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练习题 |
第 3 页:参考答案 |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溶血胜发热性输血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5~20min,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即刻,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于输血后1—2周,细菌污染反应发生于输血后lh内,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发生于输血后1~6h内。故选C。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早期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输血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早期与快速输血有关的输血反应包括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失衡等。丙型肝炎和疟疾则不属于早期输血反应。故选B。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热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 40% 以上。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体。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即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提纯成各类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有关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输血措施。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传染病。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和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发热 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 40% 以上。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体。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记忆性题目。全血不全,丢失了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细胞碎屑、钾离子(21天超过20mmol/L)、乳酸等,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红细胞。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为保证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应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建立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要求进行征询和体检,仅从输血传播风险低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答案为A。②血液检测、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是WHO推荐的血液安全战略措施。成分输血可高效、安全地合理输血,保护血液资源。自身输血是血液保护的措施之一。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全血不全,丢失了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细胞碎屑、钾离子(21天超过20mmol/L)、乳酸等,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库存枸橼酸钠血,一般超过3周不宜再用。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