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1型题 |
第 4 页:A2型题 |
第 6 页:A3型题 |
第 8 页:B1型题 |
第 11 页:参考答案 |
第11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5: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及预后;
1.内科治疗
(1)内科治疗
①重症监护(主要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②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防治DIC。
③抑制胰液分泌。禁食和胃肠减压,选用生长抑素,抗胆碱能药,胰高糖素。
④解痉镇痛。选用阿托品、普鲁卡因、吗啡。
⑤防治继发感染,选用各种有效的抗生素。
⑥抑制胰腺活性。选用抑肽酶。
⑦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有休克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2.处理并发症:对腹膜炎采用腹膜透析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地塞米松、利尿剂,并作气管切开,使用终末正压人工呼吸器;并发高血糖或糖尿病者,用胰岛素治疗。
3.预后
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出血坏死型预后险恶,病死率30%~70%。其余多遗留胰功能不全,或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第12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组织一过性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l小时,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可能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临床表现如下:
1.颈内动脉系统TIA
(1)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皮层支的分水岭区缺血的表现。
(2)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蒙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m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如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的表现。
②对侧同向性偏盲。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大多数不伴有耳鸣(脑干前庭系缺血表现);少数可伴耳鸣(内听动脉缺血致内耳受累)。
(2)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表现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病人对此有自知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
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因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而致枕叶视皮层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第1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3:定向力及其障碍;
定向力指患者对时间、地点、周围人物及自身的认识能力。定向障碍是对周围环境如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况,姓名、性别、年龄等不能正确认识。定向障碍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特别是出现意识障碍者,也可见于其他精神障碍。正常人亦可出现短暂的定向障碍,特别是新迁地址或旅途中可出现持续约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定向障碍。
第14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根据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群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划分的依据偏重于精神病理学。常见类型有:
1.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临床表现早期类似“神经衰弱”,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疏懒和情感淡漠,无明显幻觉妄想,治疗效果较差。
2.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多在2周内达到高峰。情感改变突出,主要症状表现为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扮弄鬼脸,傻笑;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进;也有意向倒错的表现;可见零乱的幻觉或妄想。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3.紧张型:以明显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紧张性木僵可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以木僵状态多见。病人言语及行为动作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可表现出运动缓慢、少语少动,或是严重的抑制,如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言不语、不饮不食、甚至木僵状态。目前较以前明显减少。
4.偏执型:最常见,起病较缓慢,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以对象渐趋泛化、内容日益荒谬的妄想为主要表现,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衰退较少见。
5.其他类型:如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以及残留型等。“未分化型”,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衰退型”,指部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期多在3年以上,但最近1年以阴性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残留型”,指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症状或个别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指部分病人症状部分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后,出现抑郁症状。
Crow根据前人与自己的研究,提出精神分裂症生物异质性的观点,精神分裂症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贫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工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Ⅱ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
第15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1:心身疾病;
1.概念
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特别是和情绪因素密切相关的,主要累及到自主神经所支配的器官和组织的,并导致这些器官和组织产生结构改变的一组疾病。
可能的发病机制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紧密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矛盾冲突和竞争意识的加强,均可造成心理紧张。再遇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可导致情绪的改变,造成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最后可致器官组织功能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2.范围
心身疾病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由情绪因素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受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的疾病。
(1)皮肤系统的疾病,如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
(2)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等。
(3)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4)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
(5)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性功能障碍、尿频等。
(6)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7)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紧张性头痛、痉挛性疾病、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8)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如腰背疼、肌肉疼痛等。
第16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3:乳房囊性增生病;
1.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症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是女性多发病之一,常见于25~40岁。基本病理改变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也可为腺管内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或腺管周围囊肿形成。
2.临床特点
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胀痛的特点是程度不一,具有周期性,即月经前期症状加重,月经过后缓解。肿块常为多发性,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但相互无粘连,可被推动。肿块在月经过后有所缩小,且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胀痛和肿块可限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可为局限性也可为整个乳房。另一特点是病程长,发展慢,有时伴有乳头溢液,多为黄绿色、无色浆液或棕色血性。本病有时与乳癌混淆,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有发生恶变可能(约2%~3%)。
3.处理
(1)教病人学会自查,自查最好在每次月经刚结束时进行;
(2)对怀疑有乳癌者,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查,必要时行活组织切片检查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3)因该病病史长,故应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并密切随访,做到即解除病人顾虑,又不致漏诊乳癌;
(4)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内分泌治疗、碘化钾、中药及对症处理。
第17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6:胰岛素瘤;
主要领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发现。
1.临床表现
第一位描述胰岛素瘤临床症状的是Whipple。其临床症状包括:
(1)禁食后发生低血糖症状;
(2)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
(3)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称为Whipple三联症。目前Whipple三联症仍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胰岛素瘤在低血糖情况下仍自律性地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特殊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包括两部分,一组为低血糖诱发儿茶酚胺释放症,表现心慌、发抖、苍白、出汗、心动过速、饥饿等。
另一组为神经性低血糖症,即因低血糖造成脑组织缺乏葡萄糖而引起的症状,如: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和昏迷等,常被误诊为精神病。
2.实验室检查
(1)反复测定空腹血糖可低至2.2mmol/L(40mg/dl)以下。
(2)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呈低平曲线。
(3)禁食后发生的症状性低血糖常伴有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大于25μU/ml(正常值<24μU/ml)。
(4)病人经一夜禁食,胰岛素(μU/ml)血糖(μU/ml)比值(胰岛素释放指数)大于0.4(正常值≤0.3)。
3.影像学检查
术前定位诊断包括B超,增强CT扫描,MRI及腹腔动脉造影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显示增强的肿瘤染色,可发现直径<1cm的肿瘤,国内报告其阳性率为75%。经皮经肝门静脉插管(PTPC)分段取脾静脉血测定胰岛素水平进行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可达90%。术中B超是近年来最被提倡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简单、无创,可免除术前定位诊断,节省经费,术中定位准确等优点。
4.诊断
Whipple三联征是胰岛素瘤的重要诊断依据:
(1)自发性周期性发作低血糖症状,常于空腹或劳累后发作;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但临床上并不都有以上典型症状,对症状不典型诊断有困难者可行以下检查:
(1)反复测血糖,可低至2.2mmol/L以下;
(2)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呈低平曲线;
(3)饥饿试验:48小时可诱发症状;
(4)甲苯磺丁脲(D860)耐量试验:用于低血糖不明显时,静脉注射20~25mg/kg,如为本病则血糖明显降低,且恢复缓慢;
(5)血胰岛素测定:正常值35.8~143.5pmol/L,增高70%以上提示为本病;
(6)经皮肝门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胰岛素(PTPC)对诊断和肿瘤定位有一定价值;
(7)CT、磁共振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显示直径≥1cm的肿瘤;
(8)B超对触摸不清的肿瘤具有简单、无创、术中定位准确和经济实用的优点,且可免除术前的定位检查。
5.治疗
胰岛素瘤一经确诊应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应监测血糖。注意多发,防止遗漏。恶性胰岛素瘤应切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胰岛细胞增生症需行胰腺大部切除术。
术后残余肿瘤伴症状性低血糖不能控制时,二氮嗪能够改善低血糖症状。不能切除的病变用链脲佐霉素及奥曲肽治疗有一定效果。
第18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化工制剂、染料、橡胶制品、油漆、糖精、烟草的污染有关。目前对癌基因、抗癌基因及遗传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更加重视。
1.病理
膀胱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与预后有关。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90%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2%~3%,但恶性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仁改变、分裂象等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Ⅲ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Ⅱ级分化居Ⅰ、Ⅲ之间,属中度恶性。
肿瘤浸润程度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 ;限于粘膜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可为多中心。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度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和皮肤等处。
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位于膀胱三角区肿瘤或浸润性肿瘤可有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大量出血形成血块或肿瘤坏死脱落堵塞膀胱出口可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肿瘤晚期可融及下腹部肿块,并有双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贫血等表现。肿瘤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
3.诊断
(1)症状:由于膀胱肿瘤最常见,40岁以上男性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考虑膀胱的可能性。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痛应与泌尿系炎症或结核进行鉴别。
(2)书法细胞学检查:尿脱落细胞可找到肿瘤细胞,用于普查及肿瘤复发的监测。
(3)B超检查:能发现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如应用经尿道超声扫描,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与分期。
(4)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能直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和估计浸润程度。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及肿瘤分化程度。
(5)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观察功能,上尿路有无肿瘤及梗阻性肾积水。
(6)CT、MRI: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常提示己侵犯输尿管口。膀胱造影时可见充填缺损,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CT、MRI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CT是术前肿瘤分期的主要依据。
(7)膀胱双合诊:了解较大肿瘤局部的浸润程度,大概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4.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
(1)手术方式
①经尿道电烙或电切术:适用于数目不多、体积较小、蒂部较细的浅表乳头状瘤,即Tis、Ta、T1期。术后复发早期发现者,可反复进行电烙或电切。
②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T2、T3期,估计术后膀胱容量不小于100ml者。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瘤基底部2cm的正常膀胱组织。
③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应早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 ,同时需行尿流改道。
(2)膀胱内灌注:最常用的是卡介苗(BCG)。120mg加盐水50ml,膀胱内保留灌注2小时。基本疗程是每周一次,共6次。另外,还用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药物。主要适用于保留膀胱手术后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复发。
(3)化疗: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肿瘤。也可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4)放疗:不敏感。仅用于不宜手术的晚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
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可高达80%。表浅的分化较好的肿瘤保留膀胱术后5年生存率80%,分化较差的仅为40%,浸润性肿瘤膀胱全切术后5年生存率16%~48%。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第8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化工制剂、染料、橡胶制品、油漆、糖精、烟草的污染有关。目前对癌基因、抗癌基因及遗传免疫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更加重视。
1.病理
膀胱癌的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与预后有关。上皮性肿瘤占95%以上,其中90%为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鳞癌和腺癌各占2%~3%,但恶性度较高,呈浸润性生长。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如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婴幼儿。按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核仁改变、分裂象等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级:Ⅰ级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Ⅲ级分化不良,属高度恶性;Ⅱ级分化居Ⅰ、Ⅲ之间,属中度恶性。
肿瘤浸润程度可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 ;限于粘膜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
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可为多中心。肿瘤的扩散主要向深度浸润,直至膀胱外组织。淋巴转移常见,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浸润至膀胱周围组织时,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和皮肤等处。
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位于膀胱三角区肿瘤或浸润性肿瘤可有终末血尿、尿频和尿痛。大量出血形成血块或肿瘤坏死脱落堵塞膀胱出口可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肿瘤晚期可融及下腹部肿块,并有双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贫血等表现。肿瘤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水肿。
3.诊断
(1)症状:由于膀胱肿瘤最常见,40岁以上男性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应考虑膀胱的可能性。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痛应与泌尿系炎症或结核进行鉴别。
(2)书法细胞学检查:尿脱落细胞可找到肿瘤细胞,用于普查及肿瘤复发的监测。
(3)B超检查:能发现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如应用经尿道超声扫描,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与分期。
(4)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重要手段,能直接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和估计浸润程度。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及肿瘤分化程度。
(5)X线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观察功能,上尿路有无肿瘤及梗阻性肾积水。
(6)CT、MRI:肾积水或肾显影不良常提示己侵犯输尿管口。膀胱造影时可见充填缺损,浸润膀胱壁僵硬不整齐。CT、MRI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CT是术前肿瘤分期的主要依据。
(7)膀胱双合诊:了解较大肿瘤局部的浸润程度,大概估计肿瘤切除的可能性。
4.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
(1)手术方式
①经尿道电烙或电切术:适用于数目不多、体积较小、蒂部较细的浅表乳头状瘤,即Tis、Ta、T1期。术后复发早期发现者,可反复进行电烙或电切。
②膀胱部分切除术:适用于T2、T3期,估计术后膀胱容量不小于100ml者。切除范围应包括距肿瘤基底部2cm的正常膀胱组织。
③膀胱全切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反复复发以及T2、T3期肿瘤。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时应早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包括前列腺和精囊 ,同时需行尿流改道。
(2)膀胱内灌注:最常用的是卡介苗(BCG)。120mg加盐水50ml,膀胱内保留灌注2小时。基本疗程是每周一次,共6次。另外,还用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药物。主要适用于保留膀胱手术后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复发。
(3)化疗:全身化疗多用于晚期膀胱肿瘤。也可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
(4)放疗:不敏感。仅用于不宜手术的晚期病人的姑息性治疗。
膀胱肿瘤复发率较高,可高达80%。表浅的分化较好的肿瘤保留膀胱术后5年生存率80%,分化较差的仅为40%,浸润性肿瘤膀胱全切术后5年生存率16%~48%。
第20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2:肾盂肿瘤;
1.病理
肾盂肿瘤多为移行上皮细胞乳头状癌。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差别很大。由于肾盂壁肌层很薄,淋巴丰富,易发生淋巴转移。肾盂肿瘤移行上皮癌外,还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后两种多由于结石及炎症长期刺激所致。
2.临床表现
平均发病年龄55岁。男:女约2:1。早期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层肉眼血尿。血块呈条状,排出时可有肾绞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
3.诊断
阳性体征不明显。尿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B型超声可在肾盂内探及低回声实性肿物。尿路造影可见充盈缺损,应与尿酸结石及血块鉴别。膀胱镜检查应除外膀胱肿瘤,血尿时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逆行插管收集肾盂尿液行细胞学检查,逆行肾盂造影可见盈缺损。难以诊断时可用输尿管取活检。CT检查可协助诊断确定浸润转移程度。
4.治疗
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孤立肾或表浅肾盂肿瘤可局部切除或电灼。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
肿瘤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0%~60%。由于病理差异极大,预后也很悬殊。随诊应注意其余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可能性。
关注"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考试吧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