织。有的教科书介绍穿刺点应距胸骨左缘1.5~2cm处,但误伤动脉、胸膜和肺的机会较多。因此答案为D。
27.答案:C
评析:脑水肿是心脏骤停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是全身需氧量最多且最不能耐受缺氧的器官。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全身20%以上。脑循环终止3~4分钟,脑组织便可有缺氧性损伤。复苏后期脑水肿的发展可加重损伤,以致使其成为不可逆缺氧性损伤。因此答案为C。
28.答案:B
评析:脑复苏时的脱水治疗一般以渗透性利尿为主,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渗透性利尿药,成人每次可滴注20%的溶液200ml,每日4~6次,直到脑水肿消除为止。尿素的渗透性利尿作用虽比甘露醇强,但因易发生“反跳”,现已很少使用。因此答案为B。
29.答案:D
评析:在手术麻醉中,乙醚全麻最易引起术后恶心、呕吐,一方面是由于兴奋呕吐中枢,另一方面也由于直接刺激了胃粘膜。因此答案为D。
30.答案:D
评析:长期大量使用速尿,在利尿的同时排出大量钠盐,使电解质丧失多于失水导致低渗性脱水。而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均为高渗性利尿剂,排出水分比排钠盐要多,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因此答案为D。
31.答案:D
评析:肢体受挤压后细胞破裂,由细胞内释放大量K+进入血液引起高钾;急性肾衰少尿期,肾功能低下,排钾能力减弱,排出困难,造成体内K+堆积,引起高钾;钾盐输入过多过快以及输入大量库存血(库血中细胞破损释放K+)均可引起高血钾;而胃肠减压只会引起低血钾。因此答案为D。
32.答案:E
评析:高血钾症既非因血容量不足引起,也不产生血容量不足现象,补充血容量并非高血钾症治疗原则,偶有同时需补充一部分血容量,也并非用来治疗高血钾症。因此答案为E。
33.答案:B
评析:抢救高血钾病人时,腹膜透析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葡萄糖酸钙静点用于心律失常的患者;5%碳酸氢钠静点用于排钾或促进钾进入细胞内纠正酸中毒;10%葡萄糖液加胰岛素静点可预防血钾反升。林格氏液溶静点对高血钾的纠正没有帮助。因此答案为B。
34.答案:B
评析:临床诊断较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当时来不及测二氧化碳结合力时,可按每公斤体重给5%碳酸氢钠5ml以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5mmol/L,待观察病情变化再决定继续治疗。因此答案为B。
35.答案:D
评析:严重休克病人应积极治疗休克,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不宜轻率手术解除肠梗阻;严重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禁忌补钾及输全血(全血中血钾浓度亦偏高);酸中毒纠正会加速细胞外液钾进一步降低。故该病人首先应纠正脱水。因此答案为D。
36.答案:D
评析:呼吸性酸中毒的病人最先应解决病因,使蓄积的二氧化碳自肺排出,故首先解除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改善换气功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或作气管切开。因此答案为D。
37.答案:D
评析: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它的主要作用是潴留钠和水,同时排钾,即通过钠与钾的交换,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的同时,也促进钾的排出。因此答案为D。
38.答案:B
评析:胃手术后不能进食,胃管减压又抽出大量钾离子和氯离子,因此可发生低钾性碱中毒和低氯性碱中毒。所列其余几种情况,都有高血钾症的倾向。因此答案为B。
39.答案:A
评析:手术后,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亢进,可出现少尿,在最初1~2天,尿量约为500~700ml,这是生理现象,不应过多补充液体。但如每日尿量仅200ml,则为病理现象,应想到液体量补充不足、休克、尿路阻塞或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因此答案为A。
40.答案:B
评析:手术前常规禁食的目的是做到胃内空虚无物。如果胃内仍存留食物,麻醉手术中极易诱发恶心呕吐,如误入呼吸道,轻者引起呛咳、紫绀、妨碍手术操作,重者可立即窒息死亡。或者引起吸入性肺炎、肺脓疡等并发症,有的仍不免死亡。因此答案为B。
41.答案:B
评析:胃肠道手术病人,手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其他手术饮食不必限制,但从手术前12小时开始都应禁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肺炎,必要时可用胃肠减压。因此答案为B。
42.答案:D
评析:胃肠道手术病人,手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其他手术饮食不必限制,但从手术前12小时开始都应禁食,4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用胃肠减压。对一般性手术,手术前1日应作肥皂水灌肠,如果施行的是结肠或直肠手术,应行清洁灌肠,并于手术前3日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如新霉素、链霉素等,以减少术后感染。因此答案为D。
43.答案:D
评析:手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目的: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腹胀和尿潴留,促进切口愈合,增强病人恢复信心。如有严重感染,不应强调早期离床活动。因此答案为D。
44.答案:A
评析:腹部手术后3~4日,切口疼痛未见减轻,并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者,应首先想到切口感染的可能,需及时进行检查。切口裂开常发生在手术后一周左右,且患者术前有营养不良、手术时缝合腹壁技术有缺陷或术后腹压过高才可能造成。肺不张常发生在胸、腹部大手术后,多见于老年人、长期吸烟或患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者。急性胃扩张多发生在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必须是长期卧床、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引起。因此答案为A。
45.答案:B
评析:切口裂开多见于腹部手术,常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表现为病人在一次突然用力时,听到线结崩裂之声,肠袢或网膜随即脱出。有时并无特殊感觉,却发现切口处有大量淡红色液体流出,检查时发现切口已裂开。因此答案为B。
46.答案:D
评析:手术后应用镇痛剂以解除切口疼痛,确实有助于病人敢于咳嗽以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有利于预防肺不张,但另一方面亦应考虑到镇静剂达到镇痛的同时,必然伴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反而促成肺不张,手术后镇静剂可恰当地使用,而不应随时使用。因此答案为D。
47.答案:A
评析:手术后尿潴留在施行肛门手术后,因手术局部肿胀疼痛而引起较多见。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以及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等,都是常见原因。因此答案为A。
48.答案:C
评析:对于手术后尿潴留病人的处理应先安定病人情绪,焦急、紧张更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在取得病人合作,增加病人自行排尿信心的前提下,如无禁忌,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立起诱导病人自行排尿。下腹部热敷、用止痛药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或用氨甲酰胆碱0.25mg肌肉注射也能促使病人自行排尿。如采取上述各种措施均无效果,再考虑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因此答案为C。
49.答案:C
评析:各类休克的共同特点是循环血容量小于血管床容积,以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毛细血管灌注不足,因而使组织受损。其它诸特性,并非各类休克所共有,亦非休克各期所共有。因此答案为C。
50.答案:C
评析:微循环灌流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血容量、心搏功能、周围血管床容积三个因素,当其中任何一个正常因素发生改变超过机体代偿限度时,均可影响组织细胞的营养、代谢和功能,而导致休克。因此答案为C。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