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
A.恶牲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
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
D.黏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新的红细胞
E.疟原虫释放毒素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恶性疟原虫能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因而产生巨量的原虫血症,其发热多不规则。故选C。
12.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
A.皮下可扪及直径0.5~1.0 cm大小椭圆形结节
B.多在躯干及四肢
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
D.皮下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
答案:D
精析与避错:该病患者在皮下可触及直径为0.5~1.0 cm大小椭圆形结节,多在头部、躯干及大腿上端内侧,自数个至数百个不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节可分批出现,时间久者,结节变小、变硬。故选D。
13.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A. 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下来,称为携带者。病原体被清除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以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故选C。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是指不显出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
14.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
A.过敏性
B.失血浆性
C.出血性
D.感染性
E.心源性
答案:B
精析与避错: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属于原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的发生原因是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DIC由于血浆外渗而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和DIC发生,使血液循环淤滞,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故选B。
15.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回肠末端
B.直肠与乙状结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整个结肠
答案:B
精析与避错: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但是重症者可累计整个结肠,甚至回肠下段。所以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直肠与乙状结肠。故选B。
16.除哪项外均是霍乱患者泻吐期的临床特点
A.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B.多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C.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无法计数
D.粪便以黄水便或清水便为多
E.粪便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霍乱患者泻吐期持续数小时或1~2天,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少数患者有腹部隐痛,无里急后重。起初大便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大便量多、次频,每日可达10余次,甚至排便失禁,所以A, C.D和E均是泻吐期的临床表现,故选B。
17.间日疟的典型发作中,不存在
A.后遗症期
B.寒战期
C.高热期
D.大汗期
E.间歇期
答案:A
精析与避错: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特别是呈规律性的间日或三日发作一次,具有寒战、高热、继之大汗热退的过程,一般很少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间日疟的前驱期为13~15天。早期患者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过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得规则。故选A。
18.主要用于预院疟疾的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奎宁
C.青蒿素
D.伯氨喹
E.氯喹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药物预防是目前较常用的措施、间断性预防性治疗有助于减少高危人群的感染。成人常用氯喹。城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用甲氟喹、乙胺嘧啶。孕妇、儿童宜服用氯喹预防。
19.脑猪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脑实质型
B.脑室型
C.软脑膜型
D.脊髓型
E.混合型
答案:A
精析与避错:脑猪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脑皮质型,占脑囊尾蚴病的80%以上。②脑室型,占脑囊尾蚴病的10%。③蛛网膜下隙型或颅底型,亦约占囊尾蚴病的10%左右。④混合型。所以脑实质型最为常见。
20.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
D.肝、脾
E.心、脑
答案:A
精析与避错: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以及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