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1型题 |
第 4 页:A2型题 |
第 6 页:A3型题 |
第 8 页:B1型题 |
第 11 页:答案解析 |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
试题答案:B
第2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7: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
1.病理变化
(1)肠道病理变化: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根据发病过程和病变特点分四期,每期持续时间为一周。
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似脑沟回,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典型。镜下巨噬细胞增生明显,常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成的结节称伤寒肉芽肿。
坏死期:髓样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和局部粘膜组织发生坏死。
溃疡期: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常深达粘膜下层的溃疡。坏死严重者溃疡可深达浆膜甚至引起穿孔,累及血管可出血。由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所形成的溃疡为圆形。
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填补溃疡性缺损,并由边缘上皮再生覆盖。
(2)肠道外病理变化:由于毒血症和败血症,病人出现持续高热,中毒性心肌炎可引起相对缓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引起脾肿大,其他如皮肤玫瑰疹(血管炎)、腹育(腹直肌凝固性坏死)、肠道病变引起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右下腹国压育等临床表现。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第二同起为阳性且逐渐增高,在第3~5周阳性率可达85%。若伤寒杆菌在患者胆囊内长期繁殖可成为慢性带菌者。
2.合并症
肠出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肠穿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第3题
试题答案:A
第4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4:呼吸节律变化及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的节律基本上是均匀而整齐的。在病理状态下,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
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秒~2分钟,暂停期可持续5~30秒,需要较长时间才可观察到这种周期性呼吸。
2.间停呼吸(Biots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以上两种周期性呼吸节律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在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进入到下一个呼吸周期。
临床意义: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不良,常发生在临终前。潮式呼吸也可出现在有些老年人深睡时,提示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
3.抑制性呼吸
指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地突然受到抑制的一种呼吸,患者表情痛苦,呼吸较正常浅而快。常见于急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及胸部外伤等。
4.叹息样呼吸
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常伴有叹息声。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第5题
试题答案:C
第6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5:肺脓肿的治疗;
急性病例的治疗原则是抗菌、痰液引流。
1.抗菌
(1)全身用药:首选青霉素240~1000万U/d静滴,疗程8~12周。停药指征:体温正常、脓痰消失、X线空洞和炎症消失或仅留少许纤维条索影。如为脆弱类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于治疗初期加用甲硝唑0.4g,日服3次,或替硝唑1.0 g,日服1次(首日加倍)。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红霉素。当疗效不佳时,可根据细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调整抗菌药。
(2)局部用药:经环甲膜穿刺、经鼻导管气管滴入抗生素,或经纤支镜滴入药物。
2.引流
排出脓痰,促进愈合。方法:体位引流(高热、大咯血、极度衰弱者忌)、充分补液、溶痰祛痰药、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纤支镜检查,了解阻塞原因,吸除坏死组织、异物,并吸引脓液引流。
3.手术
适用于内科积极治疗无效的慢性肺脓肿,反复咯血,合并支气管扩张者,引流不畅疑有癌肿阻塞者,并发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者。
第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7: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心绞痛的分型与诊断
心绞痛以往有多种分型和命名,现已经弃用。根据发作特点及机制,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冠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脉旁路术后心绞痛等。变异型心绞痛名称保留)。所谓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脏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的综合征。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根据典型的发作症状和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并且除外其他原因的心绞痛后即可以建立诊断,并且应系区分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困难时可以行冠状动脉造影。
2.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加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与演变,心肌坏死标识物增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严重的主动脉办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病,均可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他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3)心脏神经官能症:胸痛为短暂(几分钟)的刺痛或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有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4)肋间神经痛。
(5)不典型疼痛:还需与食管病变、膈疝、消化性溃疡病、胰胆疾病、颈椎病等相鉴别。
第8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相关因素;
1.血流动力学因素
亚急性IE主要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赘生物常见部位为异常血流下游的心内膜,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压力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高速射流冲击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容易引起感染,如二尖瓣反流束面对的左房壁、未闭动脉导管分流束面对的肺动脉壁等处的内皮受损。在压力阶差小、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时较少发生。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
心内膜的内皮受损,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于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形成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3.暂时性菌血症
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皮肤、粘膜创伤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循环中细菌如定居于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感染与否取决于:(1)发生菌血症的频繁程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
(2)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多,粘附性强,故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原因;大肠杆菌粘附性差,虽为常见菌血症,但极少导致心内膜炎。
第9题
试题答案:E
第10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7: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步骤;
1.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贫血时,短期内大量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可出现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性贫血以血管外溶血多见,可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2.诊断步骤
临床上有急性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代偿性增生及红细胞缺陷或寿命缩短的证据,即可确诊。诊断步骤如下:
(1)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肯定的物理、机械、化学、感染和输血因素。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较易明确,如若有家族贫血史,则提示遗传性贫血。
(2)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是否有皮肤粘膜苍白、黄染,肝、脾肿大,是否有其他系统的特殊体征。
(3)详细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溶血的相关实验室检查、(Coombs试验、酸溶血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等)、骨髓象检查。
第11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1)垂体及附近肿瘤压迫浸润:为本症最常见的病因,可压迫或破坏正常垂体而致本症。
(2)下丘脑病变。
(3)产后垂体缺血性坏死:多由于分娩后期大出血或产后败血症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引起垂体坏死所致,临床称为希恩(Sheehan)综合征。
(4)感染和炎症。
(5)蝶鞍区手术、放疗和创伤。
(6)其他,如垂体卒中、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空泡蝶鞍等。
2.临床表现
(1)一般最早出现FSH、LH、PRL不足症群:表现为性征发育不全或退化,性器官萎缩,性功能减退。临床上出现产后无乳,闭经不育,男性阳痿等。
(2)TSH不足症群:导致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3)ACTH不足症群:可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内或其附近肿瘤压迫综合征。
第12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6:腰椎穿刺术;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CNS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椎管内注射药物、椎管造影。
2.禁忌证
颅内高压并有明显的视盘水肿、怀疑后颅凹肿瘤、腰穿部位局部有感染、出血倾向者、血小板<50000/mm3者。
3.操作方法
病人侧卧位,屈颈抱膝,背弯成弓形,穿刺点一般取腰3~4间隙(二髂嵴最高点联线与背正中线的交点),也可用腰2~3或腰4~5间隙。常规消毒、铺孔巾、戴手套等无菌操作,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等作皮内、皮下浸润麻醉后,用穿刺针以垂直脊背方向缓慢刺人,当穿过韧带与硬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小,抽出针芯,如见脑脊液流出,则令病人全身放松,伸直下肢,即可测压、取脑脊液送检,然后将未污染的针芯插入,拔出穿刺针,敷以消毒纱布、胶布固定,嘱去枕平卧4~6小时,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2~4cm。
4.脑脊液检查
检查细胞(红、白、异常细胞)、生化和一些免疫指标,以助诊断。侧卧位腰穿脑脊液正常压力80~180mmH2O,超过或低于正常值,提示颅压增高或低颅压;白细胞数(0~5)×106/L,10个以上即为异常;蛋白质0.15~0.45g/L,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位、吉兰-巴雷综合征均可增高;葡萄糖2.5~4.4mmol/L,氯化物120~130mmol/L,细菌或真菌脑膜炎时常有葡萄糖和氯化物减少。
第13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动眼神经;
1.解剖生理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其纤维向腹侧走行,由中脑脚间窝穿出,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与后交通动脉平行(故颅底动脉瘤常有动眼神经损伤),从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司眼球活动。动眼神经核上端的埃-魏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终止于眶内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分别司瞳孔缩小和晶体变厚而视近物。
2.临床表现
(1)眼肌麻痹:可分为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四种。
①周围性眼肌麻痹:上睑下垂,有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②核性眼肌麻痹:选择性损害个别眼肌功能,如内直肌、上直肌,而其他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不受影响,多伴有邻近神经组织损害,常见于脑干的血管病、炎症、肿瘤。
③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多见的是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但两眼内聚运动正常。此因病变波及内侧纵束(如多发性硬化),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障碍引起。
④核上性眼肌麻痹:破坏性病灶时,产生两眼同向活动障碍,即凝视病灶同侧,其特点为无复视;双眼同时受累;麻痹眼肌的反射性运动保存。
(2)复视:当某个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方向的运动丧失或受限,注视时出现复视,处于外围的映像是假象。
(3)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改变
①瞳孔散大(大于5mm):见于动眼神经麻痹、沟回疝。双侧视神经完全损害而失明时,因光线刺激缺如,瞳孔亦散大。
②瞳孔缩小:一侧瞳孔缩小多见于霍纳综合征,还常伴有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两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可见于脑桥出血。
③瞳孔对光反射:其传导径路为: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两侧埃-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这一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第14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周期性麻痹;
1.概述和临床表现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松弛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按照发作时血清钾浓度可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发病机制不明,内分泌机能失调可为其病因,但临床上常有查不出具体病因,可有家族史。
低钾型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躯干和四肢瘫痪,头面及内脏肌也可受累,可伴有肌痛。病前常因过劳、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受寒或情绪紧张诱发。体格检查可见腱反射减弱,浅反射存在,浅深感觉正常,血钾低。高钾型病前常有受寒或服钾盐史,出现瘫痪时可伴有肌强直,血钾高。正常钾型发作时血钾正常,出现以肌无力为主的症状。
2.诊断要点
除外其他疾病,根据周期性发作病史和骨骼肌短暂性瘫痪即可确诊,辅助检查血钾浓度确定为哪一型。
3.治疗原则
(1)低钾型患者要及时补钾,避免过劳过饱过冷。
(2)高钾型患者要及时补钙对抗钾毒性,用高糖静滴降低血钾,平时控制钾的摄入。
(3)正常钾型患者及时补钠,平时应该采用高盐高糖饮食。
第1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癫痫大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瞳孔多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可发病于夜间;发作有强直、痉挛和恢复三个阶段,痉挛时四肢呈有规则的抽搐,常有咬破唇舌、跌伤和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不能回忆,脑电图检查有特征变化。
第16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5:骨肿瘤的治疗;
1.良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
对于外生良性骨肿瘤一般无需治疗。若肿瘤过大,生长过快,有恶变倾向或影响功能,应作手术切除,其范围要包括基底不周边部分正常组织。对于髓腔内良性肿瘤,由于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故应尽早行病灶及植骨融合术。
2.骨肉瘤的治疗
由于近年来早期诊断和化学疗法的进展,骨肉瘤的治愈率不断上升,4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目前治疗的措施时术前使用化疗3~8周,然后作肢体保留手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使用化疗。
3.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
转移性骨肿瘤在骨恶性肿瘤中占很大比率。其原发肿瘤以乳癌最多,其次以前列腺、肺、肾、膀胱、甲状腺、胃肠道和女性生殖器肿瘤。其治疗原则时以姑息治疗为主。局部放射治疗可减慢转移生长速度,从而减轻疼痛;对病理性骨折者可作内固定或外固定;对极难耐受的疼痛,可作姑息性截肢;为减少病人痛苦,还可以采用麻醉类止痛药。
第1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化工制剂、染料、橡胶制品、油漆、糖精、烟草的污染有关。目前对癌基因、抗癌基因及遗传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更加重视。
1.病理
膀胱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与预后有关。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90%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2%~3%,但恶性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仁改变、分裂象等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Ⅲ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Ⅱ级分化居Ⅰ、Ⅲ之间,属中度恶性。
肿瘤浸润程度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 ;限于粘膜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可为多中心。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度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和皮肤等处。
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位于膀胱三角区肿瘤或浸润性肿瘤可有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大量出血形成血块或肿瘤坏死脱落堵塞膀胱出口可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肿瘤晚期可融及下腹部肿块,并有双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贫血等表现。肿瘤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
3.诊断
(1)症状:由于膀胱肿瘤最常见,40岁以上男性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考虑膀胱的可能性。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痛应与泌尿系炎症或结核进行鉴别。
(2)书法细胞学检查:尿脱落细胞可找到肿瘤细胞,用于普查及肿瘤复发的监测。
(3)B超检查:能发现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如应用经尿道超声扫描,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与分期。
(4)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能直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和估计浸润程度。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及肿瘤分化程度。
(5)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观察功能,上尿路有无肿瘤及梗阻性肾积水。
(6)CT、MRI: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常提示己侵犯输尿管口。膀胱造影时可见充填缺损,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CT、MRI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CT是术前肿瘤分期的主要依据。
(7)膀胱双合诊:了解较大肿瘤局部的浸润程度,大概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4.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
(1)手术方式
①经尿道电烙或电切术:适用于数目不多、体积较小、蒂部较细的浅表乳头状瘤,即Tis、Ta、T1期。术后复发早期发现者,可反复进行电烙或电切。
②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T2、T3期,估计术后膀胱容量不小于100ml者。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瘤基底部2cm的正常膀胱组织。
③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应早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 ,同时需行尿流改道。
(2)膀胱内灌注:最常用的是卡介苗(BCG)。120mg加盐水50ml,膀胱内保留灌注2小时。基本疗程是每周一次,共6次。另外,还用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药物。主要适用于保留膀胱手术后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复发。
(3)化疗: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肿瘤。也可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4)放疗:不敏感。仅用于不宜手术的晚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
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可高达80%。表浅的分化较好的肿瘤保留膀胱术后5年生存率80%,分化较差的仅为40%,浸润性肿瘤膀胱全切术后5年生存率16%~48%。
第18题
试题答案:B
第19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月经生理;
1.生理
(1)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8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月经初潮可较迟,而体质强壮及营养好者,月经初潮可提早。
(3)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
(4)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少数为3~5日。月经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
(5)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激活剂,能激活混入月经血中的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裂解为流动的降解产物,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2.经期卫生
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第20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4:双胎妊娠;
1.定义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胎儿时称双胎妊娠。
2.分类及其特点:分为双卵双胎和单卵双胎两类。
(1)双卵双胎:由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称双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2/3。其发生与种族、遗传、胎次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有关。形成两个独立的胎盘和胎囊。两个胎囊之间的中隔由两层羊膜及两层绒毛膜组成。
(2)单卵双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双胎妊娠称单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1/3。其发生不受种族、遗传、年龄或胎次影响,也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无关。两胎儿的基因相同,因此性别相同,容貌极相似。
3.临床表现及对母儿的影响
(1)妊娠期:早孕反应较重。子宫明显增大。妊娠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等压迫症状及缺铁性贫血。易并发妊高征、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和前置胎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
(2)分娩期:双胎分娩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有:①产程延长;②胎位异常;③胎膜早破及脐带脱垂;④胎盘早剥;⑤双胎胎头交锁及双头嵌顿;⑥产后出血。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多,常伴有贫血,抵抗力差,分娩时常需助产,容易发生产褥感染。
4.诊断
(1)病史:家族有双胎妊娠史,妊娠前接受过促排卵药物治疗及早孕反应重病史。
(2)产前检查:①子宫比相同周数的单胎妊娠明显增大;②妊娠晚期可触及多个小肢体和两个胎头,或发现胎头较小,与子宫大小不成比较;③在不同部位听到两个频率不同的胎心音,胎心率相差10次或以上,在两个胎心音之间为无音区。
(3)辅助检查:①B型超声检查:早在妊娠7~8周见到两个妊娠囊,对中晚期双胎诊断准确率达100%;②多普勒胎心仪:妊娠12周后可听到两个频率不同的胎心音。
5.鉴别诊断
双胎妊娠应与单胎合并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相鉴别。
6.处理
(1)妊娠期:定期行产前检查,争取及早确诊双胎妊娠。增加营养,补充铁剂、钙剂,预防贫血和妊高征。妊娠30周后多卧床休息,减少早产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2)分娩期:多能经阴道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率。发现宫缩乏力或产程延长,可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第一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断脐,以防第二胎儿失血;立即行阴道检查,查明第二胎儿先露部,介质纵产式。听胎心无异常等待自然分娩,20分钟左右第二胎儿顺利娩出。为预防产后出血,应在第二胎儿前肩娩出时,静注麦角新碱0.2mg及肌注催产素10U,第二胎儿娩出后,腹部应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引起休克。
第21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4:双胎妊娠;
1.定义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胎儿时称双胎妊娠。
2.分类及其特点:分为双卵双胎和单卵双胎两类。
(1)双卵双胎:由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称双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2/3。其发生与种族、遗传、胎次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有关。形成两个独立的胎盘和胎囊。两个胎囊之间的中隔由两层羊膜及两层绒毛膜组成。
(2)单卵双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双胎妊娠称单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1/3。其发生不受种族、遗传、年龄或胎次影响,也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无关。两胎儿的基因相同,因此性别相同,容貌极相似。
3.临床表现及对母儿的影响
(1)妊娠期:早孕反应较重。子宫明显增大。妊娠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等压迫症状及缺铁性贫血。易并发妊高征、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和前置胎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
(2)分娩期:双胎分娩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有:①产程延长;②胎位异常;③胎膜早破及脐带脱垂;④胎盘早剥;⑤双胎胎头交锁及双头嵌顿;⑥产后出血。
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多,常伴有贫血,抵抗力差,分娩时常需助产,容易发生产褥感染。
4.诊断
(1)病史:家族有双胎妊娠史,妊娠前接受过促排卵药物治疗及早孕反应重病史。
(2)产前检查:①子宫比相同周数的单胎妊娠明显增大;②妊娠晚期可触及多个小肢体和两个胎头,或发现胎头较小,与子宫大小不成比较;③在不同部位听到两个频率不同的胎心音,胎心率相差10次或以上,在两个胎心音之间为无音区。
(3)辅助检查:①B型超声检查:早在妊娠7~8周见到两个妊娠囊,对中晚期双胎诊断准确率达100%;②多普勒胎心仪:妊娠12周后可听到两个频率不同的胎心音。
5.鉴别诊断
双胎妊娠应与单胎合并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相鉴别。
6.处理
(1)妊娠期:定期行产前检查,争取及早确诊双胎妊娠。增加营养,补充铁剂、钙剂,预防贫血和妊高征。妊娠30周后多卧床休息,减少早产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2)分娩期:多能经阴道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率。发现宫缩乏力或产程延长,可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第一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断脐,以防第二胎儿失血;立即行阴道检查,查明第二胎儿先露部,介质纵产式。听胎心无异常等待自然分娩,20分钟左右第二胎儿顺利娩出。为预防产后出血,应在第二胎儿前肩娩出时,静注麦角新碱0.2mg及肌注催产素10U,第二胎儿娩出后,腹部应置沙袋以防腹压骤降引起休克。
第22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妇科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
1.检查器械应准备齐全
包括无菌手套、阴道窥器、长镊、子宫探针、刮板、玻片、棉拭子、消毒液、石蜡油、肥皂水或生理盐水等。
2.注意事项
(1)态度严肃、语言亲切、检查仔细、动作轻柔。
(2)除尿失禁者外,检查前应解净小便,必要时导尿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应排便后检查。
(3)每检查一人,更换一次垫单。
(4)除尿瘘患者需取膝胸卧位外,一般均取膀胱截石位,危重患者不宜搬动时可在病床上检查。
(5)避免经期检查。若必须检查,检查前应先消毒外阴,并用无菌手套及器械。
(6)未婚者禁行双合诊及窥器检查。若确有检查必要,应先征得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以一指缓慢放入阴道扪诊。男医师对未婚者进行检查,需有其他医护人员在场。
第23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4:老年性阴道炎;
1.病因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严重者可有血样脓性白带。外阴有瘙痒或灼热感,检查时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皱臂消失。阴道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有表浅溃疡。若溃疡面与对侧粘连,阴道检查时可被分开而引起出血,粘连严重时可造成阴道闭锁,炎症分泌物引流不畅可形成阴道或宫腔积脓。
3.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
(1)1%乳酸或0.5%醋酸液阴道冲洗增加阴道酸度,每日1次,冲洗后局部用甲硝唑200mg或氟哌酸每次1片,放入阴道深部,7~10日为一疗程;
(2)雌激素局部或全身用药:一般经上述局部治疗即可奏效,对炎症较重者可辅以雌激素治疗。己烯雌酚0.125~0.25mg,每晚放入阴道一次,7日为一疗程;顽固病例可口服尼尔雌醇,首次4mg,以后每2~4周一次,每次2mg,维持2~3个月。对乳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禁用雌激素。
第24题
试题答案:B
第25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2: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详见下表:
第26题
试题答案:A
第27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10: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结脑起病多较缓慢。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3期:
(1)早期(前驱期)
约1~2周表现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喜哭、易怒等。临床症状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较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等。
(2)中期(脑膜刺激期)
约1~2周,可有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此期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婴幼儿前囟膨隆。颅神经障碍可出现,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3)晚期(昏迷期)
约1~3周,症状逐渐加重,昏迷、半昏迷、频繁惊厥,最终脑疝死亡。
2.不典型结脑
约占6.2%,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1)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仅以惊厥为主;
(2)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3)早期出现时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4)合并脑结核瘤者可出现类似颅内肿瘤表现;
(5)当颅外结核病变极其严重时,可掩盖脑膜炎症状而不易识别;
(6)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
第2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4: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治疗;
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
1.抗生素
经肺穿刺研究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婴幼儿重症肺炎系由细菌感染引起。另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亦易合并细菌感染,故采用抗生素是合理的。使用原则:(1)依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2)早期治疗;(3)联合用药;(4)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5)足量、足疗程,重症宜用静脉途径给药。
WHO推荐4种第1线抗菌药,即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其中青霉素是治疗肺炎的首选药;复方新诺明不宜用于新生儿;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推荐的另一组抗菌药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邻氯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适用于临床疑为金葡萄肺炎者。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
我国卫生部对轻症肺炎推荐用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特别是对产酶耐药菌的感染疗效好。从抗菌作用看,第1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强;第2代比第1代抗菌谱广,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而第3代有较强的抗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
大环类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涉霉素、美欧卡霉素以及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其作用为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支原体、衣原体性肺炎均有效。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以免复发。葡萄球菌肺炎比较顽固,易于复发及产生并发症,疗程宜长,一般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的有:
(1)三氮唑核苷:即病毒唑,可抑制多种RNA及DNA病毒,毒性小,每日110mg/kg,肌注或静脉滴注,对合胞病毒、腺病毒均有效。亦可超声雾化吸入。
(2)干扰素:具有巨噬细胞、NK细胞的激活作用,使病毒不能在细胞内复制,抑制其扩散。人α-干扰素对病毒性肺炎有效,雾化吸入局部治疗比肌注疗效好。早期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疗程3~5天。
(3)聚肌胞:为干扰素诱生剂,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小于2岁者每隔日肌注1mg,大于2岁者隔日肌注2mg共3~6次。
(4)乳清液:以产后5~7日内的初乳制成乳清液雾化剂,每日10mg超声雾化吸入,5日一疗程。
第29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医患关系的涵义;
1.医患关系的涵义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一个个体(患者)与另一个个体或群体(治疗者和医疗卫生组织),在诊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
医患关系有两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医患关系指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团体与患者团体之间的关系,前者是指以医生为中心包括护士、医技人员、管理人员、预防人员、后勤人员等在内的人员组成的团体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后者则是指由病人、病人家属、监护人及其他与病人有关的个人和单位共同组成的团体。
2.医患关系的模式
(1)维奇模式:依据医生在医患关系中所充当的不同角色,把医患关系分为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和契约模式。
(2)布朗斯坦模式:根据医生是否注意到患者的主体意识,把医患关系分为传统模式和人道模式。
(3)萨斯、荷伦德模式:根据医患双方在医疗措施制定和执行中的地位和主动性的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第30题
试题答案:D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