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A3/A4
1、男,18岁。双下肢及颜面水肿1周。实验室检查:尿蛋白 12.2g/d,RBC 0~2/高倍视野,血ALB 18g/L,Cr 79μmol/L,A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
<1> 、该患者最可能的肾脏病理类型是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病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微小病变型肾病
<2> 、如果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无效。其病理类型最可能是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病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微小病变型肾病
四、B
1、A.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苍白,切面髓质呈片状出血
B.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苍白无光泽,切面膨出,边缘外翻
C.肾脏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呈红色,切面皮质增厚
D.肾脏缩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见小动脉哆开
E.肾脏缩小,被膜不易剥离,表面有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界限不清
<1> 、急性肾炎
A B C D E
<2> 、慢性硬化性肾炎
A B C D E
<3> 、慢性肾盂肾炎
A B C D E
2、A.新月体性肾炎
B.膜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Ⅰ型)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Ⅱ型)
<4> 、基底膜呈虫蚀状
A B C D E
<5> 、基底膜正常
A B C D E
<6> 、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A B C D E
<7>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A B C D E
3、A.少尿,水肿,高血压
B.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C.脓尿
D.无痛性血尿
E.肾病综合征
<8> 、弥漫性膜性肾炎
A B C D E
<9> 、急性肾盂肾炎
A B C D E
<10>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肾炎
A B C D E
<11>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A B C D E
4、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2> 、大红肾见于
A B C D E
<13>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 B C D E
5、A.微小病变肾病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IgA肾病
D.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膜性肾病
<14>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
A B C D E
<15>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为
A B C D E
参考答案
三、A3/A4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者18岁,首先考虑微小病变型肾病。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符合青少年且伴有蛋白尿等肾综表现对激素等治疗预后差)
四、B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肾炎是肾脏的急性免疫反应,外观可有充血。故而选C。慢性硬化性肾炎:是各种肾炎的终末阶段,肾小球硬化,广泛纤维化,故而D。慢性肾盂肾炎,是感染性疾病,反复感染,容易引起肾脏疤痕。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E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
电镜下观察,以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电子致密物之间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为特征,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可分为4期:Ⅰ期:上皮下可见散在小型电子致密物,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无明显变化。Ⅱ期:上皮下电子致密物较Ⅰ期增多,分布均匀,致密物之间出现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并形成钉状突起,分隔致密物,基底膜增厚。Ⅲ期:基底膜内可见电子致密物,基底膜样物质进一步增多,包绕电子致密物,基底膜进一步增厚。 Ⅳ期:上述各期的电子致密物部分溶解消失,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呈虫蚀状。有的患者同时可见两期病变特点,以其中一期病变占优势。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变特点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光镜下弥漫性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用Masson染色呈红色),免疫复合物之间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镀银染色呈黑色)。初期毛细血管管腔无显著变化,后期基底膜显著增厚,毛细血管管腔变狭窄。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呈不规则增厚,常有裂孔或缺损,肾小球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可见纤维性条索,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免疫荧光法显示肾小球内的颗粒状荧光或线形荧光。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
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上皮细胞下,有多数细小的小丘状沉积物。基底膜表面形成许多钉状突起插入小丘状沉积物之间。银染色基底膜及钉状突起呈黑色。钉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免疫荧光法证实沉积物内含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为IgG和C3,沿基底膜表面呈颗粒状荧光。早期沉积物和基底膜钉状突起少而细小,以后逐渐增多、增大,基底膜增厚,钉状突起伸向沉积物表面将沉积物包围,最后大量沉积物被埋藏在增厚的基底膜内,基底膜高度增厚)。沉积物在增厚的基底膜内逐渐溶解,使基底膜呈虫蚀状。以后这些空隙由基底膜物质充填。由于基底膜高度增厚,故毛细血管腔狭小,甚至阻塞。系膜硬化,最后整个肾小球被玻璃样变。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明显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增生的系膜组织不断向毛细血管基底膜内侧伸延,致使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也使血管丛呈分叶状。用银染色见基底膜呈双层或车轨状,晚期因毛细血管壁高度增厚,管腔阻塞,以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所属肾小管也萎缩。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多见于青少年,我国及东方国家比西方国家多见。本病可为原发性,也可在一些全身性疾病时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有些迁延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持续不退,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或两者兼有。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急性肾盂肾炎, 镜下检查 40%~60%患者有镜下血尿,多数患者红细胞2~10个/HPF,少数见镜下多量红细胞,常见白细胞尿(即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5个/HPF,急性期常呈白细胞满视野,若见到白细胞管型则为肾盂肾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肾炎, 临床病理联系:
(1)尿的变化:质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较轻。
量变: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2)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毒性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3)高血压:肾脏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加。
(4)氮质血症:肾组织滤过面积减少,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物质不能排出而蓄积,可致尿毒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病理临床联系
(1)少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使管腔狭窄,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的重吸收相对正常,导致球-管失衡而引起少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
(2)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
(3)水肿:主要原因为少尿引起钠水潴留。
(4)高血压:主要由于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多所致。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大红肾是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改变,表现为肾脏轻到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颜色较红。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脏表面及切面可散在多数小出血点,称为蚤咬肾。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是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使系膜区增宽,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向周围毛细血管伸展,侵入毛细血管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银染色示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5、
【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9大肾小球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弥漫性新月体性
膜性
系膜增生性
膜增生性
微小病变性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肾病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重要小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TANG)
1.膜性(成人):基膜增厚
2.系膜增生性:系膜增生
3.膜增生性:1+2(双轨征)
4.微小病变性(儿童):仅足细胞突起消失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剥脱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