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A1型题 |
第 4 页:A2型题 |
一、A1型题
1、引起肺褐色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
A.二尖瓣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三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E.肺动脉栓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A.二尖瓣狭窄:肺充盈增多,肺淤血
B.肺动脉瓣狭窄:肺充盈减少
C.三尖瓣狭窄:右室充盈减少,肺充盈减少
D.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指主动脉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晚期可有,故不常见。
E.肺动脉栓塞:肺充盈减少
【该题针对“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
A.冠心病
B.肺心病
C.右心衰竭
D.慢性肺淤血
E.肺褐色硬化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如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可见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形成的心衰细胞。但并不是所有肺淤血都能见心衰细胞,只有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才能见到。
3、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A.水肿液
B.纤维蛋白
C.炎细胞
D.红细胞
E.心力衰竭细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可以看到心力衰竭细胞,但不是主要成分。故不选E。
4、关于严重肺淤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B.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C.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D.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E.肺泡腔内见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肺淤血
肉眼: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呈棕褐色,质地变硬。
光镜:肺小静脉和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泡壁增厚。肺水肿、肺出血,可见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即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
5、下列心脏病很少引起肺淤血的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D.梅毒性心脏病
E.冠心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淤血是由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题中ACDE都会引起左心功能不全,进而出现肺淤血。
相关内容
梅毒性心脏病为晚期梅毒的重要并发症。梅毒性心脏病是指由梅毒螺旋体进入主动脉外层与中层,导致主动脉炎,产生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变,螺旋体亦可侵入心肌,引起心脏树胶样病变,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梅毒性心脏病常累及主动脉瓣,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扩张为主的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弓部轻~中度扩张、心脏呈“主动脉”型。肺静脉高压和间质性肺水肿为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故亦引起肺淤血。本题不选D。
6、淤血器官的形态特征是:
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B.色暗红,体积缩小,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D.色鲜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E.色鲜红,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机体各组织都能进行分解代谢产热,进行分解代谢需要氧气。淤血时,组织器官血流减少,氧供降低,产热减少,故温度下降。
7、下列哪个器官的梗死灶常为地图形:
A.肺脏
B.心脏
C.肝脏
D.脾脏
E.肠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多少,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两种。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多数器官的血管呈树枝状分布,如脾、肾、肺,故其梗死灶呈圆锥形,切面呈扇形状或楔形,其尖端位于血管阻塞部位,底边为该器官的表面;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梗死灶形状不规则或呈地图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布,故梗死灶呈节段状。
8、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脾
C.肾
D.脑
E.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伴严重淤血的情况下,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redinfarct)。
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①严重淤血如肺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因为在肺淤血情况下,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增高,影响了肺动脉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引起肺出血性梗死;卵巢囊肿或肿瘤在卵巢蒂部扭转,使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供血也受影响逐渐减少甚至停止,致卵巢囊肿或肿瘤梗死。②器官组织结构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
9、下列有关梗死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双重血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
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发生无影响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发生
D.有效的侧枝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发生
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
任何引起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的原因均可引起梗死。
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如心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可分别引起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趾、指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趾、指梗死(坏疽)等。
2.动脉栓塞:也是梗死的常见原因,在肾、脾和肺的梗死中,由栓塞引起者远比动脉血栓形成引起者多见。
3.血管受压:闭塞动脉受肿瘤或其他机械性压迫而致管腔闭塞时可引起局部组织梗死,肠套叠、肠扭转和嵌顿性疝时肠系膜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受阻,同时肠系膜动脉亦因受压而致输入血量不同程度地减少,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停顿,亦可引起肠梗死。
4.动脉痉挛:发生动脉痉挛,亦可能引起心肌梗死。
10、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脑、肠
B.肾、肠、脑
C.心、脾、肾
D.脾、心、肺
E.肾、心、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梗死是一种坏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坏死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坏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梗死是单指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根据含血量的多少,梗死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贫血性梗死发生于动脉阻塞,常见于心、肾、脾等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当梗死灶形成时,从邻近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出血很少,故称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呈灰白色。梗死灶的各种形态改变,随动脉阻塞后时间的延续,才逐渐显露出来。心肌梗死在血流中断后6小时以上才能辨认。在以后的24小时内梗死区域才渐渐变的清晰,因坏死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周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白细胞浸润带。3~4天后,其边缘出现充血、出血带。梗死12~18小时后才出现镜下凝固性坏死的改变,早期梗死灶内尚可见核固缩、碎裂和核溶解,细胞浆红染等坏死的特征,组织结构轮廓保存,仍可辨认。后期,细胞崩解呈红染的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形成。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